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

作者:劉摯 朝代:宋代

出都原文

兩槳東飛下大梁,樽罍漂泊過重陽。

江湖常恨連年隔,羈旅寧為萬里傷。

淮寺月寒蘆颺白,楚林霜早菊迎黃。

篋中諫紙餘多少,盡寫新詩入錦囊。

詩詞問答

問:出都的作者是誰?答:劉摯
問:出都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出都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劉摯的名句有哪些?答:劉摯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大梁

(1) 架在山牆或屋架上最高的一根橫樑,也叫正梁、脊檁

(2) 主要的任務或責任人

他在單位挑大樑

(3) 戰國時 魏國都城,現 河南省 開封市

魏有隱士曰 侯贏…為 大梁夷門(東門)監者。——《史記·魏公子列傳》

樽罍

樽與罍皆盛酒器。罍似壇。亦指飲酒。 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樽罍臨極浦,鳧雁宿張燈。”《西遊記》第一回:“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餚渣。” 清 孫枝蔚 《村居雜感》詩之六:“長物吾家少,樽罍伴管絃。”

漂泊

(1) 隨流漂流或停泊

戰艇在原地漂泊

(2) 比喻無定所或職業,生活不固定,東奔西走

漂泊半身

過重

(1)

(2) 超過規定、需要或常規所要求或允許的重量

超重加費

(3) 過大或難以負擔的重量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現象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連年

連續許多年同一種情況

連年兵荒馬亂

羈旅

亦作“羇旅”。1.寄居異鄉。《左傳·莊公二十二年》:“ 齊侯 使 敬仲 為卿,辭曰:‘羇旅之臣……敢辱高位?’” 杜預 註:“羇,寄;旅,客也。”《史記·陳杞世家》:“羈旅之臣,幸得免負擔,君之惠也。” 唐 韓愈 《又與柳中丞書》:“夫遠徵軍士,行者有羇旅離別之思,居者有怨曠騷動之憂。” 宋 陸游 《六言》詩之四:“壯歲京華羈旅,暮年湖海清狂。”

(2).指客居異鄉的人。《周禮·地官·遺人》:“野鄙之委積,以待羇旅。” 鄭玄 註:“羇旅,過行寄止者。”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涉務》:“ 江 南朝士,因 晉 中興,南渡 江 ,卒為羈旅。”《資治通鑑·晉惠帝太安二年》:“ 機 以羇旅事 穎 ,一旦頓居諸將之右, 王粹 等心皆不服。” 清 龔自珍 《台城路·同人皆詗知余近事》詞:“ 吳 棉已把桃笙換,流光最驚羈旅。”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寒蘆

寒天的蘆葦;乾蘆葦。 南朝 梁 沉約 《詠雪應令》:“思鳥聚寒蘆,蒼雲軫暮色。” 宋 陸游 《對酒》詩:“密篠持苫屋,寒蘆用織簾。” 元 黃溍 《送凌吉叟杭州教授》詩:“春風操別衣,晴沙秀寒蘆。”

楚林

叢林。 唐 張喬 《猿》詩:“掛月棲雲向楚林,取來全是為清音。誰知繫在黃金索,翻畏侯家不敢吟。”

中諫

唐 代諫官“補闕”的別稱。 唐 鄭谷 《順動後藍田偶作》詩:“小諫昇中諫,三年侍玉除。”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他名標榜官稱……補闕(今司諫)為中諫,又曰補袞。”

多少

(1) 指量度或數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你有多少錢

(2) 或多或少;未特別指出的或未確定的東西(如數量或價格)

按多少錢一里收費

(3) 稍微

天氣多少有些變化

(4) 疑問代詞

(5) 問數量

正不曾問得你多少價錢。——《水滸傳》

(6) 表示不定的數量

最後終於寫出來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歡樂,只有這位業餘作者才知道

新詩

(1).新的詩作。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詩脫口每爭傳。”

(2).指“五四”以來的白話詩。 毛 * 《關於詩的一封信》:“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寫新詩,我填舊詞,也是個詩人高唱的時代。”

錦囊

(1).用錦製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詩稿或 * 。《南史·徐湛之傳》:“以錦囊盛 武帝 納衣,擲地以示上。”《新唐書·文藝傳下·李賀》:“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 宋 蘇舜欽 《送王楊庭著作宰巫山》詩:“落筆多佳句,時應滿錦囊。”《花月痕》第四回:“忽奉令箭一枝,錦囊一個,內固封密札。”

(2).借指詩作。 宋 楊萬里 《雲龍歌贈陸務觀》:“金印斗大值幾錢?錦囊山齊今幾篇?” 清 趙翼 《周長庚邂逅山塘具述傾注之意答詩志愧》:“錦囊倖免遭投厠,紅袖知誰肯拂塵。”參見“ 錦囊佳句 ”。

(3).吐綬雞的別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二·吐綬雞》:“﹝吐綬鷄﹞《古今注》謂之錦囊。”

詩詞推薦

出都原文_出都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