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父親譚繼洵生平簡介

譚嗣同父親

譚嗣同父親譚繼洵1823年出生於今湖南省瀏陽市,早年刻苦讀書,先中舉人後來又考上了進士,譚繼洵的父親在他很早的時候就去世了,在長兄的輔導下他才一步一步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了仕途。

譚嗣同父親譚繼洵生平簡介

譚繼洵劇照

在官海一步步的摸爬滾打中,譚嗣同父親譚繼洵做事沉穩勤勉,恭敬謹慎的作風使他逐漸成長為了主政一方的大員,他在甘肅地區做官時安定民生,做了很多實事,為當時的恢復經濟做出了不少的貢獻。並逐漸為當時左宗棠等湖南的官員所賞識,成了他們團體的一員。

雖然譚嗣同思想激進,但是他的父親卻非常保守,所作所為不敢越雷池半步。在任湖北巡撫的時候,每當湖廣總督張之洞提出比較激烈的主張時,他往往不去參與。老老實實地做著自己工作,秉持著小心為官理念。

然而譚嗣同父親的這種性格並沒有遺傳給譚嗣同,譚嗣同在中日戰爭失敗後,積極上書推進變法並不惜獻出生命,可以說是再壯烈不過了,一生謹慎的譚繼洵由於受到兒子的牽連,不但被罷免了官職,而且受到當地地方官的監視,不久之後,又驚又怕的譚繼洵便得病去世了。可以說譚嗣同父親譚繼洵是一個老派的士大夫,其行為規規矩矩不敢逾越,在平穩安定的社會裡或許能夠安定地走完一生,但是在清末的社會激盪中,卻顯得很不合時宜。

譚嗣同著作

譚嗣同著作可以說數不勝數,比如說譚嗣同最具代表作《任學》等等,在譚嗣同慷慨就義之後,後人把譚嗣同生前的各種著作收集在一起,編成了《譚嗣同全集》,直到現在為止,國內的各大書店以及網路上面都可以找到《譚嗣同全集》,由此可見譚嗣同著作對後人的影響有多大了。


《譚嗣同全集》裡面收入了譚嗣同著作的全部內容,其中還包括了譚嗣同在自己生前就已經編撰好的專集,已經定稿的稿本,其中譚嗣同就義之後沒有來得及整理的書簡也都由後人整理收錄到了《譚嗣同全集》裡面,可以說《譚嗣同全集》是譚嗣同著作的最全綜合了,後人想看譚嗣同的任何著作在《譚嗣同全集》裡面都可以找得到。

而在《譚嗣同全集》裡面,即收錄了譚嗣同的散文,論文,講義,手稿,札記等,還收錄了譚嗣同的詩詞歌賦,所以對於想要了解譚嗣同的人來說,勢必要先從譚嗣同著作開始,而在譚嗣同的眾多著作之中,要如何收集整理是最大的問題,然而有了《譚嗣同全集》,後人可以輕鬆通過《譚嗣同全集》了解譚嗣同了。

譚嗣同著作可以說是譚嗣同思想的最佳寫照,即便是這種思想並不一定都全部是精華,然而後人完全可以通過譚嗣同著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譚嗣同全集》裡面收錄了譚嗣同的所有著作,不管是文化價值,還是藝術感染力都是值得每一個文學愛好者學習的。

譚嗣同的事跡

要說起譚嗣同的事跡就不得不先從他的經歷開始說起了。1896年的時候,譚嗣同因為耐不住父親的逼迫,曾經被任命為會候補知府,一直都在南京準備正式上任,但是那個時候的譚嗣同對於清朝政府的統治者可以說是深惡痛絕,因此他廣交好友,結識了梁啓超康有為等有識之士。


之後,譚嗣同在和這些人的交往之中,明白相救國家於危難之時,就必須要用新的思想,他利用自己在南京待命的這段期間博覽群書,研究各種變法理論,終於在1898年的時候,譚嗣同回到了湖南,開始召集唐有常等知識分子創辦了以維新派思想為主的時務學堂,這是譚嗣同事跡不得不說的一條了。

除此之外,譚嗣同的事跡還有譚嗣同在湖南推行的一系列變法措施之後,讓湖南一躍成為了當時全國最富有朝氣的一個省份,之後譚嗣同又在唐有常等人的幫助下開始了修鐵路以及宣稱自己變法的行為,變法的最初結果是獲得了光緒皇帝的認可,然而這種變法卻沒能堅持到最後。

在當時以慈禧太后為主的一些頑固派人士的利益衝突下,他們是絕對不會允許譚嗣同的變法成功的,所以當時慈禧太后幽禁了光緒皇帝,廢除了戊戌變法,並且下令逮捕處死了以譚嗣同為主的戊戌六君子,至此譚嗣同的一生就結束了,而這也就成為了現在流傳千古,廣為佳話的譚嗣同的事跡了。

譚嗣同的精神

說起譚嗣同,想必沒有人不熟悉這個擁有一腔愛國熱血卻無力保護國家的英雄,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非常偉大的人,更是首個為了國家變法流血的英雄。當然,這些美譽離不開譚嗣同的精神。

首先,從他一生的經歷和處事態度來看,他的精神無疑是體現在他可以為了國家不顧一切,甚至是失去自己的生命,他的死正是對他這一精神的最好體現。當時,明明可以逃跑的譚嗣同,卻沒有選擇逃跑,而是毅然站上了斷頭台,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個為變法而流血的人,他的這一愛國精神一直是值得中華兒女學習的。

其次,就是他的敢於變法和批判的精神。這一精神理所當然的體現在近代時期發生的一重大事件,就是戊戌變法,當時,譚嗣同、梁啓超等六人為了挽救當時的中國,毅然而然的發起了這一變法運動,而在這其中,譚嗣同對該運動的支持和影響是最大的,以致於他為了該運動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再有就是譚嗣同曾在湖南創建了一個學社,同時他也倡導興辦學校、學會以及一些報社方面的東西,而他的這些主張在當時是很少有的,所以這也體現了他的敢於改革的精神。

最後是他在學術方面的精神也令人折服,譚嗣同接受了來自儒家的思想,同時也學習了西方的思想,這在當時是幾乎沒有人能做到的,他能夠在學習自己國家學術思想的同時,又敢於採納外國思想,他的這一精神也是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的。

其實,關於譚嗣同的精神還有很多很多,但總結成一句話,所有精神都和愛國分不開。

譚嗣同怎么死的

譚嗣同出生於1865年,然而卻就義於1898年,譚嗣同從小就和普通人不同,他雖然生長在官宦之家,然而卻十分厭惡當朝政府的所作所為,他從小博覽群書,喜好各種各樣的文經學,然而卻對當時的科舉制度深惡痛覺,幾次都曾故意不被考中,然而這樣一位英雄譚嗣同的死,才會讓所有人都覺得遺憾。

那么譚嗣同怎么死的呢?中日的甲午戰爭之後,由於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國家和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清朝政府為了可以自保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割地賠償的協定,在這危機的關頭,以譚嗣同,康有為,梁啓超等人為首的維新派,想要拯救國家於危難之時,提出了可以發展資本主義的戊戌變法。

然而戊戌變法還沒有開始就受到了清朝封建而且頑固的抵制,封建頑固的清朝統治者全力打壓譚嗣同等有的維新派觀點,尤其是慈禧太后為了可以繼續獨攬大權,甚至直接幽徑了光緒皇帝,並且命人逮捕了譚嗣同為首的眾多維新派代表人物,之後在北京菜市處死了譚嗣同,楊銳,楊深秀等戊戌六君子,這就是譚嗣同怎么死的。

譚嗣同的死可以說是國家的一巨大損失了,然而正如其所說的一樣,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革命總是需要人流血犧牲的,譚嗣同願意用自己的一死喚醒更多的有識之士的救國救民情懷,他願意用自己的一死來換回國家的自立自強,民族的生生不息。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