吳三桂令兒媳痛苦一生

1653年,順治挑選平西王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為十四額駙馬,並為建寧公主與吳應熊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建寧公主逃離了戲說里與其他女子共侍一夫的結局,但實際上,她的人生結局更為不幸,這一切的根源在於她的公公——吳三桂,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吳三桂令兒媳痛苦一生吳三桂是中華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的風雲人物之一。他引清兵入關的行為,給中國歷史的進程抹上了濃重的一筆。然而,正是這樣一位曾經為大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曾經在大清王朝位極人臣的武將,卻以悲慘的結局走完了顯赫的一生。其實,在吳三桂身首異處的背後,還有比他更痛苦的人物,這就是建寧公主。一個朝廷的公主,為何會因為一個藩王而痛苦一生呢?這其中究竟有何玄機?這還得從建寧公主成為吳三桂的兒媳後開始說起。

自從1653年嫁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之後,建寧公主與駙馬恩恩愛愛,夫妻兩人感情非常和睦。在外人看來,這樁門當戶對的婚姻絕對是美滿的,一方是為大清王朝立過汗馬功勞的藩王,一方是朝廷的公主。建寧公主與吳應熊兩人自然備受矚目。但是,這種表面風光背後的無奈,只有建寧公主自己心裡清楚。自從兄長當年將其嫁給吳三桂當兒媳之時起,她就很清楚,自己的命運注定會在朝廷與吳三桂的關係之間苦苦掙扎。兩者關係好,她自然會有一個好的結局;一旦兩者關係惡化,她必將會成為朝廷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但是出身帝王之家的她,除了默默地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之外,別無選擇。令她欣慰的是,在她與吳應熊喜結連理的18年間,朝廷與吳三桂之間儘管存在著摩擦,但總體上是和睦的,因此,也並沒有給她的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真正將她的命運推向絕境的,是1670年朝廷與吳三桂關係的惡化。

1671年是吳三桂的60大壽,朝廷特意頒旨,恩準公主、額駙馬以及他們的兒子吳世霖去雲南祝壽。這對於吳應熊與吳三桂來說,當然是一個特大的喜訊,但是對於建寧公主而言,卻是一件苦差事。她當然知道朝廷恩準她去雲南為她公公祝壽的真意,名為祝壽,實則肩負起為公公和朝廷之間消除猜忌,立志言和的使命。這足以表明,朝廷對吳三桂的猜忌日深。吳三桂對雲貴兩省長達幾十年的駐守,已經使他心裡產生了一種雲貴兩省屬於他的藩邸的錯覺,要消除他與朝廷之間的猜忌,首先就要消除他的這種錯覺。一旦吳三桂這種錯覺被打破,其後果輕則引起他對朝廷的不滿,重則很有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叛亂。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建寧公主與額駙馬終於進入了昆明城,整個昆明已經被節日的氛圍所籠罩。吳三桂已經與夫人和王妃率領當地百姓在距王府幾十米的道路兩旁跪迎公主和額駙馬的到來。公主立即下車,大禮參拜公婆。

在建寧公主和額駙馬兩人共同規勸和朝廷的壓力下,吳三桂似乎有了鬆動的跡象。1673年7月,吳三桂主動向朝廷疏請撤藩,儘管康熙皇帝明知他只不過是故意做作,但這種機會難得,於是將計就計,準許了他的請求,並立刻派人前往雲貴,與吳三桂商量關於撤藩的事宜。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建寧公主終於鬆了一口氣,在她看來,只要公公能夠按照朝廷的安排將家眷、部下帶回錦州便可以萬事大吉了,一直以來纏繞在她心頭那個最為牽掛的問題便可得以徹底解決。於是她日日遙望著南方的天空,期盼著公公的到來。同年12月21日,終於有了公公的音訊,但這個訊息卻猶如一個晴天霹靂,將建寧公主憧憬著全家大團圓的美夢徹底擊碎:吳三桂扣留了朝廷派去商量撤藩事宜的哲爾肯與傅達禮,執殺雲南巡撫朱國治,據云南反叛,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蓄髮易服,國號“周”,以來年為周王昭武元年。很顯然,隨著吳三桂的叛亂,建寧公主心裡很清楚,她與吳應熊的夫妻生活也已經走到了盡頭。

1674年5月18日,康熙下令處死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吳三桂的叛亂,使他的兒子和孫子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將他的兒媳推向了生命的絕境。年僅33歲的建寧公主,頃刻間失去了丈夫和兒子,成為寡婦。在建寧公主此後生命的30年孤獨的歲月中,儘管康熙皇帝為了彌補內心的愧疚,多次下詔安撫在吳三桂叛亂中受到巨大傷害的姑母,然而,一張詔書,又怎能彌補失去丈夫和兒子的傷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