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上丁釋奠先師孔子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二月上丁釋奠先師孔子原文

靈春惟仲月,吉日值丁辰。

禮樂遵先進,詩書淑兆民。

宮牆增慕永,俎豆薦馨新。

敢謂百王后,能傳一脈真。

承筐將素幣,獻爵列儒臣。

試問得門者,誰為不愧人。

詩詞問答

問:二月上丁釋奠先師孔子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二月上丁釋奠先師孔子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二月上丁釋奠先師孔子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

參考注釋

仲月

指每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五、八、十一月。因處每季之中,故稱。 唐 錢起 《過鳴皋隱者》詩:“仲月霽春雨,香風生藥田。”《新唐書·禮樂志四》:“禮不祭墓, 唐家 之制,春、秋仲月以使具鹵簿衣冠巡陵。” 宋 陸游 《舍北搖落景物殊佳偶作》詩:“今年冬候晚,仲月始微霜。” 明 何景明 《甘露頌》:“皇嗣元載,仲月維冬。”《清史稿·高宗本紀》:“丙午,舉行經筵。自是每季仲月舉行一次,歲以為常。”

吉日

(1) 吉利的日子;好日子

良辰吉日

(2) 農曆每月初一

丁辰

適逢其時。《後漢書·班固傳》:“逢吉丁辰,景命也。” 李賢 註:“丁,當也。辰,時也。景,大也。逢休吉之代,當封禪之時,此為天子之大命也。”

禮樂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註:“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盪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先進

首先仕進;位於前列,可為表率

先進分子

最先進的核武器

詩書

(1) 指《詩經》和《尚書》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泛指一般書籍、詩文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漫捲詩書喜欲狂。——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兆民

古稱天子之民,後泛指眾民,百姓。《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 鄭玄 註:“天子曰兆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兆民所仰,美報興焉。” 宋 范仲淹 《堯舜率天下以仁賦》:“故得兆民就日,萬國慕羶。”《水滸傳》第七六回:“擒拿眾賊,以安兆民。”

宮牆

(1).住宅的圍牆。《管子·八觀》:“宮牆毀壞,門戶不閉,外內交通,則男女之別毋自正矣。”

(2).《論語·子張》:“ 叔孫武叔 語大夫於朝曰:‘ 子貢 賢於 仲尼 。’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貢 。 子貢 曰:‘譬之宮牆, 賜 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後因稱師門為“宮牆”。 漢 蔡邕 《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宮牆重仞,允得其門。” 元 劉詵 《詠歸亭賦》:“屹宮牆之數仞,接道義之通衢。” 孔尚任 《出山異數記》卷五引 清聖祖 ( 康熙 )《過闕里》詩:“鑾輅來 東魯 ,先登夫子堂。兩楹陳俎豆,萬仞見宮牆。” 陳去病 《自兗州過曲阜謁聖廟孔林》詩:“宮牆高萬仞,循走傴吾躬。”

(3).指宮廷的圍牆。 唐 岑參 《送鄭少府赴滏陽》詩:“青山入官舍,黃鳥度宮牆。” 唐 杜牧 《阿房宮賦》:“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恣劫》:“ 鹹陽 王氣都淪喪,離離滿宮牆。”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仰望森森的宮牆,隔斷了春天,隔斷了人世。”

(4).借指朝廷。《晉書·段灼傳》:“﹝古之明王﹞仁孝著乎宮牆,弘化洽乎兆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寶》:“起煙塵, 金陵 氣暗,怎救宮牆!”

俎豆

(1) 俎和豆,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

(2) 指奉祀

俎豆千秋

百王

歷代帝王。《荀子·不苟》:“百王之道,後王是也。”《漢書·董仲舒傳》:“蓋聞五帝三王之道,改製作樂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 南朝 梁 沉約 《光宅寺剎下銘》:“濡足萬古,援手百王。” 唐 廣宣 《禁中法會應制》詩:“道場三教會,心地百王期。” 明 何景明 《郊觀》詩:“神祇二後配,禮樂百王殊。”

一脈

亦作“一脈”。1.河流或山脈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無塵飯柏林寺分題得栢字》:“勿輕一脈微,去漲萬頃澤。”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 太行 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 許地山 《換巢鸞鳳》:“ 和鸞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邊,屋後一脈流水,四圍都是竹林。”

(2).猶言一線,一縷。多用於連貫相承的事物。 元 張養浩 《秋日梨花》詩:“只知秋色千林老,爭信陽和一脈存。”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不知 孔子 教澤之遠,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萬萬世之同守斯文一脈者。” 清 萬玉卿 《瀟湘怨·撰誄》:“到今日呵,知他一脈情腸,兩下各千迴百折。”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嚴時亦嘗恢復殺頭,雖延國粹於一脈乎,而亦不可謂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3).親族、師弟、詩文等前後相承的一系。《二刻拍案驚奇》卷三:“﹝ 娃娘 ﹞亦且認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脈,甜言軟語,更不羞澀。”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南門六家, 竹橫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雖遠,亦是一脈。” 清 阮元 《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序後》:“是《四書》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為一脈,為文之正統也。”

(4).中醫指一種脈象。《素問·陰陽別論》“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唐 王冰 註:“五陽謂五臟之陽氣也。五臟應時,各形一脈,一脈之內,包總五臟之陽,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陽也。”

承筐

(1).《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朱熹 集傳:“承,奉也。筐,所以盛幣帛者也。”後以“承筐”借指歡迎賓客。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白岸亭》詩:“傷彼人百哀,嘉爾承筐樂。”

(2).借指饋贈禮品。 清 王昶 《湖海詩傳·鄒炳泰》:“ 曉屏 清真廉介,素以名節自持, 山東 、 江西 兩任學政,非特苞苴屏絶,即偶有承筐,亦必卻也。”

獻爵

猶獻酒;敬酒。爵,古飲酒器。語出《周禮·考工記·梓人》:“梓人為飲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獻以爵,而酬以觚,一獻而三酬,則一豆矣。”《儀禮·士昏禮》“饗婦,姑薦焉” 漢 鄭玄 註:“舅姑共饗,婦舅獻爵,姑薦脯醢。” 唐 張餘慶 《祀后土賦》:“鬱人獻爵,司乾授器。”

儒臣

(1). 漢 稱博士官為儒臣。 漢 揚雄 《百官箴·博士箴》:“儒臣司典,敢告在賓。”

(2).泛指讀書人出身的或有學問的大臣。《新唐書·宗室宰相傳·李福》:“ 大中 時, 党項羌 震擾,議者以將臣貪牟產虜怨,議擇儒臣治邊。” 宋 陳亮 《及第謝恩和御賜詩韻》:“復讎自是平生志,勿謂儒臣鬢髮蒼。”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太宗讀金史》:“曾命儒臣翻譯《三國志》及 遼 、 金 、 元 史、性理諸書,以教國人。”

試問

(1).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許?’”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 左 甚異之,試問所從來,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詩:“白苹秋色里,試問採蓮津。”

(2).試著提出問題。用於質問對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對方的意見。 宋 蘇軾 《又和劉景文韻》:“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輕薄之子厠於其間乎?” 許地山 《危巢墜簡》:“試問亘古以來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問。《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未幾辭去, 嶠 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辯如響, 嶠 嘆曰:‘子且名家!’”《宋史·選舉志三》:“諸正名學生有試問《景祐新書》者,諸判局闕而合差,諸秤漏官五年而轉資者,無不屬於祕書。”《元史·選舉志一》:“以《通鑑節要》用 蒙古 語言譯寫教之,俟生員習學成效,出題試問,觀其所對精通者,量授官職。”

門者

守門人

門者故不入。——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門者持刺入。

門者又得所贈金。

揖門者曰。

不愧

無愧於;名副其實

不愧為藝術大師

詩詞推薦

二月上丁釋奠先師孔子原文_二月上丁釋奠先師孔子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