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

作者:應居仁 朝代:元代

原文

金陵形勝壓江淮,舅氏斯行亦快哉。

況有故人驄馬客,能無新句鳳凰台。

風高廌剡天邊去,雲擁除書日下來。

遙想歸帆應快意,江頭千樹發寒梅。

詩詞問答

問:《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的作者是誰?答:應居仁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應居仁的名句有哪些?答:應居仁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出處:皇元風雅卷之六

參考注釋

金陵

(1).古邑名。今 南京市 的別稱。 戰國 楚威王 七年(公元前333年)滅 越 後在今 南京市 清涼山 ( 石城山 )設 金陵邑 。 南朝 齊 謝朓 《鼓吹曲·入朝曲》:“ 江 南佳麗地, 金陵 帝王州。”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別范宣》:“ 金陵 昔時何壯哉!,席捲英豪天下來。”

(2).中晚 唐 人常以指 潤州 (今 江蘇省 鎮江市 )。 唐 李紳 《宿瓜州》詩:“煙昏水郭津亭晚,迴望 金陵 若動搖。” 唐 杜牧 《杜秋娘》詩序:“ 杜秋 , 金陵 女也。” 馮集梧 註:“…… 唐 人謂 京口 亦曰 金陵 。” 宋 王楙 《野客叢書·北固甘羅》:“ 趙璘 《因話録》言 李勉 至 金陵 ,屢讚 招隱寺 標緻。蓋時人稱 京口 亦曰 金陵 。”

(3). 北魏 拓跋珪 陵墓。在今 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 ,故 盛樂城 西北。《魏書·太祖紀》:“ 永興 二年九月甲寅,上諡 宣武皇帝 ,葬於 盛樂 金陵 。”

(4).指 四川 銅陵山 。 唐 王勃 《為人與蜀城父老書》:“山分玉字,水向 金陵 。” 蔣清翊 注引《後漢書·公孫述傳》註:“ 蜀 有 銅陵山 。”

形勝

(1).謂地理位置優越,地勢險要。《荀子·強國》:“其固塞險,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史記·高祖本紀》:“ 秦 ,形勝之國,帶 河 山 之險,縣隔千里。”《周書·齊煬王憲傳》:“初,平 蜀 之後, 太祖 以其形勝之地,不欲使宿將居之。”

(2).指險要之地。《魏書·楊侃傳》:“ 白捺 小城,本非形勝。”《明史·太祖紀一》:“天下形勝入我掌握,然後進兵。” 郭孝成 《陝西光復記》:“ 秦 隴 據天下之上游,佔西北之形勝。”

(3).謂山川壯美。《魏書·馮亮傳》:“ 世宗 給其工力,令與沙門統 僧暹 、 河南 尹 甄琛 等,周視 崧高 形勝之處,遂造 閒居 佛寺。” 唐 高適 《觀宓子賤神祠碑》詩:“形勝駐羣目,堅貞指蒼穹。”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鬼神默護吉埌》:“ 吳塘山 濱臨 太湖 ,兩峰夾峙,為吾 錫 形勝之地。” 陳毅 《廣東》詩:“ 百粵 自來形勝地,人民建設更生光。”

(4).指山川壯美之地。《舊唐書·司馬承禎傳》:“ 玄宗 令 承禎 於 王屋山 自選形勝,置壇室以居焉。”

(5).謂利用有利的形勢制勝。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奇正》:“戰者,以形相勝者也。形莫不可以勝,而莫知其所以勝之形。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

江淮

(1). 長江 和 淮河 。《左傳·哀公九年》:“秋, 吳 城 邗 ,溝通 江 淮 。”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 江 淮 之南,其民好殘; 漳 汝 之間,其民好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銀杏》:“ 江 淮 間一御史疏陳水患。”

(2).泛指 長江 與 淮河 之間的地區。《後漢書·周榮傳》:“ 榮 , 江 淮 孤生,蒙先帝大恩,以歷宰二城。” 明 《端午食賜粽有感》詩:“東南米價高如玉, 江 淮 餓莩千家哭。” 清 鈕琇 《觚賸·舊雷有聲》:“余宦遊所至,其風土大略相同,唯 粵 中則不特與朔方絶異,即較之 江 淮 ,亦甚懸殊。”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一:“如今捻軍兵分東西,追剿各軍愈追愈遠愈加勞苦,而出自 江 淮 的餉源卻愈益短絀難辦。”

(3).特指今 江西省 鄱陽湖 一帶。《史記·五帝本紀》:“ 三苗 在 江淮 、 荊州 數為亂。” 張守節 正義:“淮,讀曰匯,音胡罪反,今 彭蠡湖 也。”

舅氏

即舅父。《詩·秦風·渭陽序》:“我見舅氏,如母存焉。” 孔穎達 疏:“謂舅為氏者,以舅之與甥氏姓必異,故書傳通謂為舅氏。”《國語·晉語四》:“所不與舅氏同心也,有如 河 水。”參見“ 舅父 ”。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驄馬客

即驄馬使。 唐 李嘉祐 《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詩:“祇有同時驄馬客,偏宜尺牘問窮愁。” 唐 耿湋 《華州客舍奉和崔端公曉望》:“賴逢驄馬客, 郢 曲緩羇情。”

能無

反問語。猶能不。《論語·子罕》:“法文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左傳·襄公三十年》:“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政多門,以介於大國,能無亡乎?” 明 劉基 《旅興》詩之十:“人生非草木,能無感中情?”參見“ 能不 ”。

新句

詩文中清新優美的語句。 唐 張籍 《使回留別襄陽李司空》詩:“迴首吟新句,霜雲滿 楚 城。” 宋 王安石 《與郭祥正太博書》之三:“承示新句,但知嘆愧。” 宋 范成大 《次韻溫伯納涼》:“且復喔新句,相嘲 飯顆山 。”

鳳凰台

(1).古台名。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南面。 唐 李白 《登金陵鳳凰台》詩:“ 鳳凰臺 上鳳凰游,鳳去臺空 江 自流。” 王琦 註:“《江南通志》: 鳳凰臺 ,在 江寧 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 宋 元嘉 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羣附,時人謂之鳳凰。起臺于山,謂之 鳳凰臺 。山曰 鳳臺山 ,里曰 鳳凰里 。” 宋 劉過 《題潤州多景樓》詩:“一朝放浪 金陵 去, 鳳凰臺 上望 長安 。”

(2).古台名。在 甘肅省 成縣 東南的 鳳凰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漾水》:“﹝ 鳳溪水 ﹞上承 濁水 於 廣業郡 ,南逕 鳳溪 中,有二石雙高,其形若闕, 漢 世有鳳凰至,故謂之 鳳凰臺 。” 唐 杜甫 《鳳凰台》詩:“亭亭 鳳凰臺 ,北對 西康州 。”

(3).指宮苑中的樓台。 唐 駱賓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復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凰臺。” 唐 沉佺期 《壽陽王花燭》詩:“可憐桃李樹,更遶鳳凰臺。”參見“ 鳳臺 ”。

風高

(1).風大。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適廣陵》詩:“秋晚岳增翠,風高湖涌波。” 唐 柳宗元 《田家》詩之三:“風高榆柳疎,霜重棃棗熟。”

(2).風儀高超。《魏書·高允傳》:“榮曜當時,風高千載。”

天邊

無限的空間

你從哪裡來的,親愛的小東西?從天邊來到這裡

除書

(1).拜官授職的文書。 唐 韋應物 《始治尚書郎別善福精舍》詩:“除書忽到門,冠帶便拘束。” 宋 陸游 《十一月十八日蒙恩再領沖佑鄰里來賀謝以長句》詩:“緑章封事徹虛皇,黃紙除書降野堂。” 清 趙翼 《擢授貴西兵備道》詩:“天上除書恩主眷,風前殘燭老親年。”

(2).選任官員的花名冊。 宋 曾鞏 《請令長貳自舉屬官札子》:“其以舉授之由,各載除書之內。得賢則有進考增秩褒升之賞,失實則有奪俸贖金黜免之罰。”

日下

(1) 目前;眼下

日下天氣已涼

(2) 舊時“日”指帝王,“日下”指京都

(3) 日入。日沒。太陽落下去

日下西山頭

(4) 一天天地衰落;逐日走下坡路

人心不古,世風日下

遙想

回想很久以前的事

遙想當年

歸帆

指回返的船隻。 唐 陳子昂 《白帝城懷古》詩:“古木生雲際,歸帆出霧中。” 唐 王維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詩:“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

快意

心情舒暢;稱心如意

微風吹來,感到十分快意

江頭

江邊,江岸。 隋煬帝 《鳳艒歌》:“三月三日向江頭,正見鯉魚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詩:“江頭斑竹尋應遍,洞裡丹砂自採還。” 元 沉禧 《一枝花·詠雪景》套曲:“這其間江頭有客尋歸艇,我這裡醉里題詩漫送程。” 蘇曼殊 《碎簪記》:“又明日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頭觀潮。”

樹發

指樹木淹在潮水中,樹幹上孳生出的毛髮狀的細根。 宋 辛棄疾 《菩薩蠻》詞:“漲痕紛樹髮,霜落 瀟湘 白。”

寒梅

梅花。因其凌寒開放,故稱。 唐 張謂 《早梅》詩:“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林村傍谿橋。” 宋 柳永 《瑞鷓鴣》詞:“天將奇艷與寒梅。乍驚繁杏臘前開。” 明 何景明 《二月見梅》詩:“二月寒梅開滿枝,素心寧與艷陽期!” 柯靈 《香雪梅·序一》:“初來時霜菊正丹,現在早開的寒梅已經著花。”

詩詞推薦

  • 陟駝巘

    盧方春宋代〕雨涼陟駝巘,轉歷九十折。短竹亦自陰,小家亦自潔。尋草補斷蹊,行人以旱說。農哭眼睛落,天懶霹靂歇。斯民
  • 游慧雲寺

    李蓁明代〕太平行樂萬方同,暇日追隨到梵宮。流水入池初雨過,好花如畫淡煙籠。金英落盡籬邊菊,紅葉凋殘江上楓。耽玩
  • 會試下第·其二

    祁頤明代〕都城春老柳風寒,握手河橋去住難。越徼煙波愁里望,燕台山色醉中看。昌黎勤苦終登第,東野蹉跎晚得官。惟有
  • 招隱三首

    何夢桂宋代〕別後頻驚束頻寬,相逢亦復笑蒼顏。只今歲月青牛老,何處煙波白鳥閒。千古心期寒綠綺,十年世事墮黃間。修篁
  • 浣溪沙 詠橘

    蘇軾宋代〕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捨出青黃。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
  • 晚春道中四首

    陳棣宋代〕歸塗檢點物華非,黛色隨風上柳枝。撲撲晴香戀芳草,卻疑春去未多時。
    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原文_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的賞析_古詩文
  • 寄茶與汪正夫兼簡行夫

    劉子翬宋代〕絳囊團窳社邊得,持歸廣文破枯寂。三人舌本有雌黃,一引胸次還虛白。平生目成惟素書,邇英能事知有餘。欻然
  • 眉州鹿鳴宴

    李石宋代〕大比周三歲,登名蜀一涯。聖賢元佑學,父子老蘇家。類省登槐市,清秋艷桂華。生平晁董業,親策對褒嘉。
    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原文_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的賞析_古詩文
  • 題王淵竹鳥圖

    乾隆清代〕野竹可醫俗,幽禽不識名。風來渾欲動,春入定能鳴。
  • 十二月二十一日見雪於籍溪

    胡寅宋代〕何事團爐一笑嘩,窮冬才許見瓊花。細論剪刻誰能解,欲斗輕明豈易加。且共落梅紛沼鑒,未須融玉掛檐牙。知君
    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原文_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的賞析_古詩文
  • 鯨魚

    張舜民宋代〕東海十日風,巨浪碎山谷。長鯨跨十尋,宛轉在平陸。雷火從天來,砉然刳兩目。肌膚煮和油,骨節分為屋。腥羶
  • 次韻和魏聖源

    畢仲游宋代〕市朝雖近是閒官,詩句清新酒量寬。料得還家霜滿地,贈袍應有故人寒。
  • 依韻和趙令畤三首·其一

    陸佃宋代〕百步廳邊放兩衙,夜深燈火見人家。提壺勸我教沽酒,鴝鵒逢君要點茶。舞得六么除是柳,啼消紅粉奈何花。使君
  • 去邪蒿曲

    沈鍊明代〕博士邢恃名光北史,六經淵源授太子。廚人但知進甘旨,邪蒿滋味只如此。名惡物必賤,何用奉玉齒。至哉邢子心
  • 秋樓

    岑徵明代〕層樓高不極,直接暮雲堆。爽氣排空入,秋光四面開。青山天外落,孤雁笛邊來。知有消憂客,誰當作賦才。
  • 贈江州李十使君員外十二韻

    白居易唐代〕我本江湖上,悠悠任運身。朝隨賣藥客,暮伴釣魚人。跡為燒丹隱,家緣嗜酒貧。經過剡溪雪,尋覓武陵春。豈有
  • 送韓將軍還邊

    李益唐代〕白馬羽林兒,揚鞭薄暮時。獨將輕騎出,暗與伏兵期。雨雪移軍遠,旌旗上壟遲。聖心戎寄重,未許讓恩私。
    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原文_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的賞析_古詩文
  • 三友堂

    釋智愚宋代〕清客蒼官會此君,歲寒不減舊精神。有時品字論交態,各有丰標遠襲人。
    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原文_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的賞析_古詩文
  • 奉和聖制次瓊岳韻

    張九齡唐代〕山祇亦望幸,雲雨見靈心。岳館逢朝霽,關門解宿陰。鹹京天上近,情渭日邊臨。我武因冬狩,何言是即禽。
    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原文_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的賞析_古詩文
  • 寄曹雲台

    方岳宋代〕尚記梅花否,相看只有君。肯辜清夜夢,去管華山雲。帆到知何日,詩今瘦風分。惟應問安處,曉角月中聞。
    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原文_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的賞析_古詩文
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原文_送舅氏楚山樂教授之金陵謁燮御史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