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1792年—1822年)生於古老貴族家庭。自幼富於反抗精神,受盧梭、葛德文思想影響。因此發表小冊子《無神論的必然性》(1811年)被牛津大學開除。1812年到愛爾蘭去支持人民鬥爭,發表演說,散發《告愛爾蘭人民》小冊了。1813年出版第一部長詩《仙后麥布》,批判專橫的封建統治,宣揚了他空想社會主義的理想,遭到統治階級迫害,於1814年被迫出國,到義大利和瑞士,與拜倫結為知已。1816年英國法庭橫蠻地剝奪雪萊教育前妻所生子女的權利,雪萊被迫於1818年永遠離開英國,定居義大利,但仍密切關注祖國的政治形勢。1822年7月8日渡海時不幸溺死。雪萊定居義大利前後創作力最為旺盛。長詩《伊斯蘭起義》(1817年)塑造了革命者萊昂和茜絲娜的形象。他們領導民眾,推翻暴君,但暴君捲土重來,殺害了這對情侶。長詩寫於法國革命遭受挫敗之後,以蛇與鷹的搏鬥象徵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鬥爭,旨在鼓吹革命最終必將勝利,喚起人民對人類解放的信念。著名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1819年)對古希臘神話作了新的處理。被鎖住的普羅米修斯不肯向暴君低頭,最後依靠大自然的力量獲得了解放。這首長詩富於象徵意義,展望了未來的世界。詩體歷史悲劇《欽契一家》(1819)根據16世紀義大利發生一件案子,寫貴族女兒貝亞特麗綺殺死她淫亂暴虐的父親欽契的故事,肯定了以暴力反抗專制奴役的必要性。雪萊寫了不少密切結合英國人民鬥爭的政治抒情詩,如《暴政的行列》(1819)抨擊政府對要求取消“穀物法”的民眾進行鎮壓;《致英國人之歌》(1819)、《1819年的英格蘭》(1819)和《致自由主張者的頌歌》(1820),表達了詩人對專制統治的仇恨並號召人民起來戰鬥,後來這些詩中的名句被編成歌詞,在憲章運動的工人行列中廣為傳誦。雪萊著名的詩篇《西風頌》(1819)以西風掃落葉象徵革命力量掃蕩反動統治,詩篇結尾的預言:“西風喲,如果冬天已經來到,春天還會遙遠?”表達了他對未來的革命樂觀主義。雪萊還寫了大量優美的抒情詩,如《雲》、《致雲雀》、《致月亮》、《悲歌》等,雪萊最後一部作品是獻給反對土耳其統治的希臘人民的抒情詩劇《希臘》(1822)。另外還有長篇論文《詩之辯護》(1821),論述了詩人的社會作用和詩歌的教育作用。雪萊與後拜倫齊名,是英國浪漫主義運動的代表詩人。他充滿戰鬥熱情,在詩歌中表達了當時歐洲最先進的思想,被馬克思和恩格斯讚譽為“真正的革命家”和“天才的預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