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蘇季子故里

作者:李寄 朝代:明代

過蘇季子故里原文

錚錚遊說推蘇季,茂畛儀睢孰與儔。

三寸舌翻天下局,十封書結暴秦仇。

當時獨有從新策,可惜全無善後謀。

刺股只從金起見,陰符原欠揣摩周。

詩詞問答

問:過蘇季子故里的作者是誰?答:李寄
問:過蘇季子故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過蘇季子故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寄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寄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錚錚

(1) 金屬撞擊聲

錚錚然擲地作金石聲

(2) 比喻剛正;堅貞

錚錚鐵骨

(3) 比喻聲名顯赫,才華出眾

名響錚錚

遊說

泛指多方活動陳述自己的建議、主張,希望被採納

惠雪舫遊說翰苑,圍輔成誤娶填房。——《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孰與

(1).與誰。《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莊王 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於此?吾亦從子而歸爾。’”《史記·孟嘗君列傳》:“ 齊 無 秦 ,則天下集 齊 , 親弗 必走,則 齊王 孰與為其國也!”《新唐書·韓翃傳》:“時有兩 韓翃 ,其一為刺史,宰相請孰與, 德宗 曰:‘與詩人 韓翃 。’”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

(2).猶言何如。意謂還不如,常用於反詰語氣。《荀子·天論》:“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漢 班固 《東都賦》:“且夫僻界 西戎 ,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周書·杜杲傳》:“若使 齊 寇乘之,則彼此危矣。孰與心忿悔禍,遷慮改圖。”

(3).比對方怎么樣,表示疑問語氣。用於比照。《墨子·耕柱》:“ 巫馬子 謂 子墨子 曰:‘鬼神孰與聖人明智?’”《戰國策·齊策一》:“我孰與城北 徐公 美?”《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功彰萬里之外,聲名光輝傳於千世,君孰與 商君 、 吳起 、大夫 種 ?”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賢良松泉二詩·松》:“試問蒼官值歲寒,戴白孰與蒼然好?” 明 徐渭 《自為墓志銘》:“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潔而死者眾矣,乃 渭 則自死,孰與人死之?”

三寸舌

猶後世所謂“三寸不爛之舌”。《史記·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 良 足矣。” 元 馬致遠 《薦福碑》第一折:“三寸舌為安國劍,五言詩作上天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諸山莫不願執鞭靮,從戲下。”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獨有

(1).獨自具有;獨自據有。《管子·形勢》:“召遠者,使無為焉;親近者,言無事焉;唯夜行者,獨有也。” 支偉成 通解:“夜行,謂陰行其德,則人不與之爭,故獨有之也。”《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

(2).只有;特有。《史記·曆書》:“是時,獨有 鄒衍 ,明於五德之傳,而散訊息之分,以顯諸侯。” 唐 張籍 《賀周贊善聞子規》詩:“此處誰能聽,遙知獨有君。” 茅盾 《子夜》五:“土匪這樣猖獗,真是 中國 獨有的怪現象。” 毛 * 《冬雲》詩:“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3).指在精神上能特立獨行。《莊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成玄英 疏:“人慾出眾,而己獨游,眾無此能,故名獨有。”

從新

(1).向新的方面發展。《管子·侈靡》:“天地不可留,故動,化故從新。” 尹知章 註:“化其故,以就其新。” 宋 蘇轍 《景靈宮奏告雅飾聖祖罷散道場朱表》:“雖道存不變而體有從新。”

(2).重新。表示從頭另行開始。 宋 文天祥 《與贛州屬縣宰》:“郡家稟使者之命,欲於十縣從新整刷一番。” 明 唐順之 《牌》:“其一冊開具各兵年貌、籍貫、每年工食銀若干,其一冊須要從新簡閲。” 魯迅 《且介亭雜文·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我想,人們是的確由事實而從新省悟,而事情又由此發生變化的。”

(3).重新。再一次。《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既是太師府中事體,我只道官官相護,就了其事。卻如何從新又要這個人來,卻不道是生菜舖中沒買他處!” 清 李漁 《慎鸞交·贈妓》:“[小生]我們的盟誓久矣就發下了。[生]那是月下私盟,當不得人前公誓。今日在我面前從新發誓,以後若有變局,待我好興問罪之師。” 魯迅 《南腔北調集·又論“第三種人”》:“對於‘第三種人’的討論,這極有從新提起和展開的必要。”

可惜

憐惜;愛惜

他不願吃那些零七八碎的東西,可惜那些錢。——老舍《駱駝祥子》

善後

災變喪亂後,妥善地料理遺留的問題

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孫子·作戰》

善後事宜

刺股

戰國 時 魏 人 蘇秦 說 秦王 ,十次上書不用,資用乏絕,歸家發憤讀書。欲睡,則引錐自刺其股。見《戰國策·秦策一》。後因以刺股指勤學苦讀。《隋書·儒林傳序》:“學優入室,勤踰刺股,名高海內,擢科甲第。”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可憐刺股懸樑志,險作離鄉背井魂。” 明 朱權 《荊釵記·會講》:“萱堂淑賢齊 孟母 ,諄諄教子讀詩書,刺股懸樑曾努力,引光夜鑿 匡衡 壁。” 清 袁於令 《西樓記·檢課》:“從今後刺股懸樑,專心致義獻光明,雁塔爭看姓字揚。”

只從

自從。 金 元好問 《歸舟怨》詩:“只從問得狂夫處,夜夜夢到 洛陽 城。” 金 元好問 《薛明府去思口號》之一:“只從明府到,人信有清官。”

起見

(1).猶著想。表示為達到某種目的或出於某種原因。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母喪不嫁》:“節女都從夫家上起見。惟 元 時, 容城縣 王氏 女以母喪,感念不嫁終身,獲旌命。”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余撰《四庫全書(總目)·詩部總序》有曰:‘ 宋 儒之攻 漢 儒,非為説經起見也,特求勝於 漢 儒而已。’” 巴金 《滅亡》第十四章:“為了使他安心住下起見,又把他底訊息告訴了 張為群 和 杜大心 底另一個同志 朱樂無 。”

(2).產生芥蒂、意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外郡·靈岩山》:“因山人爭搆起見,兩敗俱傷。”

陰符

(1).古兵書名。《戰國策·秦策一》:“﹝ 蘇秦 ﹞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

(2).泛指兵書。 唐 杜甫 《哭台州鄭司戶蘇少監》詩:“從容詢舊學,慘澹閟《陰符》。” 明 張以寧 《過辛稼軒神道》詩:“歲晚《陰符》仙蠹化,夜寒雄劍老龍吟。” 清 吳偉業 《送杜公弢武歸浦口》詩:“牀頭真訣幸猶在,肘後《陰符》復何有。”

揣摩

悉心探求

我始終揣摩不透他的意思

詩詞推薦

過蘇季子故里原文_過蘇季子故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