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方伯飛章速置郵,開緘一慰一以愁。

慰因開封漲水退,愁在河奪楊橋流。

下趨賈魯雖古道,不經久豈堤防修。

川不能容必奔放,豫齊處處將貽憂。

已聞南河詫奇事,河水反落霪霖秋。

實因散漫殃迤上,正流弱乃淤泥留。

一患浸淫生百患,南望惄若予飢調。

急則治標事遮障,俾歸故道遑他謀。

重臣一再遣往勘,督築兼命視賑賙。

宣房後已失長策,補偏實更無良猷。

平成乏術方抱愧,救民慢惜司農籌。

詩詞問答

問:《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形詩以志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六

2. 尹繼善奏徐州一帶於七月二十等日河漲陡落丈餘上流疑有沖漫遣人分赴探視云云計其時正豫省奪溜次日也然中州地處高原楊橋散溢下游澤國得免水患不可謂非幸天矣

參考注釋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飛章

(1).報告急變或急事的奏章。《後漢書·李固傳》:“以 固 為議郎。而阿母宦者疾 固 言直,因詐作飛章以陷其罪,事從中下。” 唐 元稹 《陽城驛》詩:“飛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

(2).迅急上奏章。《後漢書·蔡邕傳》:“ 璜 遂使人飛章言 邕 質 數以私事請託於 郃 , 郃 不聽, 邕 含隱切,志欲相中。”《舊唐書·劉悟傳》:“ 從諫 深知內宮之故,乃自 潞府 飛章論之曰:‘臣聞造偽以亂真者,匹夫知之尚不可,況天下皆知乎?’” 鄭觀應 《盛世危言·電報》:“一旦有事疆傷,飛章入告。”

置郵

用車馬傳遞文書信息。亦謂傳遞文書信息的驛站。《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焦循 正義:“置、郵、傳三字,同為傳遞之稱。以其車馬傳遞謂之置郵,謂之驛。其傳遞行書之舍,亦即謂之置郵,謂之驛。” 唐 楊炯 《<王子安集>舊序》:“教之者逾於激電,傳之者速於置郵。” 宋 范成大 《麻線堆》詩:“舟檝避潢潦,置郵疾飛馳。”按,古制,置為馬遞,郵為步遞,原有區別,後即混用。

開緘

開拆(函件等)。 唐 李白 《久別離》詩:“況有錦字書,開緘使人嗟。” 宋 歐陽修 《讀張李二生文贈石先生》詩:“病眸昏澀乍開緘,燦若月星明錯落。” 清 曹寅 《偶得木瓜二枚送橘圃》詩之二:“開緘已許疎襟透,豈惜常年損俸錢。”

開封

中國河南省地級市,位於河南中部偏東北,黃河南岸,市 區面積38平方公里,人口60萬,中國著名古都,曾為河南省會,現為河南重要工業城市

漲水

水位上漲

幾天暴雨,小河開始漲水

古道

(1) 傳統的正道。今通稱不趨附流俗,守正不阿為古道

夫重懷古道,枕籍詩書,危不能安,亂不能治,郵里逐雞難,亦無黨也。——漢· 桓寬《鹽鐵論·殊路》

(2) 古樸

古道熱腸

忠厚古道

(3) 古舊的路徑

踏上石子鋪的古道

樂遊原上清秋節, 鹹陽古道音塵絕。—— 唐· 李白《憶秦娥》

經久

(1) 歷時很久

經久不息

(2) 耐久

經久耐用

堤防

修固堤防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奔放

思想感情、詩文氣勢等無拘束地儘量表達出來

熱情奔放

處處

(1) 在各個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2) 在各個方面

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處處掀起建設祖國的浪潮

貽憂

留下憂患;使受憂患。 唐 李華 《慶王府司馬徐府君碑》:“執親之喪,哀毀逾禮,迨啟手足,不貽憂於墳墓,孝也。” 明 許自昌 《水滸記·敗露》:“痛失火池魚罹咎,苦亡猿林木貽憂。”《清史稿·理密親王允礽傳》:“ 允礽 口不道忠信之言,身不履德行之義,咎戾多端,難以承祀,用是昭告昊天上帝,特行廢斥,勿致貽憂邦國,痛毒蒼生。”

南河

(1).古代稱 黃河 自今 潼關 以下由西向東流的一段為 南河 。《書·禹貢》:“浮於 江 沱 潛 漢 ,逾於 洛 ,至於 南河 。”《史記·五帝紀》:“ 舜 讓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 張守節 正義:“ 河 在 堯 都之南,故曰 南河 。《禹貢》‘至於 南河 是也。’” 唐 張說 《喜度嶺》詩:“ 東漢 興 唐 歷, 南河 復 禹 謀。”

(2). 清 以前 黃河 自今 內蒙古 巴彥高勒鎮 以下分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 黃河 正流,當時為支流,稱為 南河 。參見“ 北河 ”。

(3). 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總督為 江南 河道總督,掌管防治 江南 (今 江蘇 、 安徽 兩省)境內的 黃河 、 運河 、 洪澤湖 、 海口 等。時稱總督為 南河 總督,所管理諸河為 南河 。參見“ 北河 ”、“ 東河 ”。

(4).星名。屬井宿,共三星。《晉書·天文志》:“南河、北河各三星,夾東井。”參見“ 北河 ”。

奇事

(1) 使人讚賞的事物

(2) 奇怪的、以不同於某種既定的類型、式樣或規律的任何方式進行的事

河水

河裡的水,含有碳酸鹽、硫酸鹽及鈣等溶解物與海水主要含有氯化物和鈉有區別

霪霖

久雨。 唐 林寬 《苦雨》詩:“霪霖翳日月,窮巷變溝坑。” 元 曾瑞 《折桂令·閨怨》曲:“秋霄淡淡輕陰,暮景蕭條,疎雨霪霖。” 清 曹寅 《和耦長西堂坐雨》:“好雨不期至,霪霖愁過時。”

散漫

(1) 任意隨便,不守紀律

自由散漫

(2) 不集中,零散;分散

在散漫的手工業基礎上,全部的精密計畫當然不可能

淤泥

(1) 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

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頤《愛蓮說》

(2) 參見“軟泥”

浸淫

(1).浸潤;濡濕。 漢 董仲舒 《雨雹對》:“霧不塞望,浸淫被洎而已;雪不封條,凌殄毒害而已。” 唐 韓偓 《荷花》詩:“浸淫因重露,狂暴是秋風。”

(2).引申為浸染,濡染。《墨子·大取》:“故浸淫之辭,其類在鼓栗。” 孫詒讓 間詁:“《文選·洞簫賦》 李 注云:‘浸淫,猶漸冉,相親附之意也。’” 漢 東方朔 《七諫·沉江》:“賢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契約。” 元 石岩 《<志雅堂雜鈔>序》:“翁浸淫乎前輩,商榷乎朋儕,故詞為專門而不僅詞也。” 清 戴名世 《<狄向濤稿>序》:“余故獨著 向濤 之志如此,以見世猶有卓然自立不為世俗之所浸淫者。” 朱自清 《陶詩的深度》:“固然所能找到的來歷,即使切合,也還未必是作者有意引用;但一個人讀書受用,有時候卻便在無意的浸淫里。”

(3).水流溢,泛濫。 南朝 宋 鮑照 《送從弟道秀別》詩:“浸淫旦潮廣,瀾漫宿雲滋。” 唐 劉禹錫 《救沉志》:“ 貞元 季年大水……崱嶷前邁,浸淫旁掩。”《明史·河渠志二》:“ 淮 泗 之水不下 清口 而下 山陽 ,從 黃浦口 入海。 浦口 不能盡洩,浸淫 高 、 寶 邵伯 諸湖,而湖堤盡沒。”

(4).逐漸蔓延、擴展。《漢書·食貨志下》:“富者不得自保,貧者無以自存,起為盜賊,依阻山澤,吏不能禽而覆蔽之,浸淫日廣,於是 青 、 徐 、 荊 、 楚 之地往往萬數。”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晚年苦兩腳浮腫,醫療莫效,久之肉爛指落,浸淫潰至半脛而死。” 明 劉基 《春秋明經·楚人伐黃楚人伐徐公至自會》:“ 齊 既視 黃 而不救,然後浸淫而及 徐 。” 章炳麟 《五無論》:“新生之種,漸為原人,久更浸淫,而今之社會,今之國家,又且復見。”

(5).漸漸。《新唐書·張延賞傳》:“道路訾謗,浸淫聞於上。” 清 譚嗣同 《仁學》一:“烏知乎學子術焉,士大夫術焉,諸侯王術焉,浸淫而天子亦術焉。”

(6).侵害;蠶食。《南齊書·孔稚珪傳》:“昔歲蟻壞,瘻食 樊 漢 ;今茲蟲毒,浸淫未已。” 唐 李德裕 《上尊號玉冊文》:“北狄矜功,耗蠹中國,種類磐牙,根柢封殖,異術肺腑,縞衣如荼,挾邪作蠱,浸淫宇內,倒懸不解,百有餘年。”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四:“若優容而與之,虜情無厭,浸淫不已。”

(7).漸近;接近。 唐 韓愈 《送孟東野序》:“其存而下者, 孟郊 東野 始以其詩鳴;其高出 魏 晉 ,不懈而及於古,其他浸淫乎 漢 氏矣。”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藝能·摹印》:“近來宗 秦 漢 者甚多…… 天都 人尤擅其妙,如 歙 之 巴雋堂 、 胡城東 、 巴煜亭 、 鮑梁侶 , 績溪 之 周宗杭 ,皆能浸淫乎 秦 漢 者。”

(8).指時間的遷流。 宋 王安石 《書<洪範傳>後》:“浸淫至於 漢 ,而傳注之家作。” 宋 洪邁 《<隸續>序》:“空篋中得所藏碑百八十有九,譯其文又述其所以然為二十七卷,曰《隸釋》……而又得之,則列於廿七卷以往,曰《隸續》,大氐皆祖 東漢 時,其高出 西京 ,浸淫以及 魏 晉 者,率不能什一。” 清 馮桂芬 《<問經堂印譜>序》:“顧 漢 印所識,官位名氏而已,浸淫至於 元 明 以來,署齋閣,鐫詩詞,為用滋廣。”

(9).雨、淚、汗等不斷落下或流淌。 宋 歐陽修 《喜雨》詩:“小雨散浸淫,為潤廣且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覆盆子》﹝附方﹞引 蘇頌 曰:“按 崔元亮 《海上集驗方》:治目暗不見物,冷淚浸淫不止,及青盲、天行目暗等疾。”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輟涕撫之,則氣息休休,而大汗浸淫,沾浹裀褥。”

(10).沉浸。比喻被某種事物深深吸引。 明 高攀龍 《崇正學辟異說疏》:“明詔中外,非四書五經不讀,而不得浸淫於佛 老 之説。” 茅盾 《虹》九:“但是有一天 梁剛夫 來,看見 梅女士 浸淫在書本里。”

治標

(1) 僅僅在於減輕病症

(2) 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僅對表面的毛病或細枝末節加以處理

遮障

(1).遮擋;遮蔽。 宋 樓鑰 《送張定叟尚書鎮襄陽》詩:“上憂 襄 漢 間, 吳 楚 欠遮障。” 明 馮夢龍 《 * 關·園中掘藏》:“且從容看詳,呀,原來是石皮遮障。” 郁達夫 《沉淪》四:“並且因N市的附近是一大平原,所以望眼連天,四面並無遮障之處。”

(2).指用來遮擋的東西。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下》:“初, 裕謙 奏江海情形,有‘ 長江 無遮障,潮來甚溜,甚難防守’之語。”

故道

(1) 舊有的道路;老路

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史記·項羽本紀》

(2) 水流已經改道的舊河道

黃河故道

重臣

在朝廷中地位舉足輕重的大臣

元老重臣

一再

一次又一次地

宣房

亦作“ 宣防 ”。1.宮名。 西漢 元光 中, 黃河 決口於 瓠子 ,二十餘年不能堵塞, 漢武帝 親臨決口處,發卒數萬人,並命群臣負薪以填,功成之後,築宮其上,名為 宣房宮 。見《史記·河渠書》。《漢書·溝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 河南 濮陽縣 境。 漢 桓寬 《鹽鐵論·力耕》:“洪水滔天,而有 禹 之績, 河 水泛濫,而有 宣房 之功。” 唐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之十:“ 宣房 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2).借指該處之 黃河 水。 明 吳寬 《贈河南巡撫楊貫之》詩:“憲府乍臨新邑 洛 , 宣房 已復舊河流。” 清 顧炎武 《登岱》詩:“庶幾大道還,民質如初元。上采黃金成,下塞 宣房 湍。”

(3).泛指防河治水。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砭俗》:“既承不可遏之江河,則當相度宣防,資其灌溉,通其舟楫,乃見神明通久之用焉。” 清 龔自珍 《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兩廣總督謚敏肅涿州盧公神道碑銘》:“起家文辭,觀政於曹,翠翎英英。出治南服,又歷試旃,以知宣房。”

長策

上策;萬全之計;效用長久的方策

治國安邦之長策

良猷

良謀;妙計。《胭脂血彈詞》第一回:“叩求萱座,恩賜良猷。” 莫文驊 《悼劉伯堅》詩:“西北軍中馳令譽,紅軍帳里足良猷。”

平成

語出《左傳·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堯 ,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後以“平成”謂萬事安排妥帖。 明 楊慎 《別陳玉泉》詩:“平成紹 禹 績,玄圭獻 堯 天。” 清 趙翼 《岣嶁碑歌》:“黃熊九載績弗效,聖子起任平成責。”

抱愧

心中有愧;負疚

司農

(1).官名。上古時代負責教民稼穡的農官。《呂氏春秋·季冬》:“命司農,計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器械既成,以給司農,司農者,田官也。”《漢書·東方朔傳》:“ 后稷 為司農。” 顏師古 註:“主播種。”

(2).官名。 漢 始置,掌錢穀之事。亦稱大司農,為九卿之一。 漢 建安 改為大農,由 魏 至 明 ,歷代相沿,或稱司農,或稱大司農。 清 代以戶部司漕糧田賦,故別稱戶部尚書為大司農。 清 光緒 年間, 常熟 人 翁同龢 為戶部尚書,世有以“司農常熟世間荒”譏之者。參閱《通典·職官八》、《續通典·職官八》。

詩詞推薦

  • 集著尚書偶成

    陳文蔚宋代〕水飲已忘三月味,囊空真乏一錢儲。屢空本是吾家事,贏得閒身且著書。
    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原文_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的賞析_古詩文
  • 漁潭值雨

    錢起唐代〕日入林島異,鶴鳴風草間。孤帆泊枉渚,飛雨來前山。客意念留滯,川途忽阻艱。赤亭仍數里,夜待安流還。
    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原文_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的賞析_古詩文
  • 南歌子詞二首 / 新添聲楊柳枝詞

    溫庭筠唐代〕一尺深紅勝麴塵,天生舊物不如新。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
    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原文_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友人赴舉

    宋祁宋代〕玉樹扶疏入紫煙,鳴騶偕計望甘泉。十行深詔言成綍,三道摛華藻掞天。澤國東風占鵲喜,杏園初日待鸞遷。自嗟
  • 玉蝴蝶

    溫庭筠唐代〕秋風淒切傷離,行客未歸時。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遲。芙蓉凋嫩臉,楊柳墮新眉。搖落使人悲,斷腸誰得知。
    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原文_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的賞析_古詩文
  • 自傷

    陸游宋代〕朝雨暮雨梅子黃,東家西家鬻蘭香。白頭老鰥哭空堂,不獨悼死亦自傷。齒如敗屐鬢如霜,計此光景寧久長?扶杖
  • 一川亭為高明楊上舍題四首·其一·春

    王漸逵明代〕獨憐小築向林扃,絓組年來意已輕。白李紅桃開欲遍,滿川春色在孤亭。
  •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釋智朋宋代〕四十九年蹲坐處,無明荒草幾多愁。一朝得意春風裹,活卻從前死路頭。
    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原文_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的賞析_古詩文
  • 南都思杜祁公

    蔡襄宋代〕祁公書清德老,書在昔相先書帝。青雲書吐論高,白璧持身銳。待俗無町畦,取人兼揭厲。甘貧安車後,直道洪鈞
  • 閨怨·其二

    李之世明代〕殘月朧朧夜未央,西風吹雁不成行。紅顏最苦經離別,一夜相思鬢有霜。
  • 惜才

    李覯宋代〕子云辭賦似相如,自說雕蟲異壯夫。何事犬羊誇質素,患他人愛著貂狐。
  • 石蒙恩召還以病留滯度歲賦此詩道別呈諸同官

    李石宋代〕三馳旌聘合翻然,萬里君恩荷記憐。肯許老饕同守歲,且因春酒介新年。風傳鷁首五湖浪,雪漲蟆頤一脈泉。他日
  • 唐多令·寒食

    陳子龍明代〕時聞先朝陵寢,有不忍言者。碧草帶芳林,寒塘漲水深。五更風雨斷遙岑。雨下飛花花上淚,吹不去,兩難禁。雙
    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原文_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沈醉

    韋莊唐代〕勸君今夜須沈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
  • 送李忠彥

    許景衡宋代〕留滯嗟為客,而今始據鞍。梅花春信早,星斗夜堂寒。此別十分飲,何時一笑歡。勞生強半在,見晚不須嘆。
  • 清平樂

    晏幾道宋代〕沈思暗記。幾許無憑事。菊靨開殘秋少味。閒卻畫闌風意。夢雲歸處難尋。微涼暗入香襟。猶恨那回庭院,依前月
    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原文_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的賞析_古詩文
  • 擬古

    李麟明代〕遠客遺素書,三復襟顏開。上言長相思,永矢金石懷。許身比稷契,不謂行當乖。南飛烏繞樹,明月照我棲。別君
  • 春曉

    乾隆清代〕西魄未隱峰,東暘剛出谷。居山曉尚寒,問景春已淑。花沐露濛濛,草霏風馥馥。倚楹旦氣清,遊蹤漫追逐。虛已
  • 寄贈唐荊川二首·其二

    王立道明代〕知君骯髒與時疏,不為功成學漢疏。垂釣溪連嚴子瀨,躬耕人擬葛公廬。因窺導氣常隨鶴,欲似全年更種樗。莫倚
  • 送張叔潛編修造朝

    陸游宋代〕芒屩年來漸嬾穿,閉門日日只高眠。今朝出送張夫子,借得南鄰放鴨船。
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原文_河南巡撫常鈞奏報開封水消及河奪溜楊橋諸情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