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招提依碧峰,一逕入雲松。
謖韻常遮寺,清聲還度鍾。
舂容成妙偈,應荅示真宗。
設自七條悟,雲門或可逢。
詩詞問答
問:《題錢維城山水花卉合冊·其十五·鐘聲松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冬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二
2. 雲門偃禪師語錄因聞鐘鳴乃雲世界與么廣闊為什麼鐘聲披七條
參考注釋
招提
(1).梵語。音譯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後誤為“招提”。其義為“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四方僧之住處稱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後遂為寺院的別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范光祿書》:“即時經始招提,在所住山南。”《舊唐書·武宗紀》:“寺宇招提,莫知紀極,皆雲構藻飾,僭擬宮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樵舍外已聞犬吠,招提內尚見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四:“且還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參閱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六、《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參見“ 拓提 ”。
(2).招引提攜。 明 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書》:“公今宦遊半天下矣,兩京又人物之淵,左顧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一徑
亦作“ 一逕 ”。1.一條小路。《晉書·賈充傳》:“ 充 帳下都督 周勤 時晝寢,夢見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逕。” 唐 杜甫 《遣意》詩之一:“一逕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溪南重迴首,一徑出修篁。” 宋 楊萬里 《桑茶坑道中》詩之八:“山根一徑抱溪斜,片地纔寬便數家。” 清 錢謙益 《香山寺》詩:“千峯匼匝更分明,磵復岡迴一徑清。”
(2).徑直。《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明日捉個空,便一逕到 臨安府 前叫起屈來。”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衝軍陣,鞭駿馬,一徑地西南上迓。”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你姪兒除授 潭州 為理,一徑的來望姑姑。”《水滸傳》第四二回:“再停兩日,點起山寨人馬,一徑去取了來。”《孽海花》第四回:“長班要去通報, 雯青 説:‘不必。’説著,就一逕向 公坊 住的那三間屋裡去。” 魯迅 《野草·狗的駁詰》:“我一徑逃走,盡力地走,直到逃出夢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3).方言。一直。謂持續不斷。《海上花列傳》第十二回:“只要 王老爺 一徑搭 沉小紅 要好落去,故末算是耐 沉小紅 本事大哉。” 朱自清 《葉聖陶的短篇小說》:“後來又在一個鄉鎮-- 甪直 --里住了四五年,一逕是做著國小教師。”
雲松
(1).高大的松樹。 南朝 宋 江智淵 《宣貴妃輓歌》:“雲松方靄露,風草已聲原。” 唐 韋應物 《因省風俗與從侄成緒游山水》詩:“陰壑雲松埋,陽崖煙花媚。” 元 吳澄 《立春日寓北方賦雪詩》:“風竹婆娑銀鳳舞,雲松偃蹇玉龍寒。”
(2).白雲和松樹。古時多為隱居者視作伴侶。 唐 陳子昂 《續唐故中嶽體玄先生潘尊師碑頌》:“尊師有弟子十人,並仙階之秀。然鸞姿鳳骨,眇愛雲松者,惟 潁川 韓法昭 、 河內 司馬子微 。” 宋 張輯 《臨江仙·望廬山》詞:“何須魂夢覓 瀛洲 。雲松終可卜,我與 謫仙 儔。” 明 宋濂 《贈劉俊民先輩》詩:“寸祿焉能就,即將巢雲松。”
清聲
(1).清亮的聲音。 漢 揚雄 《太玄賦》:“聽 * 之清聲,觀 宓妃 之妙曲。” 宋 梅堯臣 《秋日詠蟬》:“薄蛻聊依葉,清聲已出林。” 明 梁辰魚 《啄木兒·題閨中女郎》套曲:“聽清聲如柳外雛鶯。”
(2).清美的聲譽。 漢 蔡邕 《陳太丘碑文》:“奉禮終沒,休矣清聲。” 唐 元稹 《遣病》詩:“ 李三 三十九,登朝有清聲。” 明 楊慎 《貞靖李君阡贊》:“紹兩 馮 之清聲,戞二 陶 之玄韻。”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予讀是文,覺 彭公 之直節清聲固令人有生不同時之慨,而 山公 之風趣亦藉可想見矣。”
(3).謂疾促之聲。《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昔 黃帝 吹九寸之管,得黃鐘正聲,半之為清聲,倍之為緩聲,三分損益之以生十二律。”
容成
(1).相傳為 黃帝 大臣,發明曆法。 北周 庾信 《賀平鄴都表》:“沉雄內斷,不勞謀於 力牧 ;天策勇決,無待問於 容成 。” 清 曹寅 《遊仙詩三十韻和蘿山》之十四:“ 空同 未出人間世,更聽 容成 説大丹。”
(2).複姓。見《通志·氏族五》。
妙偈
佛教語。含意深遠的偈語。 宋 蘇軾 《次韻子由浴罷》:“《楞嚴》在牀頭,妙偈時仰讀。” 明 唐順之 《同孟中丞游龍泉寺》詩之一:“方欣窺妙偈,遽擬謝塵蹤。” 清 周亮工 《屴崱峰示永覺和尚》詩:“欲滌塵襟參妙偈,泉聲未許靜中聞。”參見“偈2語”。
真宗
釋道兩教謂所持的真正宗旨;正宗。 唐 張九齡 《敕歲初處分》:“我 玄元皇帝 著《道德經》五千文,明乎真宗,致於妙用。” 唐 孟郊 《夏月謁智遠禪師》詩:“謁師見真宗,何必千萬劫?” 清 黃軒祖 《游梁瑣記·龍門鯉》:“﹝ 朱大祺 ﹞徒步至 嵩山 東嶽廟 謁 北摩禪師 。居一年,盡得 少林 真宗。”
七條
即郁多羅僧,僧人之上著衣。因衣有橫截七條,故稱。見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四。《水滸傳》第六回:“ 智深 謝了,收拾起坐具、七條,提了包裹,拿了禪杖、戒刀,跟著行童去了。”參見“ 三衣 ”。
雲門
(1). 周 六樂舞之一。用於祭祀天神。相傳為 黃帝 時所作。《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鹹》、《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鄭玄 註:“此 周 所存六代之樂, 黃帝 曰《雲門》、《大卷》。 黃帝 能成名萬物,以明民共財,言其德如雲之所出,民得以有族類。”《舊唐書·音樂志一》:“按古六代舞,有《雲門》、《大鹹》、《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 殷 之《大濩》, 周 之《大武》,是古之武舞。” 章炳麟 《訄書·辨樂》:“古之作樂,各用其宮。”自註:“如《大司樂》:舞《雲門》,則圜鍾為宮。”
(2).高聳的大門。多比喻富貴之家。《古文苑·孔融<雜詩>之一》:“高明曜雲門,遠景灼寒素。” 章樵 註:“雲門謂門第穹崇,上侵雲漢。” 唐 李華 《含元殿賦》:“玉宇璇階,雲門露闕。” 宋 桑世昌 《蘭亭博議·御札一軸三紙藏右司黃犖家》:“珍藏既出於雲門,傳刻僅留於朔塞。”
(3). 漢 雲陽縣 的城門。《文選·班彪<北征賦>》:“歷 雲 門而反顧,望通天之崇崇。” 李善 註:“ 雲陽 ,古縣,在 池陽 西北,屬 右扶風 。雲門,即 雲陽縣 門也。《漢書》: 左馮翊 有 雲陽縣 。”
(4).山門。借指寺廟。 唐 杜甫 《惠義寺送王少尹赴成都》詩:“雲門青寂寂,此別惜相從。” 唐 陸龜蒙 《新秋月夕客有自遠相尋者》詩之一:“雲門老僧定未起,白閣道士遙相迎。” 唐 尚顏 《寄荊門鄭準》詩:“不許姓名留月觀,終攜瓶錫去雲門。”
(5).急流的出口。因水氣狀如雲霧,故稱。《文選·左思<蜀都賦>》:“指渠口以為雲門,灑滮池而為陸澤。” 張銑 註:“言水自渠而灌田,故指渠口為雲門,猶雲來則雨至也。” 唐 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之六:“風磴吹陰雪,雲門吼瀑泉。”
(6). 蜀 的代稱。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煙沉冰井,雨歇 雲門 。” 倪璠 註:“此以《蜀都賦》有雲門,故以 雲門 指 蜀 。” 唐 崔塗 《入蜀赴舉秋夜與先生話別》詩:“ 雲門 一萬里,應笑又擔簦。”
(7).指谷口。 晉 惠遠 《廬山東林雜詩》:“有客獨冥游,徑然忘所適。揮手撫雲門,靈關安足闢。” 唐 馬戴 《早發故山作》詩:“雲門夾峭石,石路蔭長松。”
(8).山名。在 浙江 紹興 南。亦名 東山 。山有 雲門寺 。 南朝 梁 處士 何胤 曾居於此。《梁書·文學傳下·王籍》:“﹝ 王籍 ﹞除輕車 湘東王 諮議參軍,隨府 會稽 。郡境有 雲門 、 天柱山 , 籍 嘗游之,或累月不反。” 宋 方岳 《水調歌頭·壽趙文昌》詞:“胸有 雲門 禹穴 ,筆有禊亭 晉 帖,風露洗脾肝。秋入 紫宸殿 ,磨玉寫琅玕。”
(9).山名。在 山東省 青州市 南。一名 雲峰山 。 清 周亮工 《雲門送胡元潤還白下》詩:“屴崱君能到, 雲門 得暫停。”
(10).山名。在 廣東省 乳源瑤族自治縣 北,連 樂昌縣 界。山有 雲門寺 。 五代 文偃禪師 居此。參見“ 雲門宗 ”。
(11).佛教宗派名。即雲門宗。 宋 陳師道 《請興化禪師疏》:“某公尊者承佛受記為世導師,紹雲門之正宗,分慧林之半座。”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至雲門之訶佛,則非特破相,而亦破名。”參見“ 雲門宗 ”。
(12).人體穴位名。位於前胸外上方,當鎖骨外端下緣。《素問·水熱穴論》:“雲門、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寫四支之熱也。” 王冰 註:“雲門在巨骨下,胸中行兩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