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王承恩簡介 王承恩是怎么死的?王承恩與陳圓圓是什麼關係?

王承恩是明末太監,屬太監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禮監秉筆太監,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後,一直跟隨在崇禎帝身邊,助他突出重圍。甚至在崇禎帝自縊之前,也是他陪在崇禎皇帝身邊,在崇禎帝自縊在眉山之後,在崇禎帝上吊的旁邊找了棵海棠樹也自殺了。明朝的太監,多是奸詐之輩,獨獨王承恩因其極忠而聞名後世。

王承恩出生在藍田縣史家寨渠坑村的一個貧苦家庭,身世本來就悽慘,隨後不久其父母又雙雙去世,王承恩由此成為了一個孤兒。孤苦伶仃,年歲尚幼,親戚家境也很困難,根本沒有餘糧再養活一個人。於是失去了父母的王承恩,最後被家中的遠房親戚送入皇宮閹割後成為了一名小太監。

太監在皇宮裡,地位極低,特別是還沒有長大,沒有跟了主子的小太監,更是實實在在的奴中奴。雖然史書並沒有關於王承恩年幼的時候的記載,但想來他的經歷絕對說不上好。

後來王承恩跟在崇禎帝身邊,隨著崇禎帝水漲船高,王承恩的權利自然也就大了起來。當然王承恩自然也不是一個乾乾淨淨的人,他也有與人爭鬥,施毒計取人性命心狠手辣的時刻。應該說,相比於後來清王朝統治時期,太監言聽計從的情況,明朝太監爭鬥的情況絕對不少。但是王承恩之所以能留下一個好名聲,就在於他的忠。王承恩是一個雙面的人,他雖然心狠手辣,掌控朝政,但是他對崇禎帝卻是實實在在的忠心。這種忠臣,甚至讓他為此付出了性命。

據傳說,當初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時候,人人自危,導致偌大 紫禁城竟無人可用,無人可守。正是如此,崇禎帝才放棄了守城以待救兵趕來,轉回宮中,殺掉自己的嬪妃公主。最後說:“朕涼德貌躬,上乾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此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在王承恩的陪護下,來到眉山,找了一棵大槐樹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太監王承恩簡介 王承恩是怎么死的?王承恩與陳圓圓是什麼關係?一直陪在崇禎皇帝身邊的王承恩選擇了結束自己的性命,他實際上完全可以苟且偷生,一個太監而已,沒有人會在乎。在生存與死亡之間,王承恩選擇了死亡,這就讓他一個太監,瞬間染上了崇高的色彩,以至於受到後世人的不斷稱讚。

順治帝時期,不僅好生安葬了崇禎皇帝,並且還一併將這位一直護在主子身邊的忠奴安葬,其墓葬就在崇禎墓的旁邊,順治帝還親賜“御製旌忠”玉制石牌,以彰其功。

民國時期一幕《明末遺恨》的劇作,更是大肆渲染這個忠實太監的悲情人生。“王承恩在宮門心如刀攪,止不住淚珠兒灑濕衣袍。咬指尖代吾主急寫血詔,各路上眾總兵細聽根苗:李闖賊犯神京江山不保,眼見得錦社稷付與水漂。望眾卿秉忠心星夜來到,統雄兵與李賊速把戰交。但願得興義師把賊來掃,凌煙閣繪圖形青史名標。一封血詔寫完了,望老天顯靈驗保全明朝。

國運陵夷社稷危。李自成將兵如潮水,要奪大明錦華裔。滿朝文武無妙計,我主宮中日夜傷悲。一無糧餉來接濟,二來是將寡兵又微。但願救兵早到此,殺退賊兵奏丹墀。……”

明朝的確出現了許多禍亂朝政之人,但是至少比清朝時候的漢族人來的要有血性的多,明末時為國捐軀的君臣不少,為國盡忠的漢人更是不少。清朝長期以來對漢族人的打壓和抑制,差點磨完漢族人身體裡的血性,所以明朝是一個好的時代,是一個有血性的時代。

王承恩與陳圓圓,一個太監,一個名妓,將兩人放在一起,人們總會聯想起一些不好明說的事情。但實際上這兩人的關係再好不過,為了討好崇禎帝將陳圓圓擄來,但是崇禎帝卻沒有表現出應有的興趣。王承恩對這個與自己身世差不多的姑娘,起了同情之心,因此多加照拂,兩人之間的情誼屬於親情一類,而無關男女情愛。

《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宦官二

“王承恩,太監曹化淳名下也,累官司禮秉筆太監。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犯闕,帝命承恩提督京營。是時,事勢已去,城陴守卒寥寥,賊架飛梯攻西直、平則、德勝三門。承恩見賊坎牆,急發炮擊之,連斃數人,而諸璫泄泄自如。帝召承恩,令亟整內官,備親征。夜分,內城陷。天將曙,帝崩於壽皇亭,承恩即自縊其下。福王時,謚忠愍。本朝賜地六十畝,建祠立碑旌其忠,附葬故主陵側。”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