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浪如奔馬葉舟輕,畏景炎炎盡室行。
自處雖無遷客恨,相逢誰有故人情。
年來江上嘆頭白,日近樽前覺眼明。
浣濯塵埃好吟嘯,春風旦暮入巴城。
詩詞問答
問:《穆伯通謫官合陽居常鬱郁忽見近報必有賢守善待故以詩賀之》的作者是誰?答:呂陶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2. 原作笑,據文津閣本改
參考注釋
奔馬
跑得很快的馬
葉舟
小船。 隋 薛道衡 《敬酬楊僕射山齋獨坐》詩:“葉舟旦旦浮,驚波夜夜流。” 唐 張喬 《漁者》詩:“首戴圓荷髮不梳,葉舟為宅水為居。” 宋 蘇軾 《入峽》詩:“葉舟輕遠泝,大浪固嘗諳。”
畏景
(1).夏天的太陽。 唐 劉言史 《廣州王園寺伏日即事寄北中親友》詩:“曲池煎畏景,高閣絶微飈。” 唐 劉得仁 《和鄭校書夏日游鄭泉》:“太虛懸畏景,古木蔽清陰。” 宋 文天祥 《七月二日大雨歌》:“積陰緜五旬,畏景淡無光。”
(2).指夏天。 唐 白居易 《旱熱》詩之二:“持此聊過日,焉知畏景長。” 宋 柳永 《郭郎兒近拍》詞:“新霽,畏景天氣,薰風簾幕無人,永晝厭厭如度歲。” 金 元好問 《同白兄賦瓶中玉簪》詩:“畏景眾芳歇,仙葩此夷猶。”參見“ 畏日 ”。
(3).比喻艱難的處境。 宋 梅堯臣 《范景仁紫微見過亦謁不遇道上逢之》詩:“朝游 翔鳳池 ,暮直中書省。無由見顏色,況乃當畏景。”
炎炎
(1)
(2) 形容夏天陽光猛烈
赤日炎炎
(3) 形容火勢旺盛
炎炎的烈火
(4) 形容威勢、氣焰很盛
況彼正是炎炎之際,何事不可為?——《于謙全傳》
盡室
(1).全家。《左傳·成公二年》:“ 共王 即位,將為 陽橋 之役,使 屈巫 聘於 齊 ,且告師期, 巫臣 盡室以行。” 杜預 註:“室家盡去。” 唐 杜甫 《寄高使君岑長史三十韻》:“無錢居帝里,盡室在邊疆。”《新唐書·循吏傳·賈敦頤》:“入朝,常盡室行,車一乘,弊甚。” 清 黃遵憲 《逐客篇》:“驩呼滿載歸,羣夸國極樂,招邀盡室行,後腳踵前腳。”
(2).滿座;一室。 晉 潘岳 《笙賦》:“樂聲發而盡室歡,悲音奏而列坐泣。” 唐 姚鵠 《題終南山隱者居》詩:“夜吟明雪牖,春夢閉雲房;盡室更何有,一琴兼一觴。”
自處
(1).安置自己。《楚辭·九章·悲迴風》:“惟佳人之獨懷兮,折若椒以自處。”《史記·李斯列傳》:“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宋 王安石 《謝孫龍圖啟》:“伏念某蕞爾之材,儻然而仕,進有官謗,未嘗不憂,退無私田,可以自處。” 孫中山 《革命最後一定成功》:“如果 陳炯明 再打回 廣州 ,試問商團諸君何以自處呢?”
(2).猶自居;自持。《宋書·劉湛傳》:“既不能以禮自處,又不能以禮處人。” 宋 蘇轍 《上曾參政書》:“方今羣公在朝,以君子長者自處,而優容天下彥聖有技之士,士之有言者,可以安意肆志而無患,然後知士之生於今者之為幸。” 清 朱嘉徵 《樂府廣序·魏風相和曲》:“﹝ 魏武 ﹞但託喻 周公 吐哺,以 西伯 自處,舉明辟付之後人,此為英雄欺人。”
(3).自己處理;對待自己。《太平廣記》卷七六引《國史異纂》及《紀聞·李淳風》:“ 唐 太史 李淳風 ,校新曆,太陽合朔,當蝕既,於占不吉。 太宗 不悅曰:‘日或不食,卿將何以自處?’曰:‘如有不蝕,臣請死之。’”《新五代史·雜傳五·裴迪》:“﹝ 梁 ﹞ 太祖 乃牓門,以兵事自處,而以貨財獄訟一切任 迪 。”《兒女英雄傳》第十回:“倘然他始終不應這句話,這 十三妹 雷厲風行一般的性子,果然鬧出一個大未完來,不但想不出自己這條身子何以自處,請問這是一樁什麼事,成一回什麼書?” * 《論 * 員的修養》六:“他在私人問題上善於自處,沒有必要卑躬屈節地去要求人家幫助。”
(4).獨自居住。《後漢書·河間孝王開傳》:“ 翼 於是謝賓客,閉門自處。” 南朝 梁 沉約 《答庾光祿書》:“忌日制假,應是 晉 宋 之間,其事未久,制假前止是不為宴樂,本不自封閉,如今世自處者也。” 唐 元稹 《鶯鶯傳》:“自去秋已來,常忽忽如有所失,於喧譁之下,或勉為語笑,閒宵自處,無不淚零。”
客恨
(1).遊子的愁思。 唐 李端 《送劉侍郎》詩:“幾人同去 謝宣城 ,未及酬恩隔死生。唯有夜猿知客恨, 嶧陽 溪路第三聲。” 唐 周存 《授衣賦》:“感蟲鳴之促織,念客恨之衣裘。”
(2).遊子發愁。 唐 鄭谷 《蜀中》詩之一:“江樓客恨黃梅後,村落人歌紫芋間。”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江上
(1).江岸上。《呂氏春秋·異寶》:“﹝ 伍員 ﹞因如 吳 。過於 荊 ,至 江 上,欲涉。”《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 人憐之,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鮑照 《發後渚》詩:“ 江 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參 《餞王崟判官赴襄陽道》詩:“津頭 習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歸梁》詞:“江上花開趁蝶尋,拚買醉千金。”
(2).江面上。《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胥 遂與 勝 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 江 , 江 上有一漁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蘇軾 《江神子·江景》:“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蘇轍 《初發嘉山》詩:“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
前覺
猶先覺。 晉 左思 《吳都賦》:“藏理於終古,而未寤於前覺也。”《南史·袁湛傳》:“往忝 吳興 ,屬在昏明之際,既闇於前覺,無誠於聖朝,不識天命,甘貽顯戮,幸遇殊恩,得全門戶。” 南朝 齊 顧欣 《臨終詩》:“翹心企前覺,融然從此謝。”
眼明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書郎脫刺史緋》詩:“頭白喜拋黃草峽,眼明驚坼紫泥書。” 宋 陸游 《新辟小園》詩之二:“眼明身健殘年足,飯軟茶甘萬事忘。”
(2).猶眼紅。激怒的樣子。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仇人相見,本來格外眼明,況且是相逢狹路。”
(3).方言。羨慕。 韓起祥 《劉巧團圓》:“她不滿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浣濯
亦作“澣濯”。1.洗滌。《太平御覽》卷八八五引 漢 桓譚 《新論》:“ 呂仲子 婢死,有女四歲,數來為沐頭浣濯。” 唐 司空圖 《華帥許國公德政碑》:“王恭勤備至,浣濯必親。”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結繭》:“若 嘉 湖 產絲成衣,即入水浣濯百餘度,其質尚存。”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醒世文》:“遍體泥污難浣濯,受多風寒便生瘟。”
(2).指洗過多次的衣服;舊衣。《新唐書·食貨志二》:“是時,因 德宗 府庫之積,頗約費用,天子身服澣濯。”
(3).洗雪、清除(恥辱、過惡等)。《後漢書·第五倫傳》:“三輔論議者,至雲以貴戚廢錮,當復以貴戚浣濯之,猶解酲當以酒也。” 清 歐陽巨源 《<官場現形記>序》:“而現在之恥,則未有不思浣濯之以滌其污,彌縫之以泯其跡者。”
塵埃
(1) 飛揚的塵土
塵埃傳播病菌
(2) ;比喻污濁的東西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唐· 杜甫《兵車行》
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蒙世俗之塵埃。
吟嘯
(1).猶呼嘯;呼叫。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羣,邊聲四起。”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 少游 居 維揚 雄藩脂膏之地,十萬之師,吟嘯可致。” 冰心 《寄小讀者》七:“繁星閃爍著,海波吟嘯著,凝立悄然,只有惆悵。”
(2).悲嘆;哀號。《太平御覽》卷四八六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樂安縣 故市經荒亂,人民餓死,枯骸填地,每至天陰將雨,輒聞吟嘯呻嘆,聲聒於耳。”《新唐書·崔鹹傳》:“ 鹹 素有高世志,造詣嶄遠。閒游 終南山 ,乘月吟嘯,至感慨泣下。”
(3).高聲吟唱;吟詠。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吟嘯蒼崖之間,而萬物化為塵氛;怡顏豐柯之下,而朱戶變為繩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桓玄 嘗登 江陵 城南樓云:‘我今欲為 王孝伯 作誄。’因吟嘯良久,隨而下筆,一坐之間,誄以之成。” 元 張可久 《梧葉兒·山 * 中》曲:“青山小 洞庭 ,吟嘯寄幽情。” 清 揮敬 《前濟南府知府候補郎中徐君遺事述》:“時 山東 官吏欲置之死……君吟嘯自如,得詩數十首,真健才也。”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旦暮
同旦夕。早晨和傍晚,比喻短暫的時間
吾攻趙,旦暮且下。——《史記·魏公子列傳》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誰知燈燭夜,漏逗愈分明張鎡《戲成白髮二首》
- 夜久城館閒,情幽出在山
- 忍見摧梁木,悲歌碎玉壺劉子翬《胡文定公輓詩三首》
- 橫橋雖在,種松無有,誰是關心處王千秋《青玉案(送人赴黃岡令)》
- 塵坌中軒戶,誰標似水名鄭俠《陳元叟清軒》
- 高少山頭渭水邊,耕雲釣月老林泉劉宰《吳子隆兼隱齋歌》
- 茅舍槿籬溪曲
- 扁舟難久駐,轉柂問歸程樓鑰《夜攜家登南渡橋》
- 月斜酒散天風冷,鸞鶴扁躚渡絳河王鎡《遊仙詞三十三首》
- 子夏不兼人,並與詩筒付趙磻老《生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