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廌的《釣渚詩》
全文:
釣渚平過水,筆溪清見底。
寒煙曉冥冥,白石明齒齒。
目送歸鴻飛,游心志鱣鮪。
手應心不疑,物我相諾唯。
黃雀漫多驚,白鷗來自喜。
之子未投竿,我來頻洗耳。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之子
這個人。《詩·周南·漢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鄭玄 箋:“於是子之嫁,我願秣其馬。” 晉 潘岳 《悼亡詩》:“之子歸窮泉,重壤永休隔。” 金 元好問 《寄贈龐漢》詩:“之子貧居久,詩文日有功。” 清 方文 《李臨淮玄素招集松筠閣》詩:“之子蓄奇懷,中宵肆良讌。”
投竿
(1).投釣竿於水。謂垂釣。《莊子·外物》:“ 任公子 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 會稽 ,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 三國 魏 嵇康 《四言》詩:“放棹投竿,優遊卒歲。” 宋 范仲淹 《臨川羨魚賦》:“胡不學投竿之術,自取盈車。” 清 陳夢雷 《雨夜泊桐廬》詩:“投竿堪寄興,何事嘆飄蓬。”
(2).丟掉釣竿。謂罷釣,借指出仕。相傳 呂尚 釣於 渭 濱, 周文王 出獵相遇,與語大悅,同載而歸,以為師。見《史記·齊太公世家》。又 漢 郅惲 曾從 鄭次都 隱於 弋陽山 中,漁釣甚娛,後舉孝廉出仕。見《東觀漢記·郅惲傳》。 三國 魏 應璩 《與從弟君苗君胄書》:“昔 伊尹 輟耕, 郅惲 投竿,思致君於 有虞 ,濟蒸人於塗炭。”《隋書·煬帝紀上》:“而匯茅寂寞,投竿罕至,豈美璞韜采,未值良工,將介石在懷,確乎難拔?” 唐 李商隱 《崔處士》詩:“未肯投竿起,惟歡負米歸。”
洗耳
(1).表示厭聞污濁之聲。《孟子·盡心上》“古之賢士,何獨不然” 漢 趙岐 註:“樂道守志,若 許由 洗耳,可謂忘人之勢矣。” 晉 皇甫謐 《高士傳·許由》:“ 堯 讓天下於 許由 …… 由 於是遁耕於 中嶽 潁水 之陽, 箕山 之下,終身無經天下色。 堯 又召為九州長, 由 不欲聞之,洗耳於 潁水 濱。”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十:“﹝ 李建勛 ﹞嘗畜一玉磬,尺餘,以沉香節安柄,叩之,聲極清越。客有談及猥俗之語者,則擊玉磬數聲於耳。客或問之,對曰:‘聊代洗耳。’” 清 顧炎武 《寄次耕時被薦在燕中》詩:“洗耳 苕水 濱,叩舷歌《採菱》。”
(2).形容專心地、恭敬地傾聽。 宋 王邁 《送族侄千里歸漳浦》詩:“洗耳候凱音,嘉節迫吹帽。” 元 周權 《秋霽》詩:“酒醒誰鼓《松風操》,炷罷爐熏洗耳聽。” 清 李漁 《巧團圓·得妻》:“如今細説一番,待小生洗耳聽者。”
李廌名句,釣渚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