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病逝
1864年6月1日
1864年3月,天京合圍後,城內斷糧。洪秀全帶頭吃“甜露”(草團)充飢。殘酷的鬥爭和飢餓使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臥病不起。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北京。
洪秀全,1814年1月11日生,廣東花縣人。
他一生的業績主要是:
一、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對動員民眾推翻清朝統治的鬥爭起了重要的宣傳和組織作用;其後寫的《原道救世訓》、《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等著作,為太平天國起義作好了思想輿論準備。經數年努力,洪秀全在傑出的農民領袖馮雲山的幫助下,拜上帝會得以迅速發展,為金田起義奠定了基礎。
二、從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義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領導了這場農民戰爭的全過程,歷時14年,勢力發展到18省,先後攻占600多座城市,給了中外反動勢力以沉重打擊。
三、兩次建立領導核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諸王,使太平天國初具規模,加強了領導力量,提高了太平軍戰鬥力,為太平天國的迅猛發展打下了基礎;後期,在“國中無人,朝中無將”的局面上,洪秀全選拔了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主持軍事,任命洪仁玕提理天朝政務,形成了一個新的領導班子,使太平天國能繼續堅持鬥爭。
四、頒布革命綱領。前期,1853年冬,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提出改變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會的措施。其內容表現了農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決土地問題的強烈願望。綱領內容的完備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國革命達到了中國歷代農民革命所能達到的最高思想境界。1859年頒布了洪仁玕為仿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而寫的《資政新篇》一書。這是後期太平天國的重要政綱,說明他在對待資本主義的態度上,較同時代的地主統治階級思想開明,眼界開闊。
太平天國運動,之所以能成為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是與他的巨大貢獻分不開的。乃至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願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見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太平天國是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之下失敗的。但作為太平天國運動的最高領導人,洪秀全的嚴重錯誤也是不可忽視的。洪秀全的錯誤主要在於,一、定都天京後,封建意識與日俱增,等級觀念、享樂思想尤其突出。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簡出,嚴重脫離將士民眾。在太平天國革命政權向一個新的封建王朝政權蛻變的過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別惡劣的帶頭作用。思想作風上的質變,使其愈往後,則更多地像一個封建帝王。天京內訌就是領導集團內部這種封建思想發展的必然結果。二、太平天國後期,為防大權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線而“用人唯親”,形成一個排斥異姓的洪氏集團,使得後期政治日益腐敗,給太平天國內部帶來致命危機。石達開是太平軍最優秀的統帥,所部又是太平軍精銳。他德才兼備,深得全體軍民擁戴,天京內訌之後,他是唯一能團結民眾輔佐洪秀全重振國勢的人選。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挾制和排擠他。因此,石達開出走,致使太平天國出現分裂局面。其後,陳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營、江南大營,京圍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根本不問才德、功勞,親戚、廣東同鄉或捐有錢糧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數竟達到2700人以上。造成後期天國朝政混亂、吏治敗壞、軍事削弱的局面。三、洪秀全晚年,不僅思想狹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對於太平天國,洪秀全一生,是功大於過;但功也不能掩過。洪秀全所領導的這場偉大的農民革命在中國近代史上應是一座巍峨的豐碑:它讓後人紀念、憑弔,也讓後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