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圖原文
芙容插青天,天近可倚杵。
樓觀棲曾厓,日月出其下。
地無凡草木,人是靈仙侶。
蒼龍守重關,皓鶴戲玄渚。
璚林何蕭森,瑤草亦蕃廡。
天人道固殊,肸蠁自今古。
卑高雖遼絕,臨制足官府。
吾聞昆崙顛,其上有縣圃。
此圖無乃是,茲理詎無取。
詩詞問答
問:仙山圖的作者是誰?答:釋妙聲
問:仙山圖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釋妙聲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妙聲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青天
(1) 蔚藍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倚杵
古代讖緯家言,謂若干年後天地將變得相近,立杵於地可倚於天。《初學記》卷一引《河圖挺佐輔》:“百世之後,地高天下,不風不雨,不寒不暑……如此千歲之後而天可倚杵,洶洶隆隆,曾莫知其始終。”《古微書》卷十六引《易筮類謀》:“天卑地高,雷讙公行。星晝奔,蜺夜闇無光。上無乾,下無常,天地昧昧履踐冰。民衣霧,主吸霜,閒可倚杵於何藏。”原註:“天卑地高,天地相去,其閒才可倚一杵耳。” 唐 楊炯 《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恐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王國維 《遊仙》詩:“如蓋青天倚杵低,方流玉水旋成泥。”
樓觀
泛指樓殿之類的高大建築物。《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 漢 鄭玄 註:“高明,謂樓觀也。”《後漢書·宦者傳·單超》:“其後四侯轉橫……皆競起第宅,樓觀壯麗,窮極伎巧。” 宋 辛棄疾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詞:“樓觀纔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城邑如棋局,東則 岳神山 如屏,青松翠柏間隱隱有樓觀。”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靈仙
神仙。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涉海則有 方丈 、 蓬萊 ,登入則有 四明 、 天台 ,皆玄聖之所游化,靈仙之所窟宅。” 唐 張說 《岳陽石門墨山二山相連有禪堂觀天下絕景》詩:“藥妙靈仙寶,境華巖壑選。” 宋 范仲淹 《太清宮九詠》序:“覽靈仙之區,異其八物。益以宮題,而成九詠。”
蒼龍
(1)
(2) 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合稱
(3) 太歲星,古時以為凶神,今比喻極其兇惡的人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毛 * 《清平樂·六盤山》
重關
險要的關塞。 康有為 《過虎門》詩:“ 粵 海重關二虎尊,萬龍轟鬭事何存?”
(1).層層的宮殿門或屋門。 漢 王充 《論衡·雷虛》:“王者居重關之內,則天之神宜在隱匿之中。王者居宮室之內,則天亦有太微、紫宮、軒轅、文昌之坐。” 唐 李嘉祐 《送陸士倫宰義興》詩:“知君日清浄,無事掩重關。” 明 邊貢 《再送王文熙》詩:“明發不在茲,重關為誰掩。” 清 顧炎武 《元日》詩:“肅然至殿門,雙扉護重關。”參見“ 重門 ”。
(2).兩道閉門的橫木。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明 汪道昆 《洛水悲》:“美女嬌且閒,高門結重關。”
(3).謂重深的關塞。 唐 虞世南 《從軍行》之一:“馬凍重關冷,輪摧九折危。” 清 侯方域 《定鼎說》:“山河四塞, 崤 函 重關。” 清 錢良擇 《關山道中》詩:“於役方知行路難,兼程莽莽過重關。”
(4).佛教語。謂悟道的難關。《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 釋迦 關無窮之業,拔重關之險。”
鶴戲
模仿鶴的動作進行健身活動。 宋 張問 《耆英會》詩:“芝田鶴戲調形健,蓮葉龜游納息勻。”
玄渚
(1).深池。
(2).水中洲渚。《文選·陸機<赴洛詩>之一》:“南望泣玄渚,北邁涉長林。” 呂延濟 註:“玄渚,江中洲渚也。”
蕭森
(1).草木茂密貌。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蕭森。” 宋 司馬光 《又和董氏東園檜屏石床》:“密葉蕭森翠幕紆,蹔來猶恨不長居。” 明 何景明 《懷化驛芭蕉》詩:“孟夏日初赫,蕭森蔽炎光。”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
(2).草木凋零衰敗貌。 唐 張九齡 《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詩:“江城何寂歷,秋樹亦蕭森。” 宋 陸游 《秋思絕句》:“一片雲深更作陰,東軒草樹共蕭森。”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國後園》詩之二:“天空遠水明秋岸,梧葉蕭森楓樹殘。” 魯迅 《無題》詩:“風波一浩蕩,花樹已蕭森。”
(3).陰森。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一:“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 巫峽 氣蕭森。” 寧調元 《游白雲歸感賦四律並柬同游諸子》:“夜氣蕭森十里堤,出門可有上天梯。” 徐遲 《入峽記》:“ 巫山 突然挺立兩側,何止十二峰。陽光被奪,氣象蕭森。”
瑤草
(1).傳說中的香草。 漢 東方朔 《與友人書》:“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 唐 李賀 《天上謠》:“ 王子 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魯迅 《墳·雜憶》:“我當時的意思……並不是從什麼‘藝術之宮’里伸出手來,拔了海外的奇花瑤草,來移植在 華 國的藝苑。”
(2).泛指珍美的草。《文選·江淹<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詩》:“瑤草正翕赩,玉樹信蔥青。” 呂向 註:“瑤草、玉樹,皆美言之。” 金 元好問 《春風來》詩:“春風來時瑤草芳,緑池珠樹宿鴛鴦。” 明 袁中道 《武當》詩之二:“ 秦 敦 漢 鼎存膚骨,瑤草瓊枝作鬘鬟。”
(3).被雪覆蓋的草。 宋 蘇軾 《蔡州道遇雪》詩:“三徑瑤草合,一缾井花溫。” 清 汪懋麟 《人日同諸子游平山堂大雪驟至》詩:“喜勝褰瑤草,狂思倒葛巾。”
蕃廡
茂盛。《書·洪範》:“曰時五者(雨、暘、燠、寒、風)來備,各以其敘,庶草蕃廡。” 漢 張衡 《東京賦》:“草木蕃廡,鳥獸阜滋。” 宋 司馬光 《秋懷呈范景仁》詩之一:“草木正蕃廡,孰知天地秋。” 清 趙翼 《即目》詩:“百草皆蕃廡,緣知暑已深。”
天人
(1) 天和人;天象和人事
天人之際
天人合一
(2) 仙人;神人;才能或容貌出眾的人
(3) 特指天子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遼絕
(1).遙遠。 南朝 梁 柳惲 《贈吳均》詩之二:“關候曰遼絶,如何附行旅。” 宋 蔡襄 《荔枝譜》:“﹝荔枝﹞其於果品卓然第一,然性畏高寒,不堪移植,而又道里遼絶,曾不得班於盧橘江橙之右。” 元 劉敏中 《丞相順德忠獻王碑》:“王謂 山嶠 小夷,去中國遼絶。”
(2).相去甚遠,懸殊。《南史·謝晦傳》:“ 安仁 、 士衡 才為一時之冠,方之 公閭 ,本自遼絶。”《新唐書·劉洎傳》:“帝王之與臣庶,聖哲之與庸愚,等級遼絶,勢不倫擬。”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三:“豈酒有美惡,價不同歟?抑何其遼絶邪!”
(3).遠隔。《朱子語類》卷一三四:“古時君臣都易得相親,天下有天下之君臣,一國有一國之君臣,自 秦 漢 以來,便都遼絶。”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夢繞親闈,愁深旅邸,那堪音信遼絶。” 明 馮夢龍 《新灌園·計匿王嗣》:“ 法章 自到 莒州 ,朝中音問遼絶。”
(4).久遠。 晉 王嘉 《拾遺記·殷湯》:“至 師延 精述陰陽,曉明象緯,莫測其為人。世載遼絶,而或出或隱。”
(5).高遠貌。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 比干 之以仁義兮,緬遼絶以不羣。”
臨制
(1).監臨控制。《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當今陛下臨制天下,一齊海內,汎愛蒸庶,布德施惠。”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德既不能綏懷,威又不能臨制。” 宋 陳師道 《上曾樞密書》:“故某嘗謂虜既弱矣,不復能抗中國,宜稍存立,使假威命以臨制部族,壓服姦豪。”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今以 滿洲 五百萬人,臨制 漢 族四萬萬人而有餘者,獨以腐敗之成法,愚弄之、錮塞之耳。”
(2).指皇后臨朝稱制。《後漢書·皇后紀論》:“ 漢 世皇后無謚,皆因帝謚以為稱。雖 呂氏 專政, 上官 臨制,亦無殊號。”
官府
(1) 舊指地方國家行政機關
他這件官司並無難斷之處,從前的官府,都因礙著臉面,所以如此。——《紅樓夢》
(2) 舊稱封建官吏
俄而大轎抬著一個烏帽猩袍的官府過去。——《紅樓夢》
縣圃
傳說中神仙居處,在 崑崙山 頂。亦泛指仙境。《穆天子傳》卷二:“天子五日觀於春山之上,乃為銘跡於 縣圃 之上,以詔後世。” 漢 揚雄 《甘泉賦》:“配帝居之 縣圃 兮,象 泰壹 之威神。”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三墳補逸下》:“先王所謂 縣圃 之文,不過如 秦 漢 所謂 上林 胡苑 ,所記鳥獸雖眾,皆人世所常有。”參見“ 玄圃 ”。
無乃
表示委婉反問。不是;豈不是
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
無乃不可乎。——《左傳·僖公三十二》
無取
(1).不取為己有。《孟子·離婁下》:“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東觀漢記·張堪傳》:“時 述 珍寳珠玉,委積無數, 堪 録簿上官,秋毫無取。”
(2).不足取。 晉 王謐 《重答桓太尉書》:“自謂擬心宗轍,其理難尚,非謂禮拜之事,便為無取也。” 唐 杜甫 《湘江宴餞裴二端公赴道州》詩:“盛名富事業,無取媿高賢。” 浦起龍 心解:“無取,謂一無足取。” 宋 秦觀 《王儉論》:“大節喪矣,雖有一時之美,一日之長,足以夸污世而矯流俗,君子無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