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見心上人·其一

作者:蘇天民 朝代:元代

寄見心上人·其一原文

見說雙溪寺,緣溪一徑微。

泉香供客飲,山翠濕人衣。

老鶴依松立,輕雲著樹飛。

高僧清坐久,都與世相隨。

詩詞問答

問:寄見心上人·其一的作者是誰?答:蘇天民
問:寄見心上人·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寄見心上人·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選元詩卷四十

參考注釋

見說

(1).告知,說明。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

(2).猶聽說。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見説 蠶叢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今日見説,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 蘇州 所遇,果非虛話了。” 清 李漁 《蜃中樓·離愁》:“見説紅顏薄命,不信今生心兒願兒果得盈。”

雙溪

(1).水名。在 浙江 。附近風景幽美。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徑出 梅花橋 , 雙溪 納歸潮。” 王琦 注引 薛方山 《浙江通志》:“ 雙溪 在 金華縣 南,一曰 東港 ,一曰 南港 。 東港 之源出 東陽 之 大盆山 ,過 義烏 ,合眾流西行入縣境,又合 杭慈谿 、 白溪 、 東溪 、 西溪 、 坦溪 、 玉泉溪 、 赤松溪 之水,經 馬鋪嶺 石碕巖 ,下與 南港 會。 南港 之源出 縉雲 之 黃碧山 ,過 永康 武義 入縣境,又合 松溪 、 梅溪 之水,經 屏山 西北行,與 東港 會於城下,故曰 雙溪 。” 宋 李清照 《武陵春》詞:“聞説 雙溪 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 雙溪 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清 吳偉業 《題畫》詩之二:“不知尺許蒼茫里,誰是 雙溪 第一峯。”

(2).指 苕 霅 二溪。在 浙江 。 宋 蘇軾 《雙荷葉·湖州賈耘老小妓名雙荷葉》詞:“雙溪丹,清光偏照雙荷葉。雙荷葉,紅心未偶,緑衣偷結。”

一徑

亦作“ 一逕 ”。1.一條小路。《晉書·賈充傳》:“ 充 帳下都督 周勤 時晝寢,夢見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逕。” 唐 杜甫 《遣意》詩之一:“一逕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溪南重迴首,一徑出修篁。” 宋 楊萬里 《桑茶坑道中》詩之八:“山根一徑抱溪斜,片地纔寬便數家。” 清 錢謙益 《香山寺》詩:“千峯匼匝更分明,磵復岡迴一徑清。”

(2).徑直。《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明日捉個空,便一逕到 臨安府 前叫起屈來。”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衝軍陣,鞭駿馬,一徑地西南上迓。”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你姪兒除授 潭州 為理,一徑的來望姑姑。”《水滸傳》第四二回:“再停兩日,點起山寨人馬,一徑去取了來。”《孽海花》第四回:“長班要去通報, 雯青 説:‘不必。’説著,就一逕向 公坊 住的那三間屋裡去。” 魯迅 《野草·狗的駁詰》:“我一徑逃走,盡力地走,直到逃出夢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3).方言。一直。謂持續不斷。《海上花列傳》第十二回:“只要 王老爺 一徑搭 沉小紅 要好落去,故末算是耐 沉小紅 本事大哉。” 朱自清 《葉聖陶的短篇小說》:“後來又在一個鄉鎮-- 甪直 --里住了四五年,一逕是做著國小教師。”

香供

香和供品。 前蜀 杜光庭 《趙郜助中元黃籙齋詞》:“輙因黃籙寶壇,助營香供。”《紅樓夢》第五三回:“ 王夫人 正房院內設著天地紙馬香供。”

山翠

翠綠的山色。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應令》:“水光懸盪壁,山翠下添流。” 唐 王維 《華子岡》詩:“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宋 歐陽修 《逸老亭》詩:“池光開小幌,山翠入重城。” 清 厲鶚 《永興寺二雪堂曉起看綠萼梅》詩:“是時春空霽,山翠爭便娟。”

輕雲

(1).薄雲,淡雲。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南朝 齊 謝朓 《奉和隨王殿下》之十二:“輕雲齊廣甸,微風散清漪。” 宋 蘇軾 《醉落魄·離京口作》詞:“輕雲微月,二更酒醒船初發。” 清 宋照 《霧凇》詩:“東方漸見昇陽曦,還憐化作輕雲飛。”

(2).喻薄紗。 唐 聶夷中 《大垂手》詩:“金刀剪輕雲,盤用黃金縷。”

(3).名馬名。 北周 庾信 《擬詠懷》之十五:“輕雲飄馬足,明月動弓弰。” 倪璠 註:“《西京雜記》稱 漢文帝 馬有‘浮雲’之名,故馬曰‘輕雲’,言馬壯也。”

高僧

道行修煉達到較高水平的僧侶

清坐

(1).清雅的席位。《宋書·禮志一》:“ 元帝 詔曰:‘吾識太子此事,祠訖便請王公以下者,昔在 洛 時,嘗豫清坐也。’”

(2).安閒靜坐。 宋 王安石 《對棋與道源至草堂寺》詩:“北風吹人不可出,清坐且可與君棋。” 明 高啟 《次韻楊禮曹雨中臥疾》之一:“清坐自能消鬱結,古方休向篋中求。”

世相

世態

詩詞推薦

寄見心上人·其一原文_寄見心上人·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