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懿彼三同鳥,玩茲上九辭。
陵終莫之勝,羽可用為儀。
胎產則誠幻,天沖或有時。
去容郭瑀指,來必季卿隨。
鳧乙任呼耳,毳毛豈恃其。
稻梁原得致,矰繳底須施。
薄漢雁斯後,載旌騎早知。
寄言觀國者,尚勵賁來思。
詩詞問答
問:《賦得鴻漸於陸(得時字五言八韻江寧試士子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一
2. 得時字五言八韻江寧試士子題
參考注釋
三同
(1).指同年生,同榜及第,同為館職。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 章子厚 與 晁 秘監 美叔 ,同生乙亥年,同榜及第,又同為館職,常以‘三同’相呼。 元祐 間, 子厚 有詩云:‘寄語三同 晁秘監 ’,寄語乃謂此也。”
(2).指幹部和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三六章:“ 劉大柱 笑眯了眼睛,替妹妹介紹道:‘這是 馮均 同志,在我家三同的。’” 陳卓乾 《兩顆流彈》:“ 王書記 作了幾點指示:要加強三同,做貧僱農的知心朋友。”
上九
(1).《易》卦在第六位的陽爻叫上九。《易·乾》:“上九:亢龍,有悔。”《文言》釋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2).喻道德學問最高的人。 黃節 《李氏<焚書>跋》:“ 龍谿 之學一傳而為 何心隱 ,再傳而為 卓吾 。故 卓吾 論 心隱 ,尊以為上九大人。”
(3).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古稱上九。《太平御覽》卷九九一引 晉 周處 《風土記》:“俗尚九月九日,謂為上九。”
(4).古以農曆每月二十九日為上九。參見“ 下九 ”。
天沖
星名。《晉書·天文志中》:“七曰天衝,出如人,蒼衣赤頭,不動。見則臣謀主,武卒發,天子亡。”
有時
(1).有時候。表示間或不定。《周禮·考工記·序》:“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 唐 張喬 《滕王閣》詩:“疊浪有時有,閒雲無日無。”《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心裡反悔 鳳翔 多了 焦 家這件事,卻也有時念及,心上有些遣不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從一個遊樂場帶到另一個遊樂場,有時坐下來看一陣,有時站在那裡停一會。”
(2).謂有如願之時。 唐 李白 《行路難》詩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 劉雲 《婕妤怨》詩:“秋扇尚有時,妾身永微賤!”
鳧乙
《南齊書·高逸傳·顧歡》:“昔有鴻飛天首,積遠難亮。 越 人以為鳬, 楚 人以為乙,人自 楚 越 ,鴻常一耳。”乙,燕子。因以“鳧乙”並稱,比喻對事物認識不清,各執己見。 南朝 齊 張融 《答周顒書》:“皇有三而道無二,鳧乙之交,定者鴻乎,吾所以直其繩矣。”
毳毛
鳥獸所生細密之毛。《周禮·天官·掌皮》:“共其毳毛為氈,以待邦事。” 鄭玄 註:“毳毛,毛細縟者。”《漢書·晁錯傳》:“夫 胡 貉 之地……鳥獸毳毛,其性能寒。” 清 曹寅 《小遊仙》詩之八:“毳毛伐盡浥清寒,自縛茅龍上石壇。”
矰繳
(1).系有絲繩、弋射飛鳥的短箭。 晉 陶潛 《歸鳥》詩:“晨風清興,好音時交;矰繳奚施,已卷安勞。” 程善之 《贈陳子松藤》詩:“有時化作比翼禽,無奈矰繳長相尋。”
(2).比喻暗害人的手段。《後漢書·袁紹傳》:“加其細政苛慘,科防互設,矰繳充蹊,阬穽塞路。”《舊唐書·長孫無忌傳》:“嗟憂患之易結,嘆矰繳之難違。” 清 吳偉業 《哭志行》詩:“要路示指蹤,黨人罹矰繳。”
底須
何須;何必。 元 許有壬 《摸魚子·和明初韻》詞:“傾緑醑,底須按樂天池上《霓裳》譜!”《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過,底須愁悶。” 清 孫致彌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園居即事抒懷》詩:“遮莫文章供齒頰,底須愁病減腰圍。”
早知
對未來事件能超常預知的現象
寄言
(1).猶寄語、帶信。《楚辭·九章·思美人》:“願寄言於浮雲兮,遇 豐隆 而不將。” 唐 元稹 《遣興》詩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東西跳。” 明 袁宏道 《祝雨》詩:“寄言行雨兒,莫下山頭去。”
(2).謂把某種思想感情寄托在詩文之中。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序:“是故復之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宋書·謝靈運傳論》:“自 建武 暨乎 義熙 ,歷載將百,雖綴響聯辭,波屬雲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麗之辭,無聞焉耳。”
觀國
指觀察國情。引申為從政。《易·觀》:“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宋書·孝武帝紀》:“內難甫康,政訓未洽,衣食有仍耗之弊,選造無觀國之美。”《隨園詩話補遺》卷四引 清 鄭德基 《贈隱者》詩:“讀書豈必皆觀國,學佛何須定出家。”
來思
《詩·小雅·採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又《出車》:“今我來思,雨雪載塗。” 朱熹 集傳:“《採薇》之所謂來,戍畢時也。此詩之所謂來,歸而在道時也。” 高亨 註:“思,語氣詞。”後以“來思”表示回來、歸來的意思。 宋 辛棄疾 《婆羅門引·用韻別郭逢道》詞:“見君何日,待瓊林、宴罷醉歸時。人爭看、寶馬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