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靖觀梅圖原文
黃雲貼天天不高,萬里一色迷江郊。
朔風向晚吹不散,紛紛變作瑤花飄。
瑤花飄飄寒氣重,萬木槎牙盡僵凍。
梅花何事得春先,獨放寒香暗浮動。
孤山老翁何洒然,對此梅花經廿年。
等閒不肯入城去,詩名往往人間傳。
人間傳名名已好,化去喜無封禪草。
當時朝士葬西湖,至今羞見孤山老。
詩詞問答
問:和靖觀梅圖的作者是誰?答:朱翰
問:和靖觀梅圖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朱翰的名句有哪些?答:朱翰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槜李詩系卷十
參考注釋
黃雲
(1).黃色的雲氣。(1)天子氣。《古微書·洛書緯》:“ 黃帝 起,黃雲扶日。”《宋書·符瑞志上》:“ 帝堯 之母曰 慶都 ,生於 斗維 之野,常有黃雲覆護其上。” 前蜀 杜光庭 《賀黃雲表》:“ 堯 之誕生,常有黃雲垂覆; 舜 之御宇,常有黃雲凝空。”(2)祥瑞之氣。《漢書·郊祀志上》:“天子使驗問巫得鼎無姦詐,乃以禮祠,迎鼎至 甘泉 ,從上行,薦之。至 中山 ,晏溫,有黃雲焉。”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一》:“ 沉佺期 《改年觀赦》詩:‘六甲迎黃氣,三元降紫泥。’《望氣經》云:‘黃雲四出,主赦。’黃氣,黃雲也。”(3)雪天之雲。下雪天雲特黃於常雲,故稱。 宋 曾鞏 《詠雪》:“黃雲半夜滿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
(2).黃塵;沙塵。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阮瑀》:“河洲多沙塵,風悲黃雲起。” 唐 孟郊 《感懷》詩:“登高望寒原,黃雲鬱崢嶸。” 明 王世貞 《立春前一日過尹汝漁副使飲》詩:“落日千門飛鴈去,黃雲一騎按雕迴。”
(3).邊塞之雲。塞外沙漠地區黃沙飛揚,天空常呈黃色,故稱。 南朝 梁簡文帝 《隴西行》之二:“洗兵逢驟雨,送陣出黃雲。” 唐 杜甫 《佐還山後寄》詩之一:“山晚黃雲合,歸時恐路迷。” 仇兆鰲 註:“塞雲多黃,故公詩云‘黃雲高未動’,又雲‘山晚黃雲合’。” 明 李夢陽 《石將軍戰場歌》:“黃雲落日古骨白,砂礫慘澹愁行人。”
(4).比喻成熟的稻麥。 宋 王安石 《同陳和叔游齊安院》詩:“繅成白雪桑重緑,割盡黃雲稻正青。” 明 高啟 《看刈禾》詩:“黃雲漸收盡,曠望空郊平。”
天天
(1) 平常或老一套
(2) 每天
他天天去上學
有的報紙天天出版
他天天如此,除了工作以外就不乾別的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色迷
沉迷於女色的人
江郊
臨江的郊野。 南朝 宋 鮑照 《送別王宣城》詩:“廣望周千里,江郊藹微明。”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宋 范成大 《九月三日宿胥口始聞雁》詩:“江郊匝地熟,場圃平如砥。” 清 馬廷櫆 《黃鵠磯》詩:“我客江郊百無事,獨著雙屐攜長笻。”
朔風
北風
朔風厲嚴寒,陰氣下微霜。——三國 魏· 阮籍《詠懷》
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清· 袁枚《祭妹文》
向晚
臨近晚上的時候
向晚的風很涼爽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變作
(1).突然發生變化。《戰國策·楚策四》:“ 襄王 聞之,顏色變作,身體戰慄。”
(2).變亂發生。 清 王韜 《瓮牖餘談·賊中悍酋記》:“ 道光 二十年六月, 金田 變作。”
(3).變成,改變為。《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 鄧九公 道:‘那時我一把無名孽火從腳跟下直透頂門,只是礙著眾親友不好動粗,我便變作一番啞然大笑。’”
瑤花
見“ 瑤華 ”。
飄飄
(1).風吹貌。 晉 陶潛 《與殷晉安別》詩:“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雲。” 唐 韓愈 《豐陵行》:“清風飄飄輕雨灑,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飛揚貌。 漢 張衡 《西京賦》:“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初若飄飄,後遂霏霏。” 南唐 馮延巳 《春光好》詞:“飄飄輕絮滿南園,牆下草芊眠。” 元 張埜 《水龍吟·詠遊絲》詞:“落花天氣初晴,隨風幾縷來何處。飄飄冉冉,悠悠颺颺,欲留還去。”
(3).飛翔貌。《文選·潘岳<秋興賦>》:“蟬嘒嘒而寒吟兮,雁飄飄而南飛。” 李善 註:“飄飄,飛貌。” 唐 李鹹用 《投所知》詩:“誰能借與摶扶勢,萬里飄飄試一飛。” 宋 王安石 《春從沙磧底》詩:“萬里卜鳳凰,飄飄何時至?”
(4).輕盈舒緩,超塵脫俗的樣子。《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説,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飄飄凌雲意,強御莫能懾。” 宋 蘇軾 《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清 劉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輝,飄飄乎雲霞之態。”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五:“﹝ 韓老六 ﹞把 楊老疙疸 灌得手腳飄飄,不知鐵鍬有幾個齒了。”
(5).形容動盪不安、不平靜。《隋書·文學傳·孫萬壽》:“如何載筆士,翻作負戈人。飄飄如木偶,棄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瀾飄飄,風雨任運推轉,何必越性乾祈。” 宋 曾鞏 《寄孫正之》詩:“貌癯心苦氣飄飄,長餓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無定。 晉 陸機 《從軍行》:“苦哉遠征人,飄飄窮四遐。” 唐 劉長卿 《睢陽贈李司倉》詩:“飄飄 洛陽 客,惆悵 梁園 秋。” 明 王雲鳳 《送客》詩:“雲氣溟濛雨欲絲,飄飄遊子別離時。”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訓》:“與飄飄往,與忽忽來,莫知其所之。” 元 劉伯亨 《朝元樂》套曲:“飄飄四季過,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詩:“飄飄歲月此雙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遠。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志飄飄焉,嶢嶢焉,似若狹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謝趙王示新詩啟》:“落落詞高,飄飄意遠。文異水而湧泉,筆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韻酬陸彥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飄飄新句總堪傳。”
(9).形容遙遠、久遠。 三國 魏 徐幹 《室思詩》:“浮云何洋洋,願因通我詞,飄飄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詩之二:“賔朋半海內,弟妹各天涯。駐馬臨岐處,飄飄獨望家。”
寒氣
(1) 低溫狀況;寒性
寒氣太重
(2) 寒冷的氣;冷的氣流
寒氣透心涼
槎牙
亦作“ 槎枒 ”。亦作“ 槎岈 ”。1.樹木枝杈歧出貌。 唐 元稹 《寺院新竹》詩:“寳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踴……槎枒矛戟合,屹仡龍蛇動。” 宋 王安石 《虎圖》詩:“槎牙死樹鳴老烏,向之俯噣如哺雛。” 明 李東陽 《悼手植檜次匏庵先生韻》:“嗟哉古檜燬,僅見孤根存。槎岈插高空,突兀撐重門。” 清 唐孫華 《治圃》詩之二:“束縛少生意,卑枝自槎牙。” 葉聖陶 《寒曉的琴歌》:“白蒙蒙的曉霧籠罩著楊樹的頂部,只見很模糊的稀疏而槎枒的枝痕,仿佛是用淡墨描的。”
(2).形容錯落不齊之狀。用於雲、山、碑、石等。 唐 劉禹錫 《客有為余話登天壇遇雨之狀因以賦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蛟龍露鬐鬣,神鬼含變態。” 宋 蘇軾 《江上看山》詩:“前山槎牙忽變態,後嶺雜沓如驚奔。” 宋 陸游 《斷碑嘆》詩:“斷碑槎牙棄道邊,文字班班猶可讀。”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仙人洞》:“西壁一門,高四五尺,濶二三尺,皆石槎牙而成。” 陳去病 《自居庸關南騎行入口漫成》詩:“歲晚晴雲烘笠屐,西風黃葉露槎枒。”
(3).形容錯落不齊之狀。用於人與動物。 唐 曹唐 《病馬》詩:“墮月兔毛輕斛蔌,失雲龍骨瘦槎牙。”一本作“ 牙槎 ”。《紅樓夢》第五十回:“槎枒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以上形容瘦骨嶙峋。 宋 蘇軾 《郭祥正家醉畫竹石壁上郭作詩為謝且遺二古銅劍》詩:“空腸得酒芒角正,肝肺槎牙生竹石。”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青陽峽》詩:“府肺槎牙倩酒澆,顧我非狂亦非狷。” 象升 《<振素庵詩集>序》:“君( 蔣伯寅 )負才尚氣,肝肺槎枒,於人世務利委瑣之途,夷然不屑也。”以上多形容胸懷不平。
(4).形容錯落不齊之狀。用於形容語句不整飭。 宋 蘇軾 《游三游洞有亭吏乞詩乃復以此詩授之》:“洪荒無傳記,想像在 羲 媧 ……山翁勸留句,強為寫槎牙。”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書學·宋四家書》:“後見 馮定遠 論 山谷 詩,以為 江 西粗俗槎枒之病,一入筆端,便九牛拔不出,必以 義山 、《西崑》諸體退之。”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趙昌父詩集》:“又詩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閒適之趣,故筆墨間亦時覺蕭然塵外。惟根柢太淺,語多槎枒,時墮江湖、擊壤兩派。”
(5).指錯雜不齊的山石樹木等物。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然其路險絶,亂石當道,將至峽,必捨輿,躡草履,經營蹞步於槎牙兀臬中,方至峽口。” 宋 陸游 《舟過季家山小泊》詩:“健犢破荒耕犖確,幽禽除蠹啄槎牙。”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寒香
(1).清冽的香氣。形容梅花的香氣。 唐 羅隱 《梅花》詩:“愁憐粉艷飄歌席,靜愛寒香撲酒罇。” 明 陳瑚 《山中喜遇徐昭法共飲》詩:“一夜寒香萬樹開,相逢花下且銜杯。”《紅樓夢》第四九回:“﹝ 寶玉 ﹞剛轉過去,已聞得一股寒香撲鼻,回頭一看,卻是 妙玉 那邊 櫳翠庵 中有十數枝紅梅。”
(2).清冽的香氣。亦借指梅花。 明 陳所聞 《玉包肚·雨中過葉循父看梅花》曲:“ 孤山 曾種,遠移來寒香幾叢。”
(3).清冽的香氣。借指桂花。《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引 清 馬曰琯 《畢園》詞:“ 小山 《招隱》寒香墜,雁落 吳 天數聲碎,喚艇支笻惟我輩。”
浮動
(1) 漂移
河心有條死魚向這邊浮動
(2) 非固定
浮動工資
孤山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獨聳,秀麗清幽。 宋 林逋 曾隱居於此,喜種梅養鶴,世稱 孤山處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鶴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夢溪筆談·人事二》:“ 林逋 隱居 杭州 孤山 ,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 宋 林逋 《宿姑蘇淨惠大師院》詩:“ 孤山 猿鳥 西湖 上,懶對寒燈詠《式微》。” 清 趙翼 《寓西湖十日雜記以詩》:“ 孤山 好林館,丹碧隱青漣。”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樹,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詩之四:“我是憑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佇立在亭外的水濱。”
老翁
(1) 老年男子
(2) 父親
洒然
(1).瀟灑;灑脫。 宋 蘇舜欽 《大理評事杜君墓誌》:“﹝ 杜叔溫 ﹞性洒然峻拔,少所與合。” 明 楊慎 《詞品·嚴次山》:“ 嚴仁 字 次山 ……又長於慶壽贈行,洒然脫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賈奉雉》:“一日,途中遇一秀才,自言 郎 姓,風格洒然,談言微中。”
(2).猶欣然。《新唐書·忠義傳下·賈直言》:“ 穆宗 召為諫議大夫,羣情洒然稱允。” 宋 蘇舜欽 《滄浪亭記》:“至則洒然忘其歸,箕而浩歌,踞而仰嘯。” 清 惲敬 《同游海幢寺記》:“八月之望,與 仲廷 飲於 靖海門 之南樓,隔江望 海幢 ,如在天際,意為之洒然。”
(3).風吹雨灑的樣子。 唐 戴叔倫 《喜雨》詩:“川上風雨來,洒然滌煩襟。”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4).指清涼爽快。 宋 蘇舜欽 《處州照水堂記》:“遂構廣廈,且以‘照水’題之,庨豁虛明,坐視千里,雖甚盛暑,洒然如秋。” 宋 范成大 《北窗偶書呈王仲顯南卿二友》詩:“使君坐侯宅,窗間即涼臺。何敢訴苦熱,洒然助心齋。”
(5).形容神氣一下子清爽或病痛頓時消失。 明 何景明 《七述》:“是則何如 胎簪子 洒然陽氣見於面,病若脫而瘳者。”《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司理先把符來試掛,果然女病洒然。”《西遊記》第五三回:“我的肚腹也不疼了,胎氣想是已行散了。洒然無事,又吃水何為?”
(6).驚異貌;忽然。 元 無名氏 《飛刀對箭》第一折:“天子洒然驚覺,可是南柯一夢。” 蘇曼殊 《天涯紅淚記》第二章:“生始洒然有省,因叩行止。”
(1).灑脫貌。《新唐書·文藝傳上·袁朗》:“ 後主 聞其才,詔為《月賦》一篇,洒然無留思。”
(2).暢快貌。 宋 曾鞏 《送劉醫博》詩:“洒然沉痾一日解,始免未老為枯骸。” 宋 楊萬里 《晨炊白昇山》詩:“千峯為我旋生妍,我為千峯一洒然。”
(3).瞭然而悟。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上:“ 房 遂洒然,方記其為僧時, 永公 即 房 之前身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 淵明 詩云:‘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閒。’説得更好。蓋其自 彭澤 賦歸之後,洒然悟心為形役之非,故其言如此。” 明 方孝孺 《與樓希仁書》:“能言者聲和而音雅,詞切而義明,理約而不亂,端多而不復,聽之使人洒然不倦。”
驚異貌。《莊子·庚桑楚》:“ 庚桑子 之始來,吾洒然異之。”
(1).寒冷貌。《素問·風論》:“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洒然寒,閉則熱而悶。” 宋 范仲淹 《鄠郊友人王君墓表》:“時也天地人物,洒然在冰壺之中。”
(2).肅敬貌。《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是日觀 范雎 之見者,羣臣莫不洒然變色易容者。”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灑,先典反。” 宋 蘇軾 《黃州上文潞公書》:“伏讀洒然,知其不肖之驅,未死之閒,猶可以洗濯磨治,復入於道德之場,追 申徒 而謝 子產 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 劉 始大悟,不覺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將無使吾為忘筌忘蹄之人哉。’”
(3).整齊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窗楞西向,戶榻洒然,室不大而潔。”
不肯
——用於否定式助動詞表示拒絕
他不聽勸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裝一台輔助引擎
詩名
善於作詩的名聲。 唐 馮贄 《雲仙雜記·石斧欲砍斷詩手》:“ 杜甫 子 宗武 ,以詩示院兵曹,兵曹答以石斧一具,隨使並詩還之。 宗武 曰:‘斧,父斤也。兵曹使我呈父加斤削也。’俄而院聞之,曰:‘悞矣。欲子砍斷其手。此手若存,天下詩名又在 杜 家矣。。’” 金 元好問 《黃金行》:“人間不買詩名用,一片青衫 衡 霍 重。”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七八:“賴是搖鞭吟好句,流傳鄉里只詩名。”
往人
派往的人。《資治通鑑·梁元帝承聖元年》:“ 怦 有與將帥書云:‘事事往人口具。’”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傳名
名聲遠揚,傳播到很遠的地方
化去
(1).謂飛昇成仙。語本《楚辭·遠遊》:“與化去而不見兮,名聲著而日延。” 王夫之 通釋:“與化去者,蛻形而往,所謂屍解也。”《史記·孝武本紀》:“居久之, 李少君 病死。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而使 黃錘 史寬舒 受其方。”
(2).指死亡。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宋 蘇軾 《戲子由並次慎長老韻五首序》:“ 慎 欣然亦作一絶,送客出門,歸入室,趺坐化去。”《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宋敦 又復身到蘆蓆邊,看那老僧,果然化去,不覺雙眼垂淚。” 清 陳孟楷 《湘煙小錄·香畹樓憶語》:“今聞 彩雲 化去,不覺清淚彌襟。”
(3).變化逝去。 宋 司馬光 《謝胡學文惠水牛圖二卷》詩:“神物恐化去,立召風雨怪。”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一:“此神物也,終當化去,不若還我。” 清 陸長春 《香飲樓賓談》卷二:“檢其簏,得公所書‘虎’字,凡三紙。因移至別室,視之,已化去矣。”
封禪
封禪(封祀,封巒,封岳,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築土為壇,報天之功,稱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辟場祭地,報地之德,稱禪)
時朝
(1).謂依四時而朝見。《公羊傳·桓公元年》:“諸侯時朝乎天子。” 何休 註:“時朝者,順四時而朝也。”
(2).隨時朝見。《晏子春秋·雜上十一》:“於是令刖跪倍資無征,時朝無事也。” 張純一 校註:“不必有事,隨時可朝。”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區以西,三面環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長15公里,被孤山、白堤、蘇堤分隔為外西湖、里西湖、後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和靖觀梅圖原文_和靖觀梅圖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