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日作原文
谷口涼來夕靄橫,廣寒宮殿即瑤京。
幻春火樹千枝燦,貼水金蓮萬朵榮。
秋到中元才約略,月臨朔地倍光明。
當時此日無來去,的的河燈是證盟。
詩詞問答
問:中元日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中元日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中元日作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六
參考注釋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韜·分險》:“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維 《歸輞川作》詩:“谷口疎鐘動,漁樵稍欲稀。” 清 黃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詩:“此間看山復看楓,谷口敞與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 東漢 廢。因位於 九嵕山 東、 仲山 西,當 涇水 出山之處,故謂之 谷口 。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也稱 寒門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謂 寒門 者, 谷口 也。”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黃帝 升仙之處也。”又註:“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涼,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
(3).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戰國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國,北有 甘泉 、 谷口 。’” 鮑彪 註:“在 雲陽 。” 西漢 末年,高士 鄭朴 (字 子真 )曾隱居於此。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 谷口 鄭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錄》:“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 鄭子真 隱於此。”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元 楊奐 《得邳大用書復寄》詩:“ 谷口 知何似,他年願卜隣。” 清 錢謙益 《高郵道中簡顧所建》詩:“負耒我今歸 谷口 ,驚弓君莫問壺頭。”
廣寒宮
傳說 唐玄宗 於八月望日游月中,見一大宮府,榜曰:“廣寒清虛之府”。見舊題 唐 柳宗元 《龍城錄·明皇夢遊廣寒宮》。後因稱月中仙宮為“廣寒宮”。 唐 鮑溶 《宿水亭》詩:“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 廣寒宮 里宿。”《宣和遺事》前集:“若到 廣寒宮 ,須有一萬億。”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於玉》:“童導入 廣寒宮 ,內以水晶為階,行人如在鏡中。”
瑤京
(1).繁華的京都。 宋 柳永 《輪台子》詞:“又爭似,卻返瑤京,重買千金笑。”《群音類選·合鏡記·樂昌分鏡》:“愁思滿瑤京。雨打梧桐,教我後夜同誰聽?” 明 湯顯祖 《紫簫記·心香》:“看遊子功成,歌舞入瑤京。”
(2).玉京,天帝所居。泛指神仙世界。 宋 洪邁 《夷堅甲志·蔡真人詞》:“塵世無人知此曲,卻騎黃鶴上瑤京,風冷月華清。” 元 胡天游 《醉呂洞賓畫》:“噫,今夜酒醒何處,清風明月,一笛瑤京。” 明 高啟 《青丘子歌》:“不容在世作狡獪,復結飛珮還瑤京。”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我欲吹斷玉簫,驂鸞歸去,不知何處冷瑤京。”
春火
春季燒畬之火。 唐 杜甫 《銅官渚守風》詩:“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燒山。”
貼水
(1)
(2) 調換票據或兌換貨幣時,因比價的不同,比價低的一方給另一方補差額
(3) 調換票據或兌換貨幣時所補的差額
金蓮
舊指纏足婦女的小腳
三寸金蓮
中元
(1).指農曆七月十五日。舊時道觀於此日作齋醮,僧寺作盂蘭盆會,民俗亦有祭祀亡故親人等活動。 唐 韓鄂 《歲華紀麗·中元》:“道門寳蓋,獻在中元。釋氏蘭盆,盛於此日。” 唐 令狐楚 《中元日贈張尊師》詩:“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玄都永日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閒話》:“昨夜乃中元赦罪之期,想是赴盂蘭會的。” 馮至 《北游》詩:“清冷的月色使我忽然想起,啊,今天是我忘掉了的中元。”
(2).稱中元節。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一三一:“ 法雲寺 里中元節,又是官家誕降辰。” 沉從文 《從文自傳·一個老戰兵》:“這天正是七月十五中元節,我記得分明,到河邊還為的是拿了些紙錢同水酒白肉奠祭河鬼。”
(3).古代術數家以第二甲子為“中元”。參見“ 三元 ”。
猶言高中。謂中試。《玉佛緣》第一回:“到得五十三歲那年,鄉試歸家,三場文字,十分得意,親友都擬他一定中元的了,及至榜發,依然落第。”
約略
大概;大略
約略估計
光明
(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經雪白,房裡也映得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義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到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憶我的母親》
(4) 沒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來去
(1) 來和去。指往來不斷的樣子
來去自由
(2) 差錯;錯誤
不差分毫來去
的的
(1) 明白,昭著
(2) 副詞。的確;實在
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清· 林覺民《與妻書》
河燈
舊時 北京 中元節夜沿 運河 所放之燈。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中元》:“每歲中元建盂蘭道場,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燈,使小內監持荷葉燃燭其中,羅列兩岸,以數千計。”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紀·放河燈》:“ 運河 二閘,自端陽以後遊人甚多。至中元日例有盂蘭會,扮演秧歌、獅子諸雜技。晚間沒河燃燈,謂之放河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