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三賢祠

作者:祁順 朝代:明代

新建三賢祠原文

古人貴脩德,德立名不朽。

其次功與言,亦足垂永久。

吾鄉才士相後先,就中磊落推三賢。

生平德行已無玷,功業文章皆可傳。

魯論一編日星煥,竹隱名高出宸翰。

流風不泯在人心,肇建新祠近黌泮。

梅外先生能繼之,窮達弗貳心無私。

片言利澤被鄉邑,崇德報功仍有祠。

邇來復愛琴軒老,善政雄辭總稱好。

儀刑併入此堂中,先後三人同一道。

鄉邑遺芳儼若存,能敦風化勵斯文。

山川淑氣鍾才傑,接武還當不乏人。

詩詞問答

問:新建三賢祠的作者是誰?答:祁順
問:新建三賢祠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祁順的名句有哪些?答:祁順名句大全

注釋

1. 舊祠竹隱、梅外二公,久廢。天順間,邑宰吳中復以琴軒陳公列為三賢。

參考注釋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脩德

修養德行。 宋 陳亮 《問答上》:“方三代之衰,聞諸侯脩德以興矣,未聞崛起草野而皆有南面稱孤之心也。”《宋史·樂志五》:“《雲漢》之詩,興於 宣王 ,歌之者取其脩德禳災,以和陰陽之義。”

立名

(1).樹立名聲。《史記·伯夷列傳》:“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實》:“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剛正》:“汝若事君盡忠,立名千載,吾死不恨焉。” 清 龍啟瑞 《宋伯姬論》:“有聞而慕之者,將殘身以立名。”

(2).命名;建立名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蓋羣論立名,始於茲矣。” 章炳麟 《文學說例》:“及其立名借字,則社會已開,必在 虞 夏 以後也。”

不朽

存在於人類的記憶或記載中

人類願望通過他的行動而不朽,這是建立金字塔的特徵

其次

(1) 在時間、地點或次序方面鄰接或緊接發生的

首先改革管理制度,其次再考慮人選問題

(2) 然後就;隨之立即就;接著又

先參觀生產車間,其次參觀幼稚園

(3) 第二地

內容是主要的,形式還在其次

(4) 次第在後的,較前差一等的

其次伐交。——《孫子·謀攻》

其次伐兵。

其次利道之。——《史記·貨殖列傳》

其次教誨之。

永久

(1) 歷時長久

永久不安定下來的燭光

(2) 無休止;永遠

身後的永久痛苦

才士

有才德之士;有才華的人。《莊子·天下》:“雖然, 墨子 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捨也,才士也夫!” 晉 葛洪 《抱朴子·尚博》:“百家之言,雖有步起,皆出碩儒之思,成才士之手。” 宋 范仲淹 《上張右丞書》:“天下才士,莫不稽顙,仰望光明。” 清 趙翼 《甌北詩話·七言律》:“自《古詩十九首》以五言傳,柏梁以七言傳,於是才士專以五七言為詩。” 章炳麟 《辨詩》:“ 魏文侯 聽今樂則不知倦,古樂則臥;故知數極而遷,雖才士弗能以為美。”

相後

謂前後相隔。 宋 曾鞏 《上杜相公書》:“地之相去也千里,世之相後也千載,尚慕而欲見之,況同其時過其門墻之下也歟!”

就中

(1) 從中;居中

就中調停

(2) 其中

這件事是他們三個乾的,就中老李乾的最多

磊落

(1) 壯大的樣子

稱為混世魔,磊落凶模樣。——《西遊記》

(2) 光明正大,是非分明的態度和堅決遵循很高的道德標準行事

胸懷磊落

光明磊落

三賢

(1).佛教語。指十住、十行、十迴向。 唐 李邕 《嶽麓寺碑》:“四行樂而不取,三賢登而更遷。”《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變文》:“越三賢,超十地,福德周圓入佛位。”參見“ 三賢十聖 ”。

(2).三個賢人。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 方魁 與同榜 方登 、 方吉 ,皆 唐 詩人缺唇處士 方乾 之後,與 嚴子陵 、 范文正公 為釣臺三賢。” 明 瞿佑 《歸田詩話·樂天晚年》:“ 樂天 連為 杭 蘇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 杭 則有三賢堂,併 林和靖 、 蘇東坡 祠之。” 沉礪 《展張蒼水墓》詩:“ 於 墓 岳 祠分鼎足, 西湖 一勺峙三賢。”

生平

(1) 人的整個生活過程,一生

作者生平事跡

汝之生平,吾已作傳。——清· 袁枚《祭妹文》

(2) 有生以來

生平最大的安慰是得到人們的信任

因念黃山當生平奇覽。——明· 徐宏祖《游黃山記》

德行

譏諷人的話,表示瞧不起別人的儀容、舉止、行為、作風等用此詞

你看他那個德行

無玷

沒有瑕疵;不受玷污。 晉 王該 《日燭》:“爰有五德無玷,十淑道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攸 素有德業,言行無玷。” 唐 白居易 《祭故贈婕妤孟氏文》:“修令顏以顧德,蘭幽有香;守明節而保身,玉潔無玷。”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魁元再甲子》:“榮哀始終,名德無玷。”

業文

從事文事。 宋 王禹偁 《監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銘》:“服闋業文,不捨晝夜。” 宋 王安石 《答錢公輔學士書》:“孰有五子而無七孫者乎?七孫業文有可道,固不宜略。若皆兒童,賢不肖未可知,列之於義何當也?”

可傳

(1).可以傳後;可以傳授。《禮記·檀弓上》:“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踴有節。”《莊子·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

(2).可以流傳。 唐 韓愈 《謝自然詩》:“皆雲神仙事,灼灼信可傳。”

魯論

即《魯論語》。《論語》的 漢 代傳本之一。相傳為 魯 人所傳,是今本《論語》的來源之一。《漢書·藝文志》:“傳《魯論語》者, 常山 都尉 龔奮 、 長信 少府 夏侯勝 、丞相 韋賢 魯扶卿 、前將軍 蕭望之 、 安昌侯 張禹 ,皆名家。 張氏 最後而行於世。” 唐 陸德明 《<經典釋文>序錄》:“ 漢 興,傳者則有三家,《魯論語》者, 魯 人所傳,即今所行篇次是也。”按,三家指傳《魯論語》、《齊論語》、《古文論語》三家。 張禹 所傳《論語》,以《魯論》為本,既傳於世,故後世又稱《論語》為《魯論》。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五:“ 愈 ( 韓愈 )既死, 籍 ( 張籍 )祭詩有‘《魯論》未訖注,手跡今微茫’,則知 愈 晚年嘗註《論語》未訖而絶筆。” 明 吳騏 《塞下曲》:“為言侍子今無恙,初在京師讀《魯論》。” 清 趙翼 《午睡》詩:“少小讀《魯論》,晝寢懲昏頽。”

名高

崇高的聲譽;名聲顯著。《韓非子·說難》:“所説出於為名高者也,而説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往者 毛孝先 、 崔季珪 等用事,貴清素之士,於時皆變易車服以求名高。” 宋 蘇軾 《和劉道原詠史》:“名高不朽終安用,日飲無何計亦良。”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乃學其講道學,聚徒眾,收門生,以博名高,圖富貴。”

宸翰

帝王的墨跡。 唐 沉佺期 《立春日內出彩花應制》詩:“花迎宸翰發,葉待御筵披。”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一:“我 淵聖皇帝 居東宮日,親灑宸翰,畫 唐 十八學士,並書姓名序贊,以賜宮僚。”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 避暑山莊 前後七十二景,匾對皆先朝宸翰, 高宗 御筆尤多。”

流風

(1).前代流傳下來的風氣。多指好的風氣。《孟子·公孫丑上》:“ 紂 之去 武丁 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 宋 葉適 《祭石似之文》:“初美俗之願成,扶眾俊以濟艱;及流風之欲泯,忌獨潔之勝頑。” 鄭振鐸 《文學雜論·譴責小說》:“這個時候,小說真成了譴責的工具,小說家真成為人家隱事的偵探者與揭發者了。其流風至今而未衰。”

(2).隨風流行。《楚辭·九章·悲迴風》:“凌 * 而流風兮,託 彭鹹 之所居。” 洪興祖 補註:“言乘風波而流行也。” 漢 張衡 《南都賦》:“彈琴擫籥,流風徘徊。”

(3).疾風;長風。 漢 司馬相如 《美人賦》:“流風慘冽,素雪飄零。” 唐 李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流風入座飄歌扇,瀑水當階濺舞衣。” 郭沫若 《登閱江樓懷葉挺及獨立團諸同志》詩:“ 閲江樓 上流風遠,心繞 延河 烈士園。”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願望等

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 良心

肇建

創建;始創。 晉 應貞 《晉武帝華林園集詩》:“悠悠太上,民之厥初;皇極肇建,彝倫攸敷;五德更運,膺籙受符。”《資治通鑑·晉元帝建武元年》:“今王業肇建,萬物權輿。” 明 羅汝敬 《<覆瓿集>序》:“人皆知先生之事, 高皇帝 能盡其心,又不知天以先生輔佐聖神肇建鴻圖者,唯在於道。” 梁啓超 《亞洲地理大勢論》:“號稱世界最古之國,如 印度 ,如 中華 ,如 猶太 ,如 敘利亞 ,無一非此土之肇建也。”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窮達

困頓與顯達。《墨子·非儒下》:“窮達、賞罰、幸否,有極,人之知力,不能為焉。” 漢 王粲 《登樓賦》:“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宋 王禹偁 《寄主客安員外》詩:“窮達君雖了,沉淪我亦傷。”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長素 固云:窮達一節,不變塞焉。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貳心

異心;不忠實。《左傳·成公八年》:“是以諸侯懷德畏討,無有貳心。” 宋 司馬光 《評漢高祖斬丁公》:“天下既定,姦不乾正,盡節者賞,貳心者誅。” 清 陳樹德 《黃陶庵先生年譜》:“主僧 無等 奉茶畢,曰:‘君進士,猶未服官,可以無死。’先生曰:‘城亡與亡,豈以出處貳心!’” 章炳麟 《訄書·哀清史》:“ 錢謙益 與 馮銓 ,其貳心一也;一思 明 ,一忘 明 ,則惡名歸於思 明 者。”

無私

(1) 不只是顧自己的利益

無私奉獻

(2) 沒有私心

片言

簡短的文字或語言

利澤

利益恩澤。《莊子·天運》:“利澤施於萬世,天下莫知也。” 成玄英 疏:“有利益恩澤,惠潤羣生。”《漢書·景帝紀》:“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 宋 梅堯臣 《依韻奉和永叔感興》詩之三:“利澤欲及時,唯恐不行遠。” 游國恩 《周總理逝世一周年紀念敬賦》詩:“身繫安危久,人歌利澤深。”

鄉邑

(1).上古指鄉遂的城邑。猶鄉里。《周禮·地官·鄉師》:“以司徒之大旗,致眾庶而陳之,以旗物辨鄉邑,而治其政令刑禁。” 鄭玄 註:“邑猶里也。” 孫詒讓 正義:“此鄉邑亦猶言鄉里。凡六鄉五比為閭,則聚居為城邑,猶之里宰。六遂之邑為五鄰聚居。《小司徒》都鄙之邑為四井聚居也。然則辨鄉邑者謂即六鄉之眾而辨其某鄉某邑耳。”《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慈惠而有理者,使是掌鄉邑而治父子。” 盧辯 註:“鄉,鄉遂。邑,公邑。”

(2). 秦 漢 以後多指縣以下的小鎮。《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噲 以相國擊 盧綰 ,破其丞相 抵薊 南,定 燕 地凡縣十八,鄉邑五十一。” 漢 張衡 《西京賦》:“郊甸之內,鄉邑殷賑。” 梁啓超 《新史學·史學之界說》:“夫欲求人類進化之真相,必當合人類全體而比較之,通古今文野之界而觀察之,內自鄉邑之法團,外至五洲之全局……何一而非客觀所當取材者?”

(3).家鄉,故里。《墨子·號令》:“發候,必使鄉邑忠信善重士。有親戚妻子,厚奉資之。”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唐 韓愈 《桃源圖》詩:“初來猶自念鄉邑,歲久此地還成家。” 清 方苞 《讀經解》:“而承其學者,復以教於鄉邑,各自為方,不能相通。”

(4).同鄉。《周書·馮遷傳》:“﹝ 遷 ﹞唯以謙恭接待鄉邑,人無怨者。”《南史·王懿傳》:“北土重同姓,並謂之骨肉,有遠相投者,莫不竭力營贍。若有一人不至者,以為不義,不為鄉邑所容。” 明 李東陽 《貞則堂詩》:“憶昔歸夫君,君家妾鄉邑。”

崇德報功

封拜賞賜有德有功的人。《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 孔 傳:“有德尊以爵,有功報以祿。” 唐 楊炯 《唐恆州刺史王公神道碑》:“考於 周 典,崇德報功;稽於《春秋》,策勛舍爵。” 清 唐甄 《潛書·善任》:“古者列爵惟五,所以崇德報功。”

來復

(1).往還,去而復來。語見《易·復》,謂陽氣經七日已由剝盡而開始復生。後因以稱陽氣始生。《三國演義》第四九回:“ 操 ( 曹操 )笑曰:‘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十一月·時品》:“欣一陽之來復,遂萬有以萌生。”

(2).一星期是七天,舊時因又稱一周為一來復,星期日為來復日。

(3).回復,回來。 唐 李復言 《續幽怪錄·蘇州客》:“客曰:‘吾攜過嶺,方敢來復。’”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三:“母親!我童心已完全來復了。”

(4).來回反覆,一遍又一遍。 蕭紅 《生死場》一二:“她不再理睬一下那些紙片,丟在腳下來復的亂踏。”

(5).英文rifle的譯音。指炮筒、槍管中的來複線。即膛線。 嚴復 《救亡決論》:“不知曲綫力學之理,則無以盡炮準來復之用。”

政雄

指傑出的政治人物。 李大釗 《物質運動與道德運動》:“因為從前的殖民部是一個閒部, 張伯倫 是一代政雄,何以選這閒部?”

總稱

總的稱謂。 金 王若虛 《五經辨惑上》:“夫妻者所以對夫嫡配之總稱也,婦人者所以對男子女子之總稱也。” 章炳麟 《國故論衡·文學總略》:“ 董仲舒 雲‘《春秋》文成數萬’,兼彼經傳,總稱為文。” 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戰士和祖國》:“‘祖國’呵,可見你是一切神聖美麗的東西的總稱!”

儀刑

(1) 效法;法式

儀刑文王,萬邦作孚。——《詩·大雅·文王》

(2) 朱熹集傳:“儀,象;刑,法。”

(3) 典範,典型

併入

(1) 把個人或一個團體歸入較大的單位或團體中去

把聯邦德國師團併入大西洋防務體系

(2) 和已經存在著的東西相合併

乙液併入甲液呈色的複雜化學過程

先後

(1) 先和後;早和晚

人來的不少,但總要分個先後

(2) 前後相繼;陸續地;接連地

她先後去了美國、英國和德國求學

一道

一起

遺芳

(1).指寒冬季節百花凋謝後遺留下來的香花芳草,如蘭花、菊花、梅花等。《楚辭·遠遊》:“誰可與玩斯遺芳兮,晨鄉風而舒情。” 王逸 註:“‘斯遺芳’一本作‘此芳草’。” 晉 陸雲 《九愍》:“握遺芳而自玩,挹浩露於蘭林。” 宋 王十朋 《州宅即事》詩:“泉南古州宅,草木有遺芳。”《紅樓夢》第八七回:“猶記‘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之句,未嘗不嘆冷節遺芳,如吾兩人也。”

(2).遺留的芳香。《文選·曹植<七啟>》:“紫蘭丹椒,施和必節,滋味既殊,遺芳射越。” 李善 註:“《上林賦》曰:‘眾香發越。’ 郭璞 曰:‘香氣射散也。’” 晉 張華 《遊獵篇》:“燔炙播遺芳,金觴浮素蟻。” 宋 朱熹 《社後一日作》詩:“尚論千載前,簡編有遺芳。”

(3).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 林宗 存為一世之所式,沒則遺芳永播。” 唐 李商隱 《題道靖院》詩:“獨坐遺芳成故事,褰帷舊貌似 元君 。” 明 宋濂 《雙桂軒記》:“今逢聖時,復嗜學不厭,思學趾前人遺芳。”

(4).猶遺墨。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狀》:“傳信克備其遺芳,考行敢徵於故事。” 清 吳定 《祭何生文》:“側望子榻,遺芳靜嘉,詩書肆好,塵垢新加。”

儼若

(1).恭敬貌。語出《禮記·曲禮上》:“毋不敬,儼若思。” 晉 葛洪 《抱朴子·譏惑》:“故儼若冠於《曲禮》,望貌首於五事,出門有見賓之肅,閒居有敬獨之戒。” 宋 范仲淹 《君以民為體賦》:“心和則其體儼若,君惠則其民晏如。”

(2).宛若,好象。《西京雜記》卷三:“復鑄銅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築笙各有所執,皆綴花采,儼若生人。”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小西天》:“ 石經山 峰巒秀拔,儼若 天竺 ,因謂‘小西天’。” 蕭紅 《夏夜》:“她依著一株花枝,花枝的影子抹上牆去,那樣她儼若睡在荷葉上。”

風化

(1) 教育感化;風俗教育

盛揖攘之容,以風化天下。——《漢書·禮樂志》

至今民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賢長吏,嗇夫、三老、孝弟受其恥。——《漢書·韓延壽傳》

(2) 岩石或建築物等因日曬雨淋而受到侵蝕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溫文爾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山川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

淑氣

(1).溫和之氣。 晉 陸機 《悲哉行》:“蕙草饒淑氣,時鳥多好音。” 唐 柳道倫 《賦得春風扇微和》:“青陽初入律,淑氣應春風。” 宋 朱淑真 《冬至》詩:“黃鐘應律好風吹,陰伏陽升淑氣回。”《白雪遺音·馬頭調·消魂二月》:“消魂二月春光明媚,淑氣陣陣催。”

(2).指天地間神靈之氣。《舊唐書·音樂志四》:“祥符淑氣,慶集柔明。” 明 鄭仲夔 《耳新·藹吉》:“勁骨幹霄,品業兼擅,非鍾川岳之淑氣者不能。”

才傑

傑出的人才。《晉書·文苑傳序》:“至於 吉甫 、 太沖 、 江 右之才傑; 曹毗 、 庾闡 ,中興之時秀。” 宋 陸游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詩:“世間才傑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清 薛福成 《保薦使才疏》:“以 中國 幅員之廣,聰明才傑之多,誠令導之以有恆,養之以漸庸,詎不能勵彼豪儁,宏此遠謨。”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乏人

(1).指缺少人才。《漢書·爰盎傳》:“今 漢 雖乏人,陛下獨奈何與刀鋸之餘共載!” 金 元好問 《李君神道碑》:“ 景純 大為奬異,謂君言:吾子必名世,吾鄉為不乏人矣。”

(2).不中用的人。《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二回:“不但 靚雲 師弟不能來,恐怕連我這樣的乏人,只好下鄉去哩!” 魯迅 《華蓋集·我的“籍”和“系”》:“從此這一個辦法便成為八面鋒,殺掉了許多乏人和白痴。”

詩詞推薦

  • 種菘

    方岳宋代〕老圃相傳秋後菘,磚爐石銚一年冬。寧知遲種遲於我,又見南薰上番風。
  • 宿曹溪方丈

    岑用賓明代〕蘭若隱珠林,窗虛月半陰。僧開蓮閣曉,客戀草堂深。塔影連雲影,鍾音和梵音。溪流留演偈,一切本無心。
  • 盛京宰單州武城縣

    楊億宋代〕子男印綬諸侯秩,鄒魯閭淨太古風。兔苑勝游拋霰雪,琴台善政繼絲桐。征途朔吹貂裘暖,祖席清歌蟻酒空。令弟
  • 第八十六國師侍者頌

    釋義青宋代〕國師喚侍者,重言不當吃。他耳又不聾,自又無處雪。
  • 眉州民為張琳歌(題擬)

    佚名唐代〕前有章仇後張公,疏決水利粳稻豐。南陽杜詩不可同,何不用之代天工。
  • 答提點綱馬驛程劉修武二首

    楊萬里宋代〕解道征鴻數字秋,清於雪碗映冰甌。老來筆底心無毒,交割風光與子休。
    新建三賢祠原文_新建三賢祠的賞析_古詩文
  • 德惟侍者巡

    釋智愚宋代〕岩桂初飄好問津,軟風輕結露華新。諸方不用多招手,自有尋香逐臭人。
    新建三賢祠原文_新建三賢祠的賞析_古詩文
  • 青玉案

    周紫芝宋代〕梅花落盡人誰管。暗淒斷、傷春眼。雪後平蕪春尚淺。一簪華發,滿襟離恨,羞作東風伴。斗花小斛蘭芽短。猶是
    新建三賢祠原文_新建三賢祠的賞析_古詩文
  • 李處道都曹丈輓詞

    張耒宋代〕淒涼正始後,尚復有斯人。慟哭亦云已,傷心難重陳。傳家雙令器,懷德萬遺民。尚想典刑在,蕭然老鶴身。
  • 王嵒宋代〕高僧慣來看,踏破綠苔紋。
  • 偈頌一百零三首·其六十七

    釋月澗宋代〕八十樵翁無賴查,芭鞋踏破亂山霞。那知一跡不到處,別有葛洪仙處家。
  • 次韻奉和錢穆父蔣潁叔王仲至詩四首

    蘇軾宋代〕見和西湖月下聽琴謖謖松下風,藹藹壠上雲。聊將竊比我,不堪持寄君。半生寓軒冕,一笑當琴尊。良辰飲文字,
  • 池亭夜賦

    陸游宋代〕池上小亭幽,清宵秉燭游。荷盤時瀉露,螢火早知秋。有感歲時速,無聲河漢流。殊方不堪住,歸夢繞滄洲。
    新建三賢祠原文_新建三賢祠的賞析_古詩文
  • 鶴聯句

    歐陽修宋代〕上霄琴降靈氣,琴鍾此千年禽。幽閒靖節琴,孤高伯夷心。頡頻紫霄垠,飄颻滄浪潯。岳湛有仙姿,鈞韶無俗音。
  • 筆架山

    辛好禮宋代〕清秋山水無不宜,筆架之峰天下奇。高蟠斗極鳥先卻,幽測珠光龍未知。天清鐘磬度霄轉,月黑星河當戶垂。卻念
  • 田居四時·其一

    釋道潛宋代〕原隰春風暖,池塘雁北翔。曉耕雲塢潤,午飯野芹香。燕子依茅棟,花枝過土牆。東阡與南陌,生事日皇皇。
  • 小重山

    吳潛宋代〕溪上秋來晚更宜。夕陽西下處,碧雲堆。誰家舟子採蓮歸。雙白鷺,驚起背人飛。煙水漸淒迷。漁燈三數點,乍明
    新建三賢祠原文_新建三賢祠的賞析_古詩文
  • 石時亨飽山閣

    樓鑰宋代〕層層得好山,是處足飽看。君真樂山者,心地尤平寬。生長山水縣,慣見青巑岏。築室欲飫賞,憑虛著危欄。天亦
  • 秋日遣懷

    陸游宋代〕秋夜坐東窗,殘雨時一滴。四壁無人聲,心境兩虛寂。吾方游物初,超然謝形役。一毫儻未盡,何往非勍敵。
  • 蘇軾宋代〕翠壁下無路,何年雷雨穿。光搖岩上寺,深到影中天。我欲然犀看,龍應抱寶眠。誰能孤石上,危坐試僧禪。
    新建三賢祠原文_新建三賢祠的賞析_古詩文
新建三賢祠原文_新建三賢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