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湖泛舟至萬壽山即景雜詠·其三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宛轉長堤夾鏡臨,六橋一帶雅宜尋。

景明樓畔青青柳,未見含煙早鎖陰。

詩詞問答

問:《昆明湖泛舟至萬壽山即景雜詠·其三》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三

參考注釋

宛轉

(1) 圓場;圓成

店主八折了五兩銀子,沒處取討,索性做個宛轉。——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2) 輾轉

路宛轉石間。——《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宛轉而不臥

(3) 婉轉

夾鏡

形容雙目明亮如鏡。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雙瞳夾鏡,兩權協月。” 唐 杜甫 《驄馬行》:“隅目青熒夾鏡懸,肉騣碨礧連錢動。” 宋 王安石 《虎圖》詩:“壯哉非羆亦非貙,目光夾鏡當坐隅。”

六橋

浙江省 杭州 西湖 外湖 蘇堤 上之六橋: 映波 、 鎖瀾 、 望山 、 壓堤 、 東浦 、 跨虹 。 宋 蘇軾 所建。亦指 西湖 里湖之六橋: 環璧 、 流金 、 臥龍 、 隱秀 、 景行 、 濬源 。 明 楊孟瑛 所建。參閱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孤山三堤勝跡》。 宋 蘇軾 《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詩見懷次韻》:“六橋橫絶天漢上, 北山 始與 南屏 通。”《古今小說·張舜美燈宵得麗女》:“明月娟娟篩柳,春色溶溶如酒。今夕試華燈,約伴六橋行走。” 康有為 《聞意索三門灣以兵輪三艘迫浙江有感》詩:“淒涼白馬市中簫,夢入 西湖 數六橋。”

一帶

泛指某處和與它相連的地方

北京一帶

稅廠一帶。——《廣東軍務記》

橋邊一帶。

明樓

(1).古代帝王陵墓正前的高樓。樓中立帝廟謚石碑,下為靈寢,明樓前有石几筵。 清 顧炎武 《再謁孝陵》詩:“突兀明樓峙,呀庨御殿開。”《清史稿·禮志五》:“ 鹹豐 元年謁 東陵 ……入門皆由左,至明樓前行禮。”

(2).碉樓。舊時北方鄉居,樓房蓋瓦者為暗樓;上層作雉堞形,供候望偵伺用者,稱為明樓。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二》:“有人使童子登三層明樓上。”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 常守福 ,矯捷絶倫。少時嘗見其以兩足掛明樓雉堞上,倒懸而掃磚綫之雪,四圍皆淨。”

青青

(1) 茂盛的樣子

青青園中葵。——《樂府詩集·長歌行》

郁郁青青。——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溪上青青草。——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盡薺麥青青。——宋· 姜夔《揚州慢》

(2) 墨綠色

雲青青兮欲雨。——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客舍青青柳葉新。——唐·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含煙

帶著煙或雲霧氣。 南朝 宋 顏延之 《庭誥》:“猶火含煙而妨火,桂懷蠹而殘桂。” 南朝 梁元帝 《 * 秋思賦》:“登樓一望,唯見遠樹含煙。” 唐太宗 《詠小山》:“徑細無全磴,松小未含煙。” 後蜀 毛文錫 《柳含煙》詞:“映水含煙拂路,幾回攀折贈行人。” 明 陳子龍 《江南曲》之一:“綺閣罷含煙,江清促採蓮。”

詩詞推薦

昆明湖泛舟至萬壽山即景雜詠·其三原文_昆明湖泛舟至萬壽山即景雜詠·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