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瞻啟運山作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恭瞻啟運山作歌原文

長白龍乾西南來,靈山啟運神堂開。

源遠流長綿奕世,駢蕃禔祉皇圖培。

肇祖衣冠秘陵室,三祖元宮千載謐。

仇成不共何忍言,七恨興師此第一。

爰始爰謀緬亶父,橋山景佑猶故土。

昌平樵採禁至今,朝家厚德昭千古。

詩詞問答

問:恭瞻啟運山作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恭瞻啟運山作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二

2. 我我以景祖祖興顯祖陷明氏之計致不諱是太師討明以此為七大恨之首

參考注釋

白龍

(1).傳說中白色的龍。《墨子·貴義》:“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 唐 孫處士 《送青城丈人酒》詩:“深羨 青城 好洞天,白龍一覺已千年。”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祥瑞》:“三年,麟見 永泰 ,白龍見 卭江 。”《清史稿·災異志一》:“ 乾隆 二年二月, 潮陽 白龍見。”

(2).形容奔騰直瀉的溪流瀑布。 唐 孟郊 《寒溪》詩:“一曲一直水,白龍何鱗鱗。” 宋 朱熹 《次觀瀑布韻》:“快瀉蒼崖一道泉,白龍飛下鬱藍天。”

(3).神話中的河神。

(4).傳說 伏羲 時的刑官名。《唐律疏議·名例序》:“昔白龍白雲,則 伏犧 軒轅 之代。”

(5).即 白龍堆 。 唐 崔湜 《大漠行》:“近見行人畏 白龍 ,遙聞公主愁黃鶴。” 唐 東方虬 《昭君怨》詩之二:“揜淚辭丹鳳,銜悲向 白龍 。”參見“ 白龍堆 ”。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諸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指我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靈山

(1).道家指 蓬萊山 。《文選·左思<吳都賦>》:“巨鼇贔屓,首冠 靈山 。” 呂向 註:“ 靈山 ,海中 蓬萊山 。”

(2).指傳說中的 崑崙山 曾城 。 晉 陶潛 《游斜川》詩序:“若夫 曾城 ,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 靈山 ,有愛嘉名。” 逯欽立 校註:“ 靈山 ,指 崑崙 曾城 。”

(3).借指 崑崙山 。 南朝 梁 沉約 《鍾山》詩:“ 靈山 紀地德,地險資岳靈。” 鍾山 , 崑崙山 的別名。參見“ 曾2城 ”。

(4). 印度 佛教聖地 靈鷲山 的簡稱。 南朝 齊 王融 《淨行詩》之五:“朝游浄國侶,暮集 靈山 羣。” 唐 劉禹錫 《送僧元暠南遊》詩:“ 彭澤 因家凡幾世, 靈山 預會是前生。” 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既到 靈山 ,豈可不朝我佛。” 趙朴初 《訪雲岡石窟及華嚴寺》詩:“彷彿 靈山 集海會,弟子或坐或立或語或默或悲或欣然。”原註:“ 靈山 ,即 靈鷲山 ,佛説法處。”

(5).道書所稱的福地之一。在今 江西省 上饒縣 北。《雲笈七籤》卷二七:“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第三十三 靈山 在 信州 上饒縣 北, 墨真人 治之。”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西三·上饒縣》:“ 靈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靈鷲山 。道書第三十三福地,實郡之鎮山也。”

(6).指有靈應的山。《雲笈七籤》卷一二二:“ 江油 舊壤,境帶靈山,自狩 巴 梁 ,屢照感應。”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七九:“急報東方兩星使,靈山吐溜為糧船。”

(7).對山的美稱。 唐 劉斌 《詠山》:“靈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 紫蓋 雲陰遠, 香爐 煙氣多。”

啟運

(1).謂皇帝開啟世運。 晉 陸機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三正迭紹,洪聖啟運。”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 藝祖 啟運創業,應天順人。” 明 劉基 《襲封誠意伯並夫人誥》:“開基啟運,人臣竭佐命之忠。”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上元啟運,文明大開。”

(2).起運。如:貨物已啟運。

神堂

(1).供神的處所。 唐 白居易 《草茫茫》詩:“一朝盜掘墳陵破,龍槨神堂三月火。” 明 沉常 《再生紀異錄》:“元宵夜,月光澄湛,皎如白日。邑前神堂火起, 嚴大尹 拜滅之。戒市人勿張燈。” 許地山 《無憂花》:“那個神堂,不曉得還有沒有神,若是有,咱們光著身子下去,怕褻瀆了受責罰。”

(2).中醫針灸穴位名。 晉 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卷三:“神堂,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足太陽脈氣所發。刺入三分,灸五壯。”

源遠流長

(1) 因源頭遠而流程長

(2) 指傳統或歷史長久

言其所學之正,源遠而流長也。——清·佚名《杜詩言志》

奕世

累世,代代。《國語·周語上》:“奕世載德,不忝前人。”《後漢書·楊震傳》:“臣奕世受恩,得備納言。” 李賢 註:“奕猶重也。”《宋書·孔琳之傳》:“而傳國之璽,歷代迭用;襲封之印,奕世相傳。” 宋 司馬光 《宣徽惠穆呂公輓辭》:“奕世台衡貴,盈門紱冕榮。” 清 何啟 胡禮垣 《新政論議》:“是故議院議員之法立,則奕世無失德之君。”

駢蕃

繁多。 明 張居正 《謝遣官郊餞疏》:“仰聖情之繾綣,荷帝賚之駢蕃。”《明史·魏元傳》:“而西僧 札實巴 等,至加法王諸號,賜予駢蕃。” 清 洪楝園 《後南柯·旌召》:“好比似大獵 上林 ,會獵 長楊 ,射獵 藍田 ,一霎時禽獸駢蕃。”

皇圖

(1).指 河 圖。《文選·班固<東都賦>》:“於是聖皇乃握乾符,闡坤珍,披皇圖,稽帝文。” 呂延濟 註:“皇圖,謂 河 圖也。”

(2).封建王朝的版圖。亦指封建王朝。 唐 李賀 《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皇圖跨四海,百姓拖長紳。”《舊唐書·哀帝紀論》:“宇縣瓜分,皇圖瓦解。” 宋 岳飛 《乞本軍進討劉豫札子》:“逆 豫 逋誅,尚穴中土;陵寢乏祀,皇圖偏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兵部侍郎 阮 一本,為捕滅社黨,廓清皇圖事。”

(3).指皇位。《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三》:“朕今纘皇圖,恭修帝道。”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朕乃 大唐 天寳皇帝 是也。起自潛邸,入纘皇圖。”

肇祖

謂始出。 漢 劉向 《九嘆·逢紛》:“雲余肇祖於 高陽 兮,惟 楚懷 之嬋連。”

衣冠

(1) 衣服和禮帽

(2) 服飾

衣冠不整

(3)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陵室

藏凍的屋子。陵,通“ 凌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名子謗議》:“在陵室而須開,闕夷盤而不可。”參見“ 凌室 ”。

三祖

(1).指三位祖先。《左傳·哀公二年》:“曾孫 蒯聵 敢告皇祖 文王 、烈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以集大事,無作三祖羞。” 楊伯峻 註:“三祖,皇祖、烈祖、文祖。”《文選·潘岳<關中>詩》:“三祖在天,聖皇紹祚。” 李善 注引 臧榮緒 《晉書》:“ 宣帝 追號曰 高祖 , 文帝 號曰 太祖 , 武帝 號曰 世祖 。”《金史·禮志一》:“至 唐高宗 始以 高祖 太宗 崇配。 垂拱 初,又加以 高宗 ,遂有三祖同配之禮。”

(2).指 三國 魏 武帝 曹操 、 文帝 曹丕 、 明帝 曹叡 。《三國志·魏志·明帝紀》:“有司奏: 武皇帝 撥亂反正,為 魏太祖 ,樂用武始之舞。 文皇帝 應天受命,為 魏高祖 ,樂用鹹熙之舞。帝( 明帝 )製作興治,為 魏烈祖 ,樂用章斌之舞。三祖之朝,萬世不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 魏 之三祖,氣爽才麗,宰割辭調,音靡節平。”《舊唐書·德宗紀下》:“文雅中興,夐高前代,《二南》、三祖,豈盛於茲。”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其時三祖葉其高論,七子分其麗則。”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不共

(1).不恭。共,“ 恭 ”的古字。《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公卑 杞 , 杞 不共也。” 杜預 註:“共音恭,本亦作恭。”《管子·四稱》:“不與善人,唯其所事。倨敖不共,不友善士。” 明 劉基 《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抑小民之失其所,而祭祀之不共歟,何上天降鑒之若是也。”

(2).不具備。《國語·魯語下》:“具舟除隧,不共有法。” 韋昭 註:“共,具也。”

(1).不與,不和。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不共你搖嘴掉舌,不共你鬦爭鬦合。”

(2).不同。 宋 孫光憲 《上行杯》詞:“臨極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興師

興兵;起兵

興師問罪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質量第一

亶父

亦作“ 亶甫 ”。即 古公亶父 。 周文王 的祖父, 周武王 追尊為太王。《詩·大雅·緜》:“ 古公亶父 ,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 岐 下。”《陳書·高祖紀上》:“是以 殷 嘉 亶甫 ,繼 后稷 之官; 堯 命 羲和 ,纂 重黎 之位。” 黃齊生 《沁園春·和亞子》詞:“安排定,看居 邠 亶父 ,走馬來朝。”

橋山

(1).山名。在今 陝西省 黃陵縣 西北,相傳為 黃帝 葬處。 沮水 穿山而過,山狀如橋,故名。《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崩,葬 橋山 。” 裴駰 集解引《皇覽》:“ 黃帝 冢在 上郡橋山 。”後因以借指 黃帝 陵墓或帝王陵墓。 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山陵之建也,以公檢校將作大匠。游衣 漢 寢之外,抱劍 橋山 之下。” 唐 張祜 《憲宗皇帝輓歌詞》:“ 橋山 非遠地,雲去莫疑峯。”

(2).山名。在今 河北省 涿鹿縣 東南。上有 黃帝 和 唐堯 廟。《魏書·太宗紀》:“幸 橋山 ,遣使者祠 黃帝 、 唐堯 廟。”

故土

故鄉。指土生土長的地方

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唐· 柳宗元《鈷鉧潭記》

懷念故土

故土難移

樵採

見“ 樵採 ”。

亦作“ 樵採 ”。1.打柴。《戰國策·齊策四》:“有敢去 柳下季 壟五十步而樵採者,死不赦。” 晉 張協 《雜詩》之九:“投耒循岸垂,時聞樵採音。” 清 袁枚 《新齊諧·土窟異獸》:“山崖平坦可步,相率樵採。”

(2).打柴的人。 宋 林逋 《西村晚泊》詩:“田園向野水,樵採語空林。” 清 陳夢雷 《李葆甫傳》:“乃募樵採十餘人,夜半緣崖先登。”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朝家

(1).國家;朝廷。《後漢書·應劭傳》:“ 鮮卑 隔在漠北……苟欲中國珍貨,非為畏威懷德。計獲事足,旋踵為害。是以朝家外而不內,蓋為此也。” 李賢 註:“朝家猶國家也。” 宋 陸游 《估客有自蔡州來者感悵彌日》詩:“和親自古非長策,誰與朝家共此憂。”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序》:“餘生長京邸,孩時即聞朝家事。” 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再贈梁汾》詞:“袞袞門前題鳳客,竟居然潤色朝家典,憑觸忌,舌難剪。”

(2).指皇帝。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元旦大朝會》:“次至 玉津 御園射弓,朝家選能射武臣伴射,就園賜宴。”

厚德

(1).猶大德。《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淮南子·氾論訓》:“故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四》:“余益德君,君真厚德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五·成相國二世厚德》:“人稱其兩世厚德雲。”

(2).深厚的恩德。《漢書·淮南厲王傳》:“夫大王以千里為宅居,以萬民為臣妾,此 高皇帝 之厚德也。” 三國 魏 曹植 《鸚鵡賦》:“蒙含育之厚德,奉君子之光輝。” 宋 蘇軾 《答漕使啟》:“敢緣厚德,尚許兼容。”

(3).謂施以厚澤。《國語·晉語二》:“故輕致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勸而叛者慕,懷之以典言,薄其要結,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4).謂深深地感激。《三國志·魏志·袁紹傳》:“當今為將軍計,莫若舉 冀州 以讓 袁 氏。 袁氏 得 冀州 ,則 瓚 不能與之爭,必厚德將軍。”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詩詞推薦

  • 留別葛汝州

    陳與義宋代〕平生師友塵莫數,兩眼偏明向公許。一時盛德人中驥,四海名名地上虎。東序階墀再靴板,西州杖屨三寒暑。我方
  • 酬西竺上人惠茶

    楊鎰元代〕香茗天然味,真從西竺來。葉沈雲景見,花破雪痕開。有分思禪榻,無心覓酒杯。乘風欲歸去,時復問蓬萊。
  • 鄭獬宋代〕冰骨清疏綠玉君,連環高節粉花紋。截來好作仙翁帚,獨倚扶桑掃白雲。
  • 回陸主簿賀生日詩

    陽枋宋代〕南華眇夸靈椿樹,八千為秋八千春。要是循名須責實,人生三萬六千日。世間修短皆自然,造化到底難為言。一十
  • 韜光庵三疊舊作韻

    乾隆清代〕平生志不厭山林,況此山林處最深。螺髻龕參檀篆結,金蓮池汲茗漿斟。片時靜可消塵慮,七字成聊托素襟。行漏
  • 鳳棲梧(三之一·小石調)

    柳永宋代〕簾下清歌簾外宴。雖愛新聲,不見如花面。牙板數敲珠一串,梁塵暗落琉璃盞。桐樹花深孤鳳怨。漸遏遙天,不放
    恭瞻啟運山作歌原文_恭瞻啟運山作歌的賞析_古詩文
  • 雨中憶曇少雲奉寄

    張鎡宋代〕天章今年不惜涼,雨聲秋後恣淋浪。單衣已覺生絺薄,細字初便短燭光。畫餅功名孤塞路,守株身世老江鄉。吾儕
  • 次韻和貢父學士游左山歸泛北湖

    畢仲游宋代〕帶郭湖山歸故丘,使君把作醉鄉游。僧軒愛客長開戶,沙鳥迎人不避舟。一塔清風來處遠,三樓寒月影相留。酣歌
  • 山居十首

    方岳宋代〕我愛山居好,紅稠處處花。支粘居士屩,藤覆野人家。入饌春燒筍,分燈夜作茶。無人共襟抱,煙雨話桑麻。
  • 過三鄉望女幾山,早歲有卜築之志

    羊士諤唐代〕女幾山頭春雪消,路傍仙杏發柔條。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悵回車上野橋。
  • 臨江仙(冬日即事)

    蘇軾宋代〕自古相從休務日,何妨低唱微吟。天垂雲重作春陰。坐中人半醉,簾外雪將深。聞道分司狂御史,紫雲無路追尋。
  • 題桃源

    佚名宋代〕忽入桃源景可猜,莫非道士亦曾栽。舟行泝水沿溪進,花映清流夾岸開。石澗有岐封碧草,洞門無俗長蒼苔。方知
  • 次伯通雲頂山長句韻

    呂陶宋代〕金淵地界東西州,諺雲錦擔垂兩頭。中間石城最佳勝,二十餘年嘗再游。奇峰雖向郡城見,好景半是僧家收。松蘿
  • 送曹潛夫

    葉適宋代〕東南作闕嘆年徂,遠遠參司到蜀都。元帥幕中須受辟,生羌界上也分符。閒吟杜甫詩千字,時載楊雄酒一壺。只我
  • 雜詠·其三

    伍瑞隆明代〕石榴初發一枝紅,樓角搖香落晚風。女伴臨池看新月,卻傳春在半天中。
  • 對花吟

    邵雍宋代〕春在花爭好,春歸花遂殘。好花留不住,好客會亦難。酒即對花飲,花宜把酒看。如何更斟酒,乃盡此時歡。
    恭瞻啟運山作歌原文_恭瞻啟運山作歌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深法師游南嶽(上人本住資聖寺)

    劉禹錫唐代〕師在白雲鄉,名登善法堂。十方傳句偈,八部會壇場。飛錫無定所,寶書留舊房。唯應銜果雁,相送至衡陽。
    恭瞻啟運山作歌原文_恭瞻啟運山作歌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公儀飲茶

    王珪唐代〕北焙和香飲最真,綠芽未雨帶旗新。煎須臥石無塵客,摘是臨溪欲曉人。雲疊亂花爭一水,鳳團雙影負先春。清風
  • 董邦達楓林朝霽

    乾隆清代〕綴林尚遲吳江冷,晃日從回塞嶺春。高士溪邊成小立,一天錦色入題新。
  • 醉後

    王績唐代〕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
    恭瞻啟運山作歌原文_恭瞻啟運山作歌的賞析_古詩文
恭瞻啟運山作歌原文_恭瞻啟運山作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