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玉行原文
回地既已歸版圖,回玉斯宜供賦稅。
春秋撈取乃在川,亦有產山品稱次。
取之川者歲為常,采諸山者實偶致。
以其重大艱運行,質潤更遜受水氣。
然而採取胥命賞,駐彼大臣司有例。
官賞自不如私售,遂至奸商施巧計。
回民貪利亦其常,知而弗禁奚求細。
商則可耳官豈可,大臣為之誠異事。
幾至激變如烏什,怪哉創見肆無忌。
骪法諸人正典型,受苛回民普加惠。
桓寬鹽鐵論雖迂,未能捐斯吾亦愧。
詩詞問答
問:回玉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回玉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五
2. 密爾岱山玉潤澤雖稍遜河中所采而其質較大向因製造特磬專員往採得大玉約重三千餘斤由冰面拽運輦致京師琢成大玉瓮曾集內廷諸臣聯句紀事
參考注釋
既已
(1).已經。《莊子·逍遙遊》:“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晉 陸機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後塗隨年侵。”
(2).已經過去;已經完結。《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太后以為既已之事,不須復發。”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宋 歐陽修 《時論·塞垣》:“近世 晉高祖 建 義並門 ,得戎王為援,既已,乃以 幽 、 薊 、 山後 諸郡為 邪律 之壽。”
(3).既然已經。 宋 蘇軾 《石鼓》詩:“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剖。”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既已厭惡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從新看得格外清楚起來。”
版圖
指領土範圍、國家的邊界
凡在書契版圖者之貳,以逆群吏之治,而聽其會計。——《周禮·天官·司會》
這裡,這想到了我們中國的整個版圖。——秦牧《土地》
羅馬教會比羅馬帝國版圖更大,壽命更長
供賦
向朝廷繳納賦稅。 南朝 宋 袁淑 《與始興王濬書》:“不腆供賦,束馬先璧以俟命,唯執事所以圖之。” 唐 李翱 《徐申行狀》:“大首領 黃 氏帥其屬納質供賦。”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年齡
(3) 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撈取
(1) 從水裡打撈
撈取海鮮
(2) 用不正當的手段取得
撈取一官半職
乃在
猶乃才。僅僅。在,通“ 才 ”。《漢書·賈誼傳》:“ 長沙 迺在二萬五千戶耳,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
重大
作用、意義等比較大而重要
我們簡樸的鄉村生活的重大變化
重大之責任。——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運行
星球、車船等周而復始地運轉
在軌道上運行
水氣
(1).古代哲學概念。指五行中水的精氣。《呂氏春秋·應同》:“水氣勝,故其色尚黑。”《意林》卷五引 漢 任奕 《任子》:“木氣,人勇;金氣,人剛;火氣,人強而躁;土氣,人智而寬;水氣,人急而賊。”
(2).指雲氣;水上的霧氣。《詩·大雅·雲漢》“倬彼雲漢” 漢 鄭玄 箋:“倬然天河水氣也,精光轉運於天。” 北周 庾信 《同顏大夫初晴》詩:“夕陽含水氣,反景照 河 隄。” 明 楊慎 《藝林伐山·遠水如岸》:“海濱之人曰:遠望海水,似高於地,有如岸焉,蓋水氣也。”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水利》:“雨者,水氣所化。水利修,亦致雨之術也。”
(3).中醫稱寒水之氣。謂人體之水氣因受寒而凝滯不化。《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賢氣有時閒濁,在太陰脈口而希,是水氣也。” 漢 張仲景 《傷寒論·太陽病下》:“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 宋 張虙 《月令解》卷九:“鼽嚏之疾,亦水氣所成。”
(4).指水腫。《醫宗金鑒·張仲景<金匱要略·水氣病>》“腫重”註:“咳喘而不腫脹,謂之痰飲;腫重而不咳喘,謂之水氣。”《初學記》卷三十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本草經>集注》:“鱧魚……主除水氣、面大腫及五痔。”
然而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 袁枚《祭妹文》
採取
採納聽取;選取實施;採摘;收取
採取菱角
胥命
(1).本為諸侯相見,約言不誓。《春秋·桓公三年》:“夏, 齊侯 、 衛侯 胥命於 蒲 。” 杜預 註:“胥命者,諸侯相見,約言而不歃血。”《荀子·大略》:“不足於行者,説過;不足於信者,誠言。故《春秋》善胥命,而《詩》非屢盟,其心一也。”
(2).泛指相約。 宋 葉適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聊伸鄙述啟好游者》詩:“羣帝胥命游,眾仙儼相趨。”
大臣
受國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腦委託管理一個部門的君主國家的高級官員
趙王與大將軍 廉頗諸大臣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官賞
(1).授加官爵和賞賜。
(2).謂對官吏的賞賜。《通典·職官五》:“﹝司勛郎中﹞掌校定勳績、論官賞、勛官、告身等事。”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奸商
用不正當手段牟取暴利的商人
不法奸商
施巧
施展巧技。《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卒然遇逸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 烏獲 、 逢蒙 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株盡為難矣。”《文選·王褒<洞簫賦>》:“ 般匠 施巧, 夔 襄 準法。” 張銑 註:“ 般匠 ,古之巧匠,令施巧而作簫也。”
回民
回族人
貪利
(1).貪求利益。《管子·重令》:“取與貪利之人,將以此收貨聚財。”《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蘇秦 、 智伯 之智,非不足以辟辱遠死也,而所以死者,惑於貪利不止也。” 宋 梅堯臣 《聞進士販茶》詩:“浮浪書生亦貪利,史笥經箱為盜囊。” 林紓 《書<杜襲喻繁欽語>後》:“天下有才之士,不猶 吳 婦之綺其衣乎?託非其人,則與盜鄰,盜貪利而嗜殺,故炫能於亂邦,匪有全者。”
(2).貪圖。《韓非子·十過》:“乃使 荀息 以 垂棘 之璧與 屈產 之乘,賂 虞公 而假道焉。 虞公 貪利其璧與馬,而欲許之。” 漢 桓譚 《新論·祛蔽》:“如但貪利長生,多求延壽益年,則惑之不解者也。”
豈可
表示反詰。相當於怎么可以。《左傳·哀公七年》:“大國不以禮命於諸侯,苟不以禮,豈可量也?”《漢書·史丹傳》:“且皇后謹慎,先帝又愛太子,吾豈可違指!” 金 王若虛 《五經辨惑》:“論事者顧是非何如耳,豈可以人而移之?” 清 李漁 《巧團圓·拉引》:“老爺要去會他,豈可不通知一聲,叫他前來迎接?”
異事
(1).他事;別的事。《禮記·曲禮下》:“輟朝而顧,不有異事,必有異慮。” 陳澔 集說:“異,猶他也。敬心不存,則形諸外,此所以知其有他事他慮也。”《呂氏春秋·上農》:“農不敢行賈,不敢為異事,為害於時也。” 高誘 註:“異猶他也。”
(2).指職司不同。《詩·大雅·板》:“我雖異事,及爾同寮。” 鄭玄 箋:“我雖與爾職事異者,乃與女同官。” 晉 陸雲 《贈汲郡太守》詩:“念我同僚,悲爾異事。”
(3).不平常的事;特別事件。《韓非子·說難》:“規異事而當,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於外,必以為己也,如此者身危。” 唐 杜牧 《唐故岐陽公主墓志銘》:“郡縣聞主且至,殺牛羊大為數百人供具,主至,從不二十人、六七婢,乘驢闒茸,約所至不得肉食,驛吏立門外,舁飯而返……聞於京師,眾譁説以為異事。”《紅樓夢》第七四回:“ 襲人 因見 晴雯 這樣,必有異事,又見這番抄揀,只得自己先出來打開了箱子並匣子,任其搜揀一番。”
(4).奇怪的事;難以理解的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 蕭子云 每嘆曰:‘吾著《齊書》,勒成一典,文章弘義,自謂可觀。唯以筆跡得名,亦異事也。’” 宋 蘇軾 《登州海市》詩:“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紀事》:“然初時皆欲殺 瑜 ,後則各相敬愛……向之乘機下石者,鹹相驚詫,以為異事。”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 撒旦 詩人之出,殆亦如是,非異事也。”
(5).不同的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今之學者,以為文武異事,吾知治文事而已。”
幾至
(1) 幾乎,差不多達到
他勞累過度,幾至暈倒
(2) 馬上,就要
激變
(1) 由於激怒而激起譁變
激變軍隊
(2) 急劇的變化
慎防激變
怪哉
古代傳說出於獄中的昆蟲名。《太平廣記》卷四七三引《小說》:“ 漢 武帝 幸 甘泉 ,馳道中,有蟲赤色,頭牙齒耳鼻盡具,觀者莫識。帝乃使 東方朔 視之;還對曰:‘此蟲名怪哉。昔時拘繫無辜,眾庶愁怨,鹹仰首嘆曰:“怪哉!怪哉!”蓋感動上天,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 秦 之獄處。’即按地圖,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蟲?’ 朔 曰:‘凡憂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當消。’於是使人取蟲置酒中,須臾果糜散!”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知從那裡聽來的, 東方朔 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
創見
獨到的見解
無忌
(1).不猜忌。《左傳·定公二年》:“ 桐 叛 楚 。 吳子 使 舒鳩氏 誘 楚 人曰:‘以師臨我,我伐 桐 ,為我使之無忌。’” 孔穎達 疏:“為我之畏 楚 形狀,使 楚 人無復防忌於我也。”《三國志·蜀志·呂凱傳》:“今 諸葛丞相 英才挺出,深覩未萌,受遺託孤,翊贊季興,與眾無忌,録功忘瑕。”
(2).無所忌憚。 晉 左思 《魏都賦》:“樵蘇往而無忌,即鹿縱而匪禁。” 清 孫枝蔚 《邗上酬贈施尚白督學二十韻》:“對酒吾無忌,論文愧見知。” 鄒韜奮 《大刀嚇敵聲中的空軍幻影》:“何以一遇‘對外’,便只有敵人的飛機在天空橫行無忌呢?”
(3).不必避忌;沒有忌諱。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造神麴並酒》:“﹝漬麴法﹞其糠瀋雜用,一切無忌。”如:童言無忌。
諸人
(1).眾人。《韓非子·解老》:“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梁書·劉顯傳》:“ 任昉 嘗得一篇缺簡書,文字零落,歷示諸人,莫能識者。”《紅樓夢》第二九回:“過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 薛蟠 生日,家裡擺酒唱戲,來請 賈 府諸人。”
(2).別人。 唐 穀神子 《博異志·崔玄微》:“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 元 楊暹 《西遊記》第十一出:“諸人怕你吃,恁爺不怕你吃。”
正典
(1).正宗典籍。如儒家六經之類。《禮記·學記》“教必有正業” 唐 孔穎達 疏:“正業謂先王正典,非諸子百家。”
(2).國家頒定的典章制度。《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至於制書,國之正典,朝廷所以辨章公制,宣昭軌儀於天下者也。”《南齊書·王僧虔傳》:“以朝廷禮樂多違正典,民間競造新聲雜曲。”
普加
(1).普遍賜與;普遍施與。《南史·宋紀中·孝武帝》:“二月癸巳,閲武,軍幢以下,普加班錫,多所原宥。” 宋 蘇轍 《謝雨祝文》:“神明昭答,膏澤普加。”
(2).普遍增加。如:今年普加一級工資。
鹽鐵
(1).鹽和鐵。亦指煮鹽、冶鐵之事。《管子·山國軌》:“鹽鐵之筴,足以立軌官。”《史記·平準書》:“於是以 東郭鹹陽 、 孔僅 為大農丞,領鹽鐵事。”《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 漢城 在 炭山 東南 灤河 上,有鹽鐵之利,乃 後魏 滑鹽縣 也。”
(2).見“ 鹽鐵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