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什哈山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尼什哈山原文

吉林城東十二里,尼什哈山巍岌嶬。

度江攬景一登峰,紅綠清秋錯如綺。

精藍大士乃白衣,何代補陀飛至此。

天池澄湛萬山巔,翠樾倒影波中美。

旱不知竭澇不盈,亦不飛流落澗底。

地靈雩禜固其宜,兆葉維魚誰所始。

詩詞問答

問:尼什哈山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尼什哈山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二

2. 吉林將軍凡祈雨晴皆於是山

參考注釋

吉林

(1)

(2) 中國以汽車工業及化學工業聞名的省。位於東北地區中部。面積18萬平方公里。人口2483萬(1990)。省會長春市

(3) 中國吉林省省轄市,位於吉林省中部,第二松花江畔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顏師古 註:“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

(3).形容數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雲氣出表里。”參見“十二分。”

清秋

明淨爽朗的秋天。 晉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 唐 杜甫 《宿府》詩:“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清 吳謙牧 《谷水歌》:“借問清秋月,先懸第幾峰。” 艾蕪 《回憶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國梧桐,披了一身金黃的葉子,送來清秋的景色。”

精藍

佛寺;僧舍。精,精舍;藍,阿蘭若。 宋 高翥 《常熟縣破山寺》詩:“古縣滄浪外,精藍縹緲間。” 元 戴表元 《題東玉師府所藏<瀟湘圖>》詩:“今日精藍方丈地,倚窗眠看 洞庭山 。” 清 吳偉業 《代具師答贈》詩:“早得此賢開講席,便圖作佛住精藍。”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 尹知章 註:“大士不矜,謙以接物。”《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來,區區汝何攻? 賜 來,便便汝何使?願得衣冠為子宰焉。’”

(2).佛教對菩薩的通稱。 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夫大士應世,其體無方,或為儒林之宗,或為國師道士,斯經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華文句記》卷二:“大士者,《大論》稱菩薩為大士,亦曰開士。”

(3).特指觀世音菩薩。《紅樓夢》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 嫦娥 檻外梅。”

(4).對高僧的敬稱。 宋 蘇軾 《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惟 寳覺 大士之像。”

正獄訟之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經義述聞·禮記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 子牛 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獄訟,蓋若《秋官·士師》察獄訟之辭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衛侯 與 元咺 訟, 寧武子 為輔, 鍼莊子 為坐, 士榮 為大士。” 杜預 註:“大士,治獄官也。” 漢 劉向 《說苑·臣術》:“ 忌 舉北郭 刁勃子 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

白衣

(1) 白色衣服

新娘身穿白衣

(2) 平民;未曾獲得功名的人

(3)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補陀

見“ 補陁落迦 ”。

至此

(1) 到此

你領著他們向前走,至此停下

(2) 到此時

至此,共有五十個人報名

(3) 達到這種情形

事情緣何至此?

天池

(1).海。《莊子·逍遙遊》:“ 南冥 者,天池也。” 成玄英 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 韓愈 《應科目時與人書》:“天池之濱,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2).天上 仙界 之池。 唐 韓愈 《漫作》詩之一:“ 玄圃 珠為樹,天池玉作砂。” 明 李東陽 《與李中舍應正同飲時暘邸》詩:“又如驟天馬,霧鬣天池通。”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之四:“神物在天池,煙雲與吞吐。”

(3).指山頂之池。 唐 杜甫 《天池》詩:“天池馬不到,嵐壁鳥纔通。” 宋 范仲淹 《天池》詩:“岳頂見天池,神異安可度。”

(4).星名。《晉書·天文志上》:“九坎間十星,曰天池。”

(5).穴位名。即承漿。參見“ 承漿 ”。

澄湛

純淨,清晳。 宋 蘇軾 《上張安道<養生訣論>》:“閉息郤慮,掃滅塵相,使心澄湛,諸念不起。” 清 陳維崧 《金菊對芙蓉·舟次漸近江南》詞:“秋光澄湛明於雪,映水上茜帳銀毬。” 嚴復 《譯<天演論>自序》:“考道之士,以其所得於彼者,反以証諸吾古人之所傳,乃澄湛精瑩,如寐初覺。”

山巔

亦作“ 山顛 ”。山頂。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仰視山顛,肅何千千。”《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卒矣” 漢 鄭玄 箋:“卒者崔巍也。謂山巔之末也。” 唐 杜甫 《夔州歌十絕句》之四:“ 赤甲 白鹽 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 魯迅 《集外集拾遺·懷舊》:“山顛喬木雖略負日腳,而山趺之田禾已受夜氣。” 蕭乾 《初冬過三峽》:“過 瞿塘峽 ,山巔積雪跟雲絮幾乎羼在一起。”

翠樾

(1).綠蔭。 宋 陸游 《烏夜啼》詩之六:“園館青林翠樾,衣巾細葛輕紈。”

(2).指成蔭的綠樹。 宋 道潛 《子瞻赴守湖州》詩:“揚帆渡 江 來,洗眼驚翠樾。”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下:“澗上峰如屏障,翠樾蒙密,絶似 杭 之 靈隱 之 飛來峰 下。”

倒影

倒立的影子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不盈

不滿。《易·坎》:“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詩·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晉 陸機 《文賦》:“雖紛藹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剪燈新話·綠衣人傳》:“臥於舟尾,終夜不寢,見三人長不盈尺。”

流落

窮困失意,在外漂泊

流落他鄉

地靈

(1).土地山川的靈秀之氣。《韓詩外傳》卷八:“惟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 明 何景明 《上李時樓方伯》詩:“由來天運復,誰謂地靈偏!”

(2).謂土地山川靈秀。 隋 姚察 《游明慶寺詩》:“地靈居五浄,山幽寂四禪。”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鬱古柏含蒼煙。”

雩禜

亦作“ 雩宗 ”。祭水旱之神的壇。《禮記·祭法》:“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 鄭玄 註:“宗,皆當為‘禜’,字之誤也……雩禜,水旱壇也。” 孔穎達 疏:“祭水旱者,水甚祭水,旱甚祭旱,謂祭此水旱之神。”後借指祭祀水旱之神。《南齊書·禮志上》:“古者孟春郊祀祈嘉穀,孟夏雩禜祈甘雨,二祭雖殊,而所為者一。” 南唐 陳致雍 《正大姑小姑山神像議》:“其或名山大川,能興雲雨,水旱雩禜,於斯不替,其可廢哉。”

詩詞推薦

尼什哈山原文_尼什哈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