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寧堂有會原文
澹泊斯志明,寧靜斯遠致。
相資亦相成,由來非二事。
然吾請進焉,殊覺有深義。
凡欲求寧者,舍澹無所自。
烈士勞徇名,貪夫勞徇利。
所以不獲寧,皆因無澹意。
詩詞問答
問:澹寧堂有會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澹寧堂有會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寘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五
參考注釋
澹泊
恬淡寡慾;不追求名利
寧靜
平靜;安靜;清靜寡慾,不慕榮利
遠致
(1).謂遠方均來歸附。 晉 左思 《吳都賦》:“雖帶甲一朝,而元功遠致。”
(2).謂從遠方招引、求取。 南朝 梁 蕭統 《答晉安王書》:“ 梁王 好士, 淮南 禮賢,遠致賓游,廣招英俊。” 宋 楊侃 《皇畿賦》:“伐 大宛 以新求,涉 渥窪 而遠致。”
(3).猶遠至。《魏書·崔挺傳》:“﹝ 崔挺 ﹞又識 邢巒 、 宋弁 於童稚之中,並謂當遠致。世稱其知人。”《南史·駱文牙傳》:“ 文牙 年十二,宗人有善相者,云:‘此郎容貌非常,必將遠致。’”
(4).謂高遠的情致。《隋書·經籍志四》:“道、佛者,方外之教,聖人之遠致也。” 唐 柳宗元 《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某自 南徐 來,執文貺予,詞有遠致。” 章炳麟 《與鄧實書》:“夫忽略名實,則不足以説典禮;浮辭未翦,則不足以窮遠致。”
相資
(1).相互憑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和樂精妙,固表里而相資矣。” 宋 張載 《正蒙·太和》:“若謂萬象為太虛中所見之物,則物與虛不相資。” 明 方孝孺 《綠疇軒記》:“上下相資,恩意交浹。”
(2).相互資助。《新五代史·楚世家·馬殷》:“然勉為吾合二國之懽,通商賈、易有無以相資,亦所以報我也!”
相成
互相補充,互相成全。《禮記·樂記》:“小大相成,終始相生。”《文子·九守》:“剛柔相成,萬物乃生。” 宋 曾鞏 《<列女傳目錄>序》:“世皆知 文王 之所以興……故內則后妃有《關雎》之行,外則羣臣有二《南》之美,與之相成。” 明 商景蘭 《悼亡》詩:“存亡雖異路,貞白本相成。” * 《紅軍與民眾》:“須知紅軍與工農的武裝力量是相成的而不是相消的。”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二事
(1).兩種事務;兩件事。《周禮·天官·內宰》:“婦職之灋教九御,使各有屬,以作二事。” 鄭玄 註:“二事,謂絲,枲之事。”《左傳·襄公十年》:“女成二事而後告余。” 杜預 註:“二事,伐 偪陽 ,封 向戌 。”
(2).謂事不專一。《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勸民耕農利土,一室無二事。”《後漢書·文苑傳上·傅毅》:“二事敗業,多疾我力。” 李賢 註:“二事,謂事不專一也。”
(3).方言。猶閒事。 歐陽山 《高幹大》第二一章:“誰願意做這號‘二事’!”
欲求
指慾念和要求
所自
由來;來源。 宋 曾鞏 《蒲宗孟祖伸贈太子少傅制》:“流澤也遠,有孫而賢。進於中臺,摠國綱轄。善有所自,朕惟汝嘉” 明 文徵明 《敘陳氏家乘》:“不知姓之所自,而昧昭穆之敘。”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快雪堂》肥瘦兩刻皆佳,而瘦本神理,絶似 伯衡相公 。雖為至戚,詢其後人,莫知所自。”
烈士
(1) 為正義事業而犧牲的人
烈士紀念碑
(2) 有抱負、志向高遠的男子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徇名
捨身以求名。徇,通“ 殉 ”。 漢 賈誼 《鵩鳥賦》:“貪夫徇財兮,烈士徇名。” 唐 白居易 《送張南簡入蜀》詩:“無論能與否,皆起徇名心。” 明 何景明 《發京邑》詩之一:“浮歲奄七徂,徇名虛所遭。”
貪夫
貪婪的人。《漢書·王吉貢禹等傳序》:“ 孟子 亦云:‘聞 伯夷 之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五:“功名者,貪夫之釣餌。” 明 劉基 《飲泉亭記》:“見貪夫,疾之如讎。” 清 查慎行 《題鄒舜五采蓴圖卷子次陳眉公舊韻》:“未應澤畔少清流,卻與貪夫供匕箸。”
徇利
不惜身以求利。徇,通“ 殉 ”。 南朝 宋 鮑照 《野鵝賦》:“豈徇利而輕命?將感愛而投身。” 宋 葉適 《蔡知閤墓志銘》:“公不矜功,不徇利,似矣。” 明 何景明 《<獸紀>序》:“予惡世有冒名徇利,務相欺負,而寡情實者焉。”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不獲
不得,不能。《書·顧命》:“疾大漸,惟幾,病日臻,既彌留,恐不獲誓言嗣,茲予審訓命汝。” 孔 傳:“恐不得結信出言,嗣續我志。” 晉 盧諶 《贈崔溫》詩:“良儔不獲偕,舒情將焉訴?” 唐 韓愈 《復志賦》:“進既不獲其志願兮,退將遁而窮居。” 清 戴震 《道墟圖詩序》:“聞 章氏 子弟多才且賢,而余不獲交其一二,是則余之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