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使君考績之京原文
三年佐郡節旄雄,四海聲名在鏡中。
今日驅車就岐路,何人不奏管弦風。
詩詞問答
問:送李使君考績之京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送李使君考績之京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李使君考績之京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東韻 出處:青霞集卷七
參考注釋
佐郡
協理州郡政務。指任州郡的司馬、通判等職。 唐 李白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佐郡 浙江 西,病閒絶趨馳。” 唐 白居易 《忠州刺史謝上表》:“猶蒙聖慈,曲賜容貸,尚加祿食,出佐 潯陽 ……豈意天慈,忽加詔命:特從佐郡,寵授專城。” 宋 陸游 《上二府乞宮祠啟》:“白首而困下吏,久安佐郡之卑;黃冠而歸故鄉,輒冀奉祠之樂。” 明 何景明 《送衛進士推武昌》詩:“少年佐郡 楚 城居,十郡風流盡不如。”
節旄
符節上裝飾的氂牛尾
節旄盡落。——《漢書·李廣蘇建傳》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聲名
名聲;名譽
第三是三仙姑的聲名不好。——《小二黑結婚》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驅車
乘車或駕車
驅車來到國賓館,首相已在迎門口迎候
岐路
(1).岔路。《列子·說符》:“ 楊子 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 楊氏 之豎追之。 楊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岐路。’”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詩:“美女妖且閒,採桑岐路間。” 明 沉鯨 《雙珠記·僧榻傳音》:“事參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2).指離別分手處。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別易會難,古人所重; 江 南餞道,下泣言離……北間風俗,不屑此事,岐路言離,歡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3).比喻官場中險易難測的前途。《後漢書·鄧彪等傳論》:“統之,方軌易因,險塗難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遲遲於岐路之間也。” 唐 元稹 《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詩之三:“滿身沙蝨無防處,獨腳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憂岐路處風波。”
(4).不正當的途徑。 唐 張固 《幽閒鼓吹》:“ 德裕 為兵部尚書,自得岐路,必當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
(5).即岐路人。江湖藝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將財物逞,則俺這潑岐路恩情似畫餅。”
管弦
亦作“ 管絃 ”。亦作“筦弦”。亦作“筦絃”。 1.管樂器與弦樂器。亦泛指樂器。《淮南子·原道訓》:“夫建鐘鼓,列管弦。”《漢書·禮樂志》:“為其俎豆筦弦之間小不備,因是絶而不為,是去小不備而就大不備,或莫甚焉。” 晉 張華 《情詩》之一:“終晨撫管弦,日夕不成音。” 明 王錂 《春蕪記·感嘆》:“三千珠履盈階陛,十二金釵列管絃。” 清 孫枝蔚 《村居雜感》詩之五:“長物吾家少,樽罍伴管絃。”
(2).指管弦樂。《漢書·禮樂志》:“和親之説難形,則發之於詩歌詠言,鐘石筦弦。” 唐 崔湜 《奉和春日幸望 * 》:“庭際花飛錦繡合,枝間鳥囀管弦同。” 元 陳孚 《真定懷古》詩:“千里桑麻緑蔭城,萬家燈火筦絃清。” 宋 歐陽修 《採桑子》詞:“返照波間,水闊風高颺管絃。” 郭小川 《廈門風姿》詩之四:“聽, 南海 的濤聲如號角, 鷺江 的潮音如管弦。”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送李使君考績之京原文_送李使君考績之京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