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竺庵原文
策騎循羊腸,盤紆歷嶕嶢。
卻望掛月峰,聳入雲端遙。
陽阿泉已壯,陰崖雪未消。
精舍枕林楚,蔽虧古木喬。
遠聞疏鐘聲,下見幡影飄。
攬結既雲富,仆御亦已勞。
此間泉石佳,小憩山僧寮。
海棠開笑靨,杏花剪絳綃。
未見天女散,得毋穀神要。
問其意云何,報我今花朝。
詩詞問答
問:東竺庵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東竺庵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十八
參考注釋
羊腸
(1).喻指狹窄曲折的小路。《尉繚子·兵談》:“兵之所及,羊腸亦勝,鋸齒亦勝,緣山亦勝,入谷亦勝。”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詩:“路失羊腸險,雲橫雉尾高。” 清 陳維崧 《青玉案·移寓積翠閣用藝香詞韻》詞:“梯空架就羊腸路,領俊鶻,穿煙去。”如:羊腸小道。
(2).山名。《楚辭·大招》:“西薄 羊腸 ,東窮海只。” 洪興祖 補註:“《戰國策》注云: 羊腸 , 趙 險塞名,山形屈辟,狀如羊腸。今在 太原 晉陽 之西北。”《呂氏春秋·有始》:“何謂九山? 會稽 、 太山 、 王屋 、 首山 、 太華 、 岐山 、 太行 、 羊腸 、 孟門 。”
(3). 羊腸坂 的省稱。《史記·魏世家》:“昔者 魏 伐 趙 ,斷 羊腸 ,拔 閼與 ,約斬 趙 , 趙 分而為二。” 隋 江總 《并州羊腸坂》詩:“三春別帝鄉,五月度 羊腸 。”參見“ 羊腸坂 ”。
盤紆
迴繞曲折。《淮南子·本經訓》:“木巧之飾,盤紆刻儼,嬴鏤雕琢,詭文回波。” 高誘 註:“盤,盤龍也;紆,曲屈。”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洭水》:“山盤紆數百里,有赭嵒迭起,冠以青林,與雲霞亂采。” 宋 陸游 《野步至村舍暮歸》詩:“草徑盤紆入廢園,漲餘野水有殘痕。”《水滸傳》第一○五回:“ 宛州 山水盤紆,丘原膏沃,地稱陸海。”
槃紆:盤結迴旋。 漢 應瑒 《慜驥賦》:“思奮行而驤首兮,叩繮緤之紛拏;牽繁轡而增制兮,心慉結而槃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雞足山》:“山徑既開,逐路而進,槃紆曲折,回互斜通,至於山頂。”
嶕嶢
亦作“嶣嶤”。 1.峻峭;高聳。《漢書·揚雄傳下》:“ 泰山 之高不嶕嶢,則不能浡滃雲而散歊烝。” 顏師古 註:“嶕嶢,高貌也。” 晉 陶潛 《擬輓歌辭》之三:“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嶣嶤。” 宋 司馬光 《送張太博肅知岳州》詩:“波濤洶湧動寒野,樓閣嶣嶤壓暮雲。” 明 陳宏緒 《寒夜錄》卷上:“山虛水深,萬籟蕭蕭,古無人蹤,惟石嶕嶢。”
(2).指高山。 清 周亮工 《百丈岩瀑布同公蕃賦》詩:“雷耕石骨劈嶕嶢,波詭雲騰百丈高。”
卻望
亦作“卻望”。回頭遠看。 唐 杜甫 《暫如臨邑率爾成興》詩:“暫游阻詞伯,卻望懷 青關 。” 唐 盧綸 《長安春望》詩:“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閒。” 宋 蘇軾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放女童隊》:“龍樓卻望,鼉鼓屢催,再拜天階,相將好去。”
雲端
雲上,雲中
飛機從雲端飛來
陽阿
(1).樂曲名。 戰國 楚 宋玉 《對楚王問》:“客有歌於 郢 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徘徊《房露》,惆悵《陽阿》。”
(2).古之名倡 陽阿 善舞,後因以稱舞名。《淮南子·俶真訓》:“足蹀 陽阿 之舞,而手會《緑水》之趨。” 高誘 註:“ 陽阿 ,古之名倡也。《緑水》,舞曲也。” 三國 魏 曹植 《箜篌引》:“ 陽阿 奏奇舞, 京洛 出名謳。”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雖 邯鄲 其敢倫,豈 陽阿 之能擬。”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舊院……逢秋風桂子之年,四方應試者畢集,結駟連騎,選色徵歌,轉車子之喉,按 陽阿 之舞。”
(3).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名,朝陽初升時所經之處。《楚辭·九歌·少司命》:“與女沐兮 鹹池 ,晞女髮兮陽之阿。” 王逸 註:“阿,曲隅,日所行也。言己願托司命,俱沐 鹹池 ,乾髮 陽阿 。”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岩上宿》詩:“美人竟不來, 陽阿 徒晞髮。” 明 何景明 《九詠》:“晞溫暾兮 扶桑 ,訊靈居兮 陽阿 。” 謝無量 《西湖旅興寄懷伯先五十韻》:“晚歲思丹鳥, 陽阿 放白鷴。”
陰崖
背陽的山崖。 漢 馬融 《長笛賦》:“惟籦籠之奇生兮,於 終南 之陰崖。” 唐 韋應物 《懷琅邪深標二釋子》詩:“白雪埋大壑,陰崖滴夜泉。”《西遊記》第九一回:“陰崖積雪猶含凍,遠樹浮煙已帶春。”
未消
不用,不要。《朱子語類》卷六五:“向前便是陽,纔收退便是陰;意思纔動便是陽,纔靜便是陰。未消別看,只是一動一靜便是陰陽。”《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只聽得林子內大喊一聲,叫道:‘ 紫金山 三百個好漢且未消出來,恐怕諕了小員外共小娘子!’”
精舍
(1) 講學的處所;收齋
(2) 僧道居住或說法布道的處所
(3) 指心,古人認為心是精神所居之處
蔽虧
謂因遮蔽而半隱半現。 唐 孟郊 《夢澤行》:“ 楚 山爭蔽虧,日月無全輝。” 清 劉大櫆 《浮山記》:“古木蒼藤,蔽虧掩映,冬夏常蔚然。”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之三:“高高望無極,蔽虧天日光。”
遠聞
聲名遠播。《楚辭·九章·抽思》:“夫何極而不至兮,故遠聞而難虧。” 姜亮夫 校註:“遠聞,謂聲聞之遠也。”
疏鍾
亦作“踈鐘”。稀疏的鐘聲。 清 陳廷敬 《送少師衛公致政還曲沃》詩:“夢繞細旃聞夜雨,春回 長樂 遠踈鐘。” 清 岑霽 《貫華閣晚眺》詩:“輕飈起長林,踈鐘應嵓谷。”
攬結
(1).採摘繫結。《晉書·五行志中》:“ 安帝 隆安 中,百姓忽作《懊憹》之歌,其曲曰:‘草生可攬結,女兒可攬擷。’” 唐 陸龜蒙 《書帶草賦》:“弱可攬結,勻能布護。”
(2).收取。 唐 李白 《望五老峰》詩:“ 九江 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明 文徵明 《賦得廬山送盧師陳》:“秀色從來堪攬結,壯遊還待發文章。”
(3).猶結交。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四川鐵路案檔案》:“逆紳實欲攬結軍人,暗用反間。”
仆御
(1).駕車馬者。《列子·湯問》:“ 來丹 遂適 衛 ,見 孔周 ,執僕御之禮,請先納妻子,後言所欲。”《史記·管晏列傳》:“今子長八尺,乃為人僕御。” 晉 石崇 《王明君詞》:“僕御涕流離,轅馬悲且鳴。” 唐 韋應物 《送令狐岫宰恩陽》詩:“離人起視日,僕御促前征。”
(2).泛指僕役。 清 錢謙益 《妻施氏加封恭人制》:“珩璜之訓,以勗子孫;布素之風,以敕僕御。”
此間
此地
此間已有傳聞
泉石
指山水。《梁書·徐摛傳》:“﹝ 朱異 ﹞遂承間白 高祖 曰:‘ 摛 年老,又愛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養。’ 高祖 謂 摛 欲之,乃召 摛 曰:‘ 新安 大好山水, 任昉 等並經為之,卿為我臥治此郡。’” 宋 楊萬里 《送劉惠卿》詩:“舊病詩狂與酒狂,新來泉石又膏肓。”
小憩
亦作“ 小憇 ”。短暫休息。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權智》:“遠行之人,若小憩,則足痹不能立,人氣亦闌。” 清 王士禛 《娑羅坪》詩:“小憩 娑羅坪 ,手扶娑羅樹。” 清 李靜山 《增補都門雜詠·十剎海》:“柳塘蓮浦路迢迢,小憩渾然溽暑消。”《花城》1981年第5期:“我想靠著馬背小憇一會,我實在太疲勞了。”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唐 劉長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面。”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
(2).僧人自稱的謙詞。《五燈會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海棠
(1)
(2) 即海棠樹,落葉喬木,卵形葉,開淡紅或白花,結紅、黃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該植物所結果實
笑靨
(1) 微笑時頰部露出來的酒窩兒
相視開笑靨。——宋· 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啟秘校》
(2) 笑臉
(3) 古代女性裝飾品(貼在臉上的小花)
絳綃
紅色綃絹。綃為生絲織成的薄紗、細絹。 晉 郭璞 《遊仙詩》之十:“振髮晞翠霞,解褐被絳綃。” 宋 李清照 《採桑子》詞:“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 清 周亮工 《壽陸違之》詩:“莫恨歸途晚,新詩滿絳綃。”
天女
(1).天上的神女。《魏書·序紀·聖武帝》:“歘見輜軿自天而下。既至,見美婦人……對曰:‘我,天女也。’” 宋 王安石 《宿定林示寶覺》詩:“天女穿林至, 姮娥 度隴來。” 清 龔自珍 《好事近·行篋中有小像一幅,以詞為贊》:“三界最消魂,只有辯才天女。”
(2).星名。即織女星。《史記·天官書》:“織女,天女孫也。” 司馬貞 索隱引《荊州占》曰:“織女,一名天女,天子女也。”
(3).燕的別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鳥獸》:“鷰,一名天女。”
得毋
見“ 得無 ”。
神要
謂佛教宗旨。 晉 嚴隱 《答陸士龍》書:“君子弘道,厚文無施,是用釋筆,歸於神要。” 南朝 宋 鄭道子 《神不滅論》:“余墜弱喪,思拔淪溺,仰尋玄旨,研求神要。”
云何
(1).為何,為什麼。《詩·唐風·揚之水》:“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先公勳業如是,君作《東征賦》,云何相忽略?” 宋 范成大 《嘲峽石》詩:“云何清淑氣,孕此詭譎跡?”
(2).如何;怎么辦;怎么樣。《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後至者云何?’對曰:‘當斬。’”《後漢書·班勇傳》:“今立副校尉,何以為便?又置長吏屯 樓蘭 ,利害云何?”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心通豈復問云何,印可聊須答如是。”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上面並無題字,不知宣傳者於意云何。”
花朝
(1).見“ 花朝節 ”。
(2).指百花盛開的春晨。亦泛指大好春光。 唐 白居易 《琵琶引》:“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唐 李商隱 《梓州罷吟寄同舍》詩:“不揀花朝與雪朝,五年從事 霍嫖姚 。” 郁達夫 《毀家詩紀》之一:“轉眼 榕城 春欲暮,杜鵑聲里過花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