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原文
西魄未隱峰,東暘剛出谷。
居山曉尚寒,問景春已淑。
花沐露濛濛,草霏風馥馥。
倚楹旦氣清,遊蹤漫追逐。
虛已敕萬幾,廑心籌五服。
雲罩鍾遲鳴,山僧想眠熟。
詩詞問答
問:春曉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春曉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屋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二
參考注釋
出谷
從幽谷出來。常喻指境遇好轉或職位升遷。 唐 皮日休 《旅舍除夜》詩:“出谷空嗟晚,銜杯尚愧先。” 前蜀 韋莊 《三用韻》:“未化投陂竹,空思出谷禽。” 清 曾紀澤 《次韻答左子興》之二:“鳥方出谷已遷木,龍未躍淵猶在田。”參見“ 出谷遷喬 ”。
濛濛
1.迷茫貌。《詩·豳風·東山》“零雨其濛” 漢 鄭玄 箋:“歸又道遇雨,濛濛然。” 漢 嚴忌 《哀時命》:“霧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師老 《鴛鴦》詩:“江島濛濛煙靄微,緑蕪深處刷毛衣。” 明 陳恭尹 《登祝融峰》詩:“濛濛在太古,乾坤猶未判。” 冰心 《最後的安息》:“對面山峰上,雲氣濛濛,草色越發的青綠了。”
2.紛雜貌。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羽蓋繇起,被以紅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賈島 《送神邈法師》詩:“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詞之五:“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清 陳維崧 《點絳唇·和成容若韻》詞:“西風惡,數聲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黃鸝低鳴,飛絮濛濛。”
3.濃盛貌。 唐 張籍 《惜花》詩:“濛濛庭樹花,墜地無顏色。”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愁雲靄靄,殺氣濛濛。”
馥馥
形容香氣很濃。 漢 蘇武 《別友》詩:“燭燭晨明月,馥馥秋蘭芳。” 唐 司空圖 《春愁賦》:“倚蘭棹兮雨霏霏,歷苹洲兮衣馥馥。”《西遊記》第二六回:“正走處,只聞得香風馥馥,玄鶴聲鳴,那壁廂有個神仙。” 清 陳夢雷 《擬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幽蘭在空谷,馥馥吐奇芳。”
倚楹
靠在柱上。《後漢書·盧植傳》:“ 植 聞嫠有不恤緯之事, 漆室 有倚楹之戚,憂深思遠,君子之情。”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九:“驚起出戶視,倚楹久汍瀾。”
旦氣
(1).清晨的空氣。 明 錢宰 《過城南田舍》詩:“泠然旦氣清,逍遙散塵緒。”
(2).語本《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 朱熹 集註:“平旦之氣,謂未與物接之時,清明之氣也。”後因以“旦氣”泛指朝氣。 清 褚人穫 《堅瓠補集·綺語銷魂》:“詩有銷魂者三,《香奩集》其一也。夫銷魂者,即壞心田之謂也……其曰‘最是斷腸禁不得,殘燈影里夢初回’,旦氣梏亡也。”
遊蹤
遊歷的路線
追逐
指迅速積極地追尋逃跑的東西
有如瘦狗追逐一些因受襲擊而哀鳴的小動物
萬幾
(1).《書·皋陶謨》:“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 孔 傳:“幾,微也,言當戒懼萬事之微。”後以“萬幾”指帝王日常處理的紛繁的政務。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帝王﹞思勞於萬幾,神馳於宇宙。” 唐 劉禹錫 《唐故朝散大夫崔公神道碑》:“ 建中 初, 德宗 始親萬幾。”《明史·韓文傳》:“是時青宮舊奄 劉瑾 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觝,不親萬幾。”
(2).泛指執政者處理的各種政務。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四章:“萬幾百政,法律章程,皆由大地大眾公議。”
五服
(1).古代王畿外圍,以五百里為一區劃,由近及遠分為侯服、甸服、綏服、要服、荒服,合稱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書·益稷》:“弼成五服,至於五千。” 孔 傳:“五服,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為方五千里。”又 周 稱侯、甸、男、采、衛為五服。見《書·康誥》。
(2).古代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書·皋陶謨》:“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孔 傳:“五服,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吉凶之五服,車旗宮室之禁。” 鄭玄 註:“五服,王及公、卿、大夫、士之服。” 宋 王禹偁 《北狄來朝頌》:“荷旃披毳,安知五服之儀!”
(3).古代以親疏為差等的五種喪服。《禮記·學記》:“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孔 傳:“五服,斬衰至緦麻之親。” 孔穎達 疏:“五服,斬衰也,齊衰也,大功也,小功也,緦麻也。”
(4).謂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自身五代。《官場現形記》第五九回:“ 黃麻子 道:‘同高祖還在五服之內,是親的,不算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七回:“ 雪漁 道:‘ 忠烈公 是五服之內的先伯。’”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唐 劉長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面。”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
(2).僧人自稱的謙詞。《五燈會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