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光山道中》
全文:
客子空知行路難,中田耕者自高閒。
柳條鶯囀清陰里,楸樹蟬嘶翠帶間。
夢幻百年隨逝水,勞歌一曲對青山。
出門捧檄羞閒友,歸壽吾親得解顏。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客子
旅居異鄉的人
不能不動客子之愁。——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行路難
(1).行路艱難。亦比喻處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詩:“風塵荏苒音書絶,關塞蕭條行路難。”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詩:“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樂府雜曲歌辭名。內容多寫世路艱難和離情別意。原為民間歌謠,後經文人擬作,采入樂府。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難》三首都較著名。《晉書·袁山松傳》:“初, 羊曇 善唱樂, 桓伊 能輓歌,及 山松 《行路難》繼之,時人謂之‘三絶’。” 陳去病 《少年行》之三:“勸君莫誦《行路難》,勸君莫復居 長安 。”
中田
(1).田中。《詩·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廬,疆埸有瓜。” 鄭玄 箋:“中田,田中也。” 三國 魏 曹植 《豫章行》之一:“ 虞舜 不逢 堯 ,耕耘處中田。” 唐 韓愈 《和李相公攝事南郊》:“村樹黃復緑,中田稼何饒!”
(2).中等田地。《漢書·食貨志上》:“民受田,上田夫百畮,中田夫二百畮,下田夫三百畮。”
自高
(1).自然高大。《莊子·田子方》:“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 唐 魏徵 《論治疏》:“又天居自高,龍鱗難犯,在於造次,不敢盡言。”
(2).自傲;抬高自己。《後漢書·袁紹傳》:“性矜愎自高,短於從善,故至於敗。” 宋 陳亮 《甲辰秋答朱元晦書》:“後生小子遂以某為假 伯恭 以自高,痴人面前真是不得説夢。”《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 殷 家女子倒百般好,只有些兒毛病,專一恃貴自高,不把公婆看在眼裡。”
(3).猶自重;自珍。《後漢書·黨錮傳·李膺》:“是時朝庭日亂,綱紀穨阤, 膺 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 唐 李景亮 《李章武傳》:“雖弘道自高,惡為潔飾,而容貌閒美,即之溫然。”
黃庭堅名句,光山道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