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精舍原文
岩頂架精舍,其下俯溪水。
溪至此而寬,雅稱銀蟾委。
豈必泛舟棠,祇須倚窗綺。
然而於月夕,則從未憑此。
如是何為名,寓意而已矣。
詩詞問答
問:水月精舍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水月精舍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四
參考注釋
精舍
(1) 講學的處所;收齋
(2) 僧道居住或說法布道的處所
(3) 指心,古人認為心是精神所居之處
溪水
指從山裡流出來的水流。《三國志·吳志·朱桓傳》:“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所,廣三十餘丈,深者八九尺,淺者半之,諸軍勒兵渡去, 桓 自斷後。” 唐 王建 《贈華州鄭大夫》詩:“ 少華 山雲當驛起,小敷溪水入城流。” 丁玲 《夢珂》:“從山頂流下許多條溪水,又清,又亮,又甜。”
至此
(1) 到此
你領著他們向前走,至此停下
(2) 到此時
至此,共有五十個人報名
(3) 達到這種情形
事情緣何至此?
雅稱
(1).素稱。《後漢書·韋彪傳》:“好學洽聞,雅稱儒宗。” 宋 柳永 《永遇樂》詞之二:“甘雨車行,仁風扇動,雅稱安黎庶。”
(2).美稱。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辨經》:“而今之致餼於人者,反藉以為雅稱,是以鬼事人也。”
銀蟾
月亮的別稱。傳說月中有蟾蜍,故稱。 唐 白居易 《中秋月》詩:“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元 金仁傑 《追韓信》第二折:“正天淡雲閒,明滴溜銀蟾似海山。”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田荔裳》:“一夕宴罷,宿蝶未來,銀蟾猶皎。”參見“ 金蟾 ”。
豈必
猶何必。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清 顧樵 《秋夜柬顧茂倫》詩:“哀樂境所遇,豈必 雍門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豈必面目同員方!”
泛舟
船行水上;坐船遊玩
泛舟洞庭湖
然而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 袁枚《祭妹文》
月夕
(1) 月夜
花晨月夕
(2) 月末
如是
如此這么;像這樣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清· 劉開《問說》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寓意
寄託或蘊含的意旨或意思
寓意深遠
已矣
(1)
(2) 語氣詞連用,加強語,表示事物的發展變化,可譯成“啦”
(3) “已”為動詞,止,完結。“矣”為語氣詞“了”。“已矣”可譯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