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二首·其六原文
智身迥出先天地,大用縱橫不易知。
鼓舞靈源宣眾妙,人間天上仰無為。
詩詞問答
問:偈十二首·其六的作者是誰?答:釋本才
問:偈十二首·其六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本才的名句有哪些?答:釋本才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寘韻
2. 太上皇帝升遐,就大內升座
參考注釋
迥出
亦作“逈出”。1.高聳貌。 南朝 梁元帝 《巫山高》詩:“ 巫山 高不窮,逈出 荊門 中。”《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眾見飛橋逈出,崩騰而走。”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參藩巴蜀》詩:“ 岷 峨 迥出天連雪,棧閣平臨馬度雲。”
(2).突出;超群。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下:“ 子陽 詩奇句清拔, 謝朓 常嗟頌之。 洪 雖無多,亦能自迥出。” 金 王若虛 《清虛大師侯公墓碣》:“﹝師﹞年十四已克主大醮,詞音清亮,逈出一時,儕輩翕然推服。”
(3).高出;超過。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六:“梅之清香玉色,迥出桃李之上。”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 劉長卿 體物情深,工於鑄意,其勝處有逈出盛 唐 者。” 清 陳鱣 《對策》卷五:“今觀 蕡 ( 唐 劉蕡 )策,力攻藩鎮之強,痛斥閹寺之禍,勁氣直節,凜凜逼人,迥出 牛僧孺 、 元稹 、 白居易 之上。”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大用
重用
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縱橫
(1) 豎和橫互相交錯
眾壑縱橫。——《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猶有曲挺縱橫者。
刀戟縱橫。——《廣東軍務記》
(2) 奔放自如
筆意縱橫
(3) 賓士無阻
縱橫四海
(4) 放肆;無所顧忌
(5) 指合縱連橫
不易
(1).艱難,不容易。《詩·大雅·文王》:“宜鑒於 殷 ,駿命不易。” 朱熹 集傳:“不易,言其難也。”《論語·子路》:“為君難,為臣不易。”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要知此種文字,作之可憐,出之不易。” 毛 *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序言二》:“對於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詞,作了一些註解。”
(2).不改變;不更換。《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註:“不為世俗所移易。”《漢書·哀帝紀》:“制節謹度以防奢淫,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顏師古 註:“言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蘇軾 《仇池筆記·記張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覺有垢穢氣。”
鼓舞
鼓動;激發
小米加步槍的延安精神永遠鼓舞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小米的回憶》
靈源
(1).對水源的美稱。 宋 王十朋 《題雙瀑》詩:“瀑水 簫峯 下,靈源不可尋。” 清 魏源 《古詩答陸彥若》之二:“ 崑崙 閟靈源,濫觴儲五湖。”
(2).喻帝緒,帝業。 唐 權德輿 《大行皇太后輓歌詞》之一:“筮水靈源濬,因山祔禮崇。”《舊唐書·禮儀志一》:“伏惟 太祖 景皇帝 構室 有周 ,建絶代之丕業……又 世祖 元皇帝 潛鱗韞慶,屈道事 周 ,導濬發之靈源,肇光宅之垂裕。”
(3).指隱者所居、遠離塵世之地。 唐 呂岩 《浪淘沙》詞:“我有屋三椽,住在靈源。無遮四壁任蕭然。萬象森羅為斗栱,瓦蓋青天。”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靈源有路不可入,但見幾片流出雲中花。”
(4).指心靈。 晉 陸雲 《夏府君誄》:“淪心眾妙,洞志靈源。” 宋 蘇轍 《遺老齋絕句》之二:“眾音入我耳,諸色過吾目,聞見長歷然,靈源不受觸。” 元 張宇 《閒述》詩之一:“此性生而與道俱,靈源常患少人疏。”
眾妙
(1).一切深奧玄妙的道理。《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晉 潘岳 《閒居賦》:“仰眾妙而絶思,終優遊以養拙。”《北史·隱逸傳·徐則》:“夫道得眾妙,法體自然,包涵二儀,混成萬物。” 唐 李白 《大獵賦》:“括眾妙而為師,明無幽而不燭兮。” 金 元好問 《和仁卿演太白詩意》之一:“靜坐且留觀眾妙,還丹無用説長生。”
(2).眾多的妙趣。 清 林嗣環 《<秋聲詩>自序》:“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3).借指道教。《唐大詔令集·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詔》:“遂使殊方之典,鬱為眾妙之先;諸華之教,翻居一乘之後。”
人間天上
(1).人世社會和神仙世界。 元 曾允元 《水龍吟·春夢》詞:“甚依稀難記,人間天上,有緣重見。” 明 劉基 《小重山·詠月》詞:“人間天上一般秋。銀潢水何事獨西流。”
(2).猶人間天堂。指景物極美好的處所。《水滸傳》第五九回:“ 宋江 閒步看那 西嶽廟 時,果然是蓋造得好;殿宇非凡,真乃人間天上!”
無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3) 不要,不用
無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