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二十九首·其十五

作者:釋清了 朝代:宋代

偈頌二十九首·其十五原文

里許明如日,絲毫無隔礙。

一靈不假胞胎,四大孰為主宰。

如今徹底露堂堂,運用隨緣常自在。

詩詞問答

問:偈頌二十九首·其十五的作者是誰?答:釋清了
問:偈頌二十九首·其十五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里許

裡面;裡頭。許,助詞。 唐 戴叔倫 《聽歌回馬上贈崔法曹》詩:“秋風裡許杏花開,杏樹傍邊醉客來。”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五:“ 楊誠齋 云:‘詩固有以俗為雅,然亦須經前輩鎔化,乃可因承。如 李 之“耐可”、 杜 之“遮莫”、 唐 人“里許”、“若箇”之類是也。’” 章炳麟 《新方言·釋詞》:“今 松江 、 太倉 言處言許,音皆如化。謂內曰里許,音如里化。”

絲毫

比喻數量極小或很小;一點點

愈為相公官屬五年,辱知辱愛,伏念曾無絲毫事為報答效。—— 唐· 韓愈《為河南令上留守鄭相知啟》

魯迅是一個徹底的現實主義者,他絲毫也不妥協,他具備堅決的心。——《論魯迅》

隔礙

隔離阻礙。《北史·氐傳》:“隔礙 姚興 ,不得歲通貢使。”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貢圖傳序》:“暨中國多難,為 回鶻 隔礙。”《朱子語類》卷十六:“‘心廣體胖’,心本是闊大底物事,只是因愧怍了,便卑狹,便被他隔礙了。”

一靈

謂人的心靈,靈魂。 唐 韓偓 《贈僧》詩:“三接舊承前席遇,一靈今用戒香燻。”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楔子:“屍骨未入棺函內,一靈先到 洛陽 游。” 明 高攀龍 《理義說》:“心為處物之義,故一靈變化,物皆與心為用。” 冰心 《<寄小讀者>四版自序》:“感謝上帝,在我最初一靈不昧的入世之日,已予我以心靈永久的皈依和寄託。”

不假

(1).不借用。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 仲尼 不假蓋於 子夏 ,護其短也。” 隋 王通 《中說·王道》:“子之家六經畢備,朝服祭器不假。” 阮逸 註:“不假借。”

(2).不需要;不憑藉。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三十八:“是以王鮪登俎,不假吞波之魚;蘭膏停室,不思銜燭之龍。” 宋 司馬光 《伏蒙留守相公賜示陪太師》詩:“相國火城光滿路,夜歸不假玉蟾圓。”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崖鹽》:“其巖穴自生鹽,色如紅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煉。” 魯迅 《華蓋集·補白一》:“但不以實力為根本的民氣,結果也只能以固有而不假外求的天靈蓋自豪,也就是以自暴自棄當作得勝。”

(3).確實;真的。

胞胎

(1).猶胞衣。常指娘胎。《參同契》卷下:“若男生而伏,女偃其軀,稟乎胞胎,受氣元初。” 晉 葛洪 《抱朴子·釋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 元 關漢卿 《玉鏡台》第一折:“ 傅説 呵在版築處生, 伊尹 呵從稼穡中長,他兩個也不是出胞胎便顯揚。”《紅樓夢》第二回:“不想隔了十幾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説來更奇:一落胞胎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還有許多字跡。”

(2).孕育。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道也者,所以陶冶百氏,范鑄二儀,胞胎萬類,醖釀彝倫者也。”

四大

(1).道家以道、天、地、人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王,當作“人”。說見 朱謙之 《老子校釋》及 任繼愈 《老子新譯》。

(2).佛教以地、水、火、風為四大。認為四者分別包含堅、濕、暖、動四種性能,人身即由此構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稱。 晉 慧遠 《明報應論》:“夫四大之體,即地、水、火、風耳,結而成身,以為神宅。”《圓覺經》:“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晉書·藝術傳·鳩摩羅什》:“ 羅什 未終少日,覺四大不悆……死於 長安 。”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六十年來一夢醒,飄然四大御風輕。”

(3).古稱大功、大名、大德、大權為四大。《晉書·忠義傳·王豹》:“明公挾大功,抱大名,懷大德,執大權,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

(4). 北周 時 冀州 人戲稱四種大物為四大。《北史·儒林傳下·熊安生》:“ 道暉 好著高翅帽、大屐…… 冀州 人為之語曰:‘ 顯公 鐘, 宋公 鼓, 宗道暉 屐, 李洛姬 肚’謂之四大。 顯公 ,沙門也; 宋公 , 安德 太守也; 洛姬 ,婦人也。”

主宰

(1) 主管;支配

主宰世界

主宰自己的命運

(2) 起支配、控制作用的力量

如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當今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生

徹底

(1) 通透到底。形容深透、完全而無所遺留

說話前徹底打量過她

徹底打掃了一遍

(2) 形容水清見底

清澄徹底的江水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獅驚嶽嶽,王廟憶堂堂。——郭沫若《訪埃雜吟》

曰:“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莊嚴大方

儀表堂堂

(3) 形容志氣宏大

我們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還怕這一點困難嗎?

(4) 陣式或氣勢很大

堂堂的軍樂隊走過去了

運用

使用;利用。指把某種東西用於預期適合的某一目的或某人

運用知識

隨緣

(1).佛教語。謂佛應眾生之緣而施教化。緣,指身心對外界的感觸。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然羣生之神,其極雖齊,而隨緣遷流,成麤妙之識,而與本不滅矣。” 唐 戴叔倫 《贈行腳僧》詩:“補衲隨緣住,難違塵外蹤。”

(2).順應機緣;任其自然。《北齊書·陸法和傳》:“ 法和 所得奴婢,盡免之,曰:‘各隨緣去。’” 唐 張籍 《贈道士宜師》詩:“自到王城得幾年, 巴 童 蜀 馬共隨緣。”《古今小說·單符郎全州佳偶》:“隨緣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郭沫若 《聖者》:“到處隨緣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自在

(1) 自由;無拘束

自在嬌鶯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無家身自在,時得到蓮宮。——唐· 李鹹用《游寺》

(2) 安閒自得,身心舒暢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離煩惱的系縛,通達無礙

詩詞推薦

  • 別贊上人

    杜甫唐代〕百川日東流,客去亦不息。我生苦漂蕩,何時有終極。贊公釋門老,放逐來上國。還為世塵嬰,頗帶憔悴色。楊枝
  • 題吳生畫桃源圖

    胡致隆宋代〕王宰五日畫一石,左思十年賦三都。誰似今時吳道子,咄嗟能辦武陵圖。武陵不與人間隔,可憐舊日無尋覓。蒼蒼
  • 和提點少卿喜雪詩韻·其一

    彭汝礪宋代〕曲岸滄洲一水涯,輕舟欲訪戴逵家。城隅寂淡梧桐月,溪岸蕭騷蘆葦花。潤澤便知年事足,清明更愛曉晴佳。園林
  • 妙高堂

    乾隆清代〕園裡有山此最高,奎章興擬大蘇豪。易金何必招提建,留帶還嫌名象操。雲外一峰現獅吼,風前萬樹捲江濤。兩言
  • 和三二兄西莊書懷

    潘良貴宋代〕莫問莊生然不然,時中只可自隨緣。冬深江北無邊報,又得安貧過一年。
    偈頌二十九首·其十五原文_偈頌二十九首·其十五的賞析_古詩文
  • 惠泉

    宋庠宋代〕濟物功偏厚,朝宗勢不迷。一般容宋葦,六鬥異涇泥。潤溢呼魚轍,光分抱瓮畦。寧同南國詠,酌飲變夷齊。
  • 和羅巨濟山居十詠

    楊萬里宋代〕酒客來中散,詩僧約惠勤。共聽茅屋雨,添炷憓山雲。萬事休多問,三杯且一醺。君看醉中語,不琢自成文。
  • 春夜偶成

    乾隆清代〕開年喜陽和,月明三五後。挑燈裁短句,閒消清夜久。敦敦書案前,積冊紛左右。緬懷古作者,杜韓期尚友。汲深
  • 高似孫宋代〕蟹才逢畢卓,酒不了劉伶。
    偈頌二十九首·其十五原文_偈頌二十九首·其十五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答樊山 其三

    王冕元代〕山川今古在,伯業已寥寥。野霧迷花徑,秋煙隔市橋。溪深新漲雨,江濁暗生潮。自喜茲行好,翩翩遠市囂。
    偈頌二十九首·其十五原文_偈頌二十九首·其十五的賞析_古詩文
  • 靈溪觀

    陳舜俞宋代〕靈溪流水碧潺湲,溪上清輝弟子園。白叟荷鋤春採藥,黃冠敲磬夜朝元。山中松葉堪為酒,路口桃花似有源。自是
  • 夙興

    陳與義宋代〕美哉木枕與菅席,無耐當興戴朝幘。巷南巷北聞鍛聲,舍後舍前唯月色。事國無功端未去,竹輿伊鴉猶昨日。不見
  • 送廷利禪者

    釋重顯宋代〕雷峰孤頂誰家路,上兮下兮復何故。曾列三千一半徒,我今獨滿當時數。鯨麟麟,龍鱗鱗,坤維高步生清塵。休雲
  • 觀瀑

    乾隆清代〕遙源引水來,遇峽懸流落。不言聽言觀,聖意別有托。聽在音摐然,觀於色澹若。一動而一靜,是理宜斟酌。
  • 砦居避兵雜詩·其一

    毛澄清代〕久賃樵人屋,時尋木客家。秋燈飛怪鳥,暑雪長奇花。井竭泉多石,田磽飯有沙。燒畬灰土下,蚯蚓大如蛇。
  • 謝天童老秋蘭

    鄭清之宋代〕楚畹春曾泛曉光,直留雅艷到虹藏。山中不把一枝到,世外那聞千佛香。
  • 懷鐵雅先生

    沈震元代〕烽火南歸鬢未華,草玄亭在水東家。綠篔新長參差玉,璚樹能開頃刻花。坐按小娃歌白苧,醉呼稚子整烏紗。麟洲
  • 題唐寅品茶圖

    乾隆清代〕品茶自是幽人事,我豈幽人亦品茶。偶一為之寓興耳,灶邊陸羽笑予差。
  • 挽潘德夫左司

    孫應時宋代〕湖海歸來近,山林興故長。勇辭黃閣掾,卻上白雲鄉。縹緲書樓壯,淒涼筆冢荒。家聲傳二妙,公死未應亡。
    偈頌二十九首·其十五原文_偈頌二十九首·其十五的賞析_古詩文
  • 七月朔日作

    乾隆清代〕前朝盼雨昨希晴,如願若時恩佑誠。秋孟復當月臨朔,雲徂幸睹日輝晶。惕乾感激念惟切,天地山川符賚貞。傍晚
偈頌二十九首·其十五原文_偈頌二十九首·其十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