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五丁峽

作者:李賢 朝代:明代

過五丁峽原文

五丁峽在漢江西,萬仞高峰兩面齊。

鑿斷石崖穿鳥道,疏通流水上雲梯。

馬頭惟見千山合,澗底都教萬樹迷。

路險不知天色暮,金牛嶺畔聽猿啼。

詩詞問答

問:過五丁峽的作者是誰?答:李賢
問:過五丁峽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過五丁峽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賢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賢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齊韻

參考注釋

五丁

(1).神話傳說中的五個力士。《藝文類聚》卷七引 漢 揚雄 《蜀王本紀》:“天為 蜀王 生五丁力士,能獻山, 秦王 ( 秦惠王 )獻美女與 蜀王 , 蜀王 遣五丁迎女。見一大虵入山穴中,五丁並引虵,山崩, 秦 五女皆上山,化為石。”一說“ 秦惠王 欲伐 蜀 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 蜀王 負力。令五丁引之成道。”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 賁 、 育 五丁之勇,而鹹死者,人理之常。” 明 劉基 《一剪梅》詞:“五丁難挽逝川回,千古英雄,此恨都同。” 郭沫若 《蜀道奇》詩:“五丁開山事烏有,其説雖墨意可朱。”

(2).泛指力士。 宋 王十朋 《會稽風俗賦》:“浪槳風帆,千艘萬艫。大武挽縴,五丁譟謼。”

江西

中國東南部的省。面積16萬平方公里,人口3320萬,省會南昌。贛江南北貫全省,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位於省的北部;湖周圍平原為主要產糧區。立於鄱陽湖入長江口西側的廬山為著名避暑勝地。位於省西部的井崗山為中國 * 創立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之。南部是世界著名的鎢礦產地

高峰

最高點或最高部分。比喻事物發展的最高點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攀登科學高峰

兩面

(1) 兩個面

這張紙兩面有字

(2) 兩個方面

兩面受敵

(3) 具有雙重面貌

兩面手法

斷石

(1).陡峭的岩石。 唐 杜甫 《移居夔州作》詩:“農事聞人説,山光見鳥情。 禹 功饒斷石,且就土微平。”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樓》詩:“扶桑西枝封斷石, 弱水 東影隨長流。”

(2).斷裂之石刻。 宋 黃庭堅 《跋翟公巽所藏石刻》:“《樂毅論》舊石刻軼其半者,字瘦勁無俗氣,後有人復刻此斷石文,摹傳失真多矣。” 元 張翥 《辱井石欄》詩:“好事能收斷石存,摩挲堪惜古雲根。”

鳥道

只有鳥才能飛越的路,比喻狹窄陡峻的山間小道

通流

(1).指通行。《管子·水地》:“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淮南子·本經訓》:“ 江 淮 通流,四海溟涬。”《南史·夷貊傳上·西南夷》:“水陸通流,百賈交會。” 宋 葉適 《朝議大夫王公墓志銘》:“開渠港五百餘里,漕輓通流,灌注一郡。”

(2).謂貨物流通。《荀子·王制》:“通流財物粟米,無有滯留。” 宋 蘇軾 《論綱梢欠折利害狀》:“既免徵稅,而腳錢又輕,故物貨通流。”

(3).往來走動,交往。 吳汝綸 《<孔敘仲文集>序》:“ 梅 曾 二家賓客相通流。”

水上

(1).水面上。《易·渙》:“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紇於宏神道碑》:“月中生樹,童子知言;水上浮瓜,青衿不戲。” 唐 張說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詩:“ 巴陵 一望 洞庭 秋,日見孤峯水上浮。”

(2).猶水邊。《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 趙 開壁擊之,大戰良久。於是 信 、 張耳 詳棄鼓旗,走水上軍。” 南朝 梁 吳均 《行路難》詩:“ 洞庭 水上一株桐,經霜觸浪困嚴風。”

(3).舊時謂妓女開始接客。《史林殘花》:“妓女始薦寢曰水上。”

雲梯

古代攻城的梯子。亦指現消防救火用的長梯

為楚造雲梯。——《墨子·公輸》

為我為雲梯。

馬頭

(1).馬的頭。《漢書·五行志中之下》:“ 元封 三年十二月,雷雨雹,大如馬頭。”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2).船隻停泊處。即碼頭。《資治通鑑·唐穆宗長慶二年》:“又於 黎陽 築馬頭,為度河之勢。” 胡三省 註:“附河岸築土植木夾之至水次,以便兵馬入船,謂之馬頭。” 宋 梅堯臣 《次韻和馬都官宛溪浮橋》:“馬頭分朱欄,水底裁碧天。”《儒林外史》第六回:“少刻,船攏了馬頭。”

(3).指商業城市;都會。《警世通言·喬彥傑一妾破家》:“我今做主,將你嫁與這個官人為妾,即今便過 喬官人 船上去。 寧海郡 大馬頭去處,快活過了生世。”《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興哥 久聞得‘上説天堂,下説 蘇 杭 ’,好個大馬頭所在,有心要去走一遍。” 清 韓泰華 《無事為福齋隨筆》卷上:“水陸商賈聚集之所曰馬頭。”

(4).馬夫頭目。《六部成語註解·兵部》:“馬頭:馬夫之頭目。”

(5).舊時迎神賽會,讓孩子們裝扮著戲裡的角色,騎馬遊行,叫“馬頭”。 魯迅 《朝花夕拾·五猖會》:“其次是所謂‘高蹺’、‘抬閣’、‘馬頭’了。”

千山

(1).極言山多。 唐 柳宗元 《江雪》詩:“千山鳥飛絶,萬逕人蹤滅。” 宋 王安石 《古松》詩:“萬壑風生成夜響,千山月照掛秋陰。”

(2).山名。在今 遼寧省 西南部,為 長白山 的支脈。上有 月芽 、 缽盂 、 筆架 等十餘峰。奇峰迭聳,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稱。參閱《嘉慶一統志·奉天府·山川》。

險不

差點兒。《水滸傳》第三二回:“又將來攛在水裡,頭臉都磕破了。險不凍死。”《西遊記》第二一回:“唿喇喇,乾坤險不炸崩開,萬里江山都是顫。”

天色

天空的顏色,借指時間的早晚和天氣的變化

看天色怕要下雨

天色不早,你該走了

金牛

(1).一些縣鎮、山川湖崗之名。舊時各地多有金精化為牛的傳說,因視為祥瑞,故以之為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洞庭山 ﹞上有天帝壇山,山有金牛穴, 吳 孫權 時,令人掘金,金化為牛,走上山,其跡存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縣南江側有 明聖湖 ,父老傳言,湖有金牛,古見之,神化不測,湖取名焉。”

(2).古 川陝 間棧道名。 蜀 道之南棧,舊名 金牛峽 ,故自 陝西省 勉縣 而西,南至 四川省 劍閣縣 之 劍門關 口,稱 金牛道 。自 秦 以後,由 漢中 入 蜀 者,必取道於此。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八:“ 秦 開 蜀 道置 金牛 , 漢 水元通星漢流。” 清 吳偉業 《圓圓曲》:“專征簫鼓向 秦川 , 金牛 道上車千乘。”

詩詞推薦

  • 溪路

    釋文珦宋代〕溪路六七里,茅茨三兩家。斷崖懸石髓,古樹有松花。絕壑無人處,看雲到日斜。過山幽更甚,時復見樵車。
  • 乾隆清代〕冰泮信鳥知,頭鵝翩已至。乘風翱雲逵,和月宿沙際。將謂傷其群,禮稱彼何事。習武亦大經,水圍行且試。
  •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冰池

    蘇軾宋代〕不嫌冰雪繞池看,誰似詩人巧耐寒。記取羲之洗硯處,碧琉璃下黑蛟蟠。
    過五丁峽原文_過五丁峽的賞析_古詩文
  • 頌古十六首

    釋心月宋代〕北山高處望鄉關,一度登臨一解顏。目力窮邊無限意,應難寫向畫圖間。
    過五丁峽原文_過五丁峽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李司空赴鎮襄陽

    張籍唐代〕中外兼權社稷臣,千官齊出拜行塵。再調公鼎勛庸盛,三受兵符寵命新。商路雪開旗旆展,楚堤梅發驛亭春。襄陽
  • 清綺書屋

    乾隆清代〕一株老松當牖盤,奇形翠色傲歲寒。書屋雖然號清綺,了知元李不如韓。
  • 荷二首·其一

    乾隆清代〕照影偏宜塞水清,春光六月正芳榮。回頭似語湯山者,速就何如斯晚成。
  • 頌古五十五首

    釋紹曇宋代〕十字街頭鋪席開,牛溲馬勃盡收來。等閒落在名醫手,貴賤無非是藥材。
  • 對竹一絕

    朱淑真宋代〕百竿高節拂雲齊,千畝誰人羨渭溪。燕雀漫教來唧噪,虛心終待鳳凰棲。
    過五丁峽原文_過五丁峽的賞析_古詩文
  • 醉落魄/一斛珠

    仇遠宋代〕水西雲北。錦苞泫露無顏色。夜寒花外眠雙鶒。莫唱江南,誰是鷓鴣客。薄情青女司花籍。粉愁紅怨啼螿急。月明
  • 長春書屋

    乾隆清代〕湖傍書屋號長春,名副春來實倍親。詎必柳桃輝錦繡,已欣山水蘊精神。早收綵勝曲屏綴,雅有芸編淨幾陳。即景
  • 次陳使君韻三首·其三

    洪芻宋代〕暖日和風似酒醺,提壺鳥語苦淹人。傳聞已有瓜時代,誰與東山管轄春。
  • 送陳經略二首

    汪應辰宋代〕清明公正復慈祥,觸眼平生見未嘗。自幸來依驃騎幕,如何又趣舍人裝。雲霄去路日千里,萍梗微蹤天一方。獨有
  • 送賈侍御克復後入京

    劉長卿唐代〕對酒心不樂,見君動行舟。回看暮帆隱,獨向空江愁。晴雲淡 * ,春塘深慢流。溫顏風霜霽,喜氣煙塵收。馳馹
  • 長松奉寄鄭察院

    李石宋代〕漢使西來雪瘴深,龍蛇窟宅費披尋。只知筇竹通中國,何似長似種上林。槐省銜杯蒙舊識,楓庭躡履聽歸音。昔人
    過五丁峽原文_過五丁峽的賞析_古詩文
  • 京師得家書

    袁凱明代〕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過五丁峽原文_過五丁峽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答黎縝之

    何吾騶明代〕平生曾有賦,忽忽蓼花居。風雨十年夢,江山一字書。事移肝膽舊,歲積鬢毛疏。倘許高軒過,尊罍忍便虛。
  • 縣齋秋懷

    程公許宋代〕古人日以遠,古心誰與共。陳編如有覿,整袂神自竦。書短疲眾喧,夜永息群動。賴此一炷膏,假我數行誦。古今
  • 立秋前三日夜坐庭中偶賦

    陸游宋代〕絳闕清都侍宴還,天風搖佩夜珊珊。月輪桂滿蟾初冷,星渚橋空鵲尚閒。一鶴每臨雲雨上,幾人虛老市朝間,試將
  • 詠古

    趙蕃宋代〕淵明欲弦歌,為酒利公田。到縣十餘日,歸意已拳然。一稔且莫待,遙遙問歸船。是事可質信,考之歸來篇。
過五丁峽原文_過五丁峽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