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荊溪一別十年餘,流竄何嘗定所居。
等與山河同幻質,更將三界作蘧廬。
詩詞問答
問:《過韞秀堂觀仲豫二詩因次其二》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釋道潛的名句有哪些?答:釋道潛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魚韻
參考注釋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流竄
到處亂竄
流竄在山區的殘匪不久都被消滅了
何嘗
(1)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嘗”、“哪裡”、“並不是”的意思
我何嘗說過這樣的話?(=我未嘗說過這樣的話)
歷史的教訓人們何嘗忘記?
在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何嘗叫過一聲苦?
(2)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嘗不想去?只是沒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沒工夫)
生物都有新陳代謝,細菌又何嘗不是如此?
定所
固定的住所、居處。 唐 戴叔倫 《海上別薛舟》詩:“自應無定所,還似欲相隨。” 宋 歐陽修 《玉樓春》詞:“朱闌夜夜風兼露,宿粉棲香無定所。”《儒林外史》第八回:“窮途流落,那有定所?”《三俠五義》第六八回:“劣兄出去閒游,毫無定所。”
山河
山嶺和河流,指國家的疆土
錦銹山河
幻質
佛教語。猶幻身。 宋 陸游 《記夢》詩:“即今相逢兩幻質,轉眼變滅如飛煙。” 明 邵璨 《香囊記·題詩》:“真海外之僊流,豈塵中之幻質。”
三界
(1).佛教指眾生輪迴的欲界、 * 和無 * 。見《俱舍論·世分別品》。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求宗不順化》:“三界流動,以罪苦為場。化盡則因緣永息,流動則受苦無窮。” 唐 寒山 《詩》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輪,念念未曾息。” 宋 王安石 《望江南·歸依三寶贊》詞:“三界裡,有取總災危。” 清 龔自珍 《最錄<列子>》:“ 莊子 見道十三四, 列子 見道十七八,丁 * 之未東,皆未脫離三界。”道教沿用其說而稍異。 唐 呂岩 《敲爻歌》:“似此逍遙多快樂,遨遊三界最清奇。”
(2).猶三屆,三期。《元史·選舉志二》:“都監歷三界,陞務使,一周歲為滿,月日不及者通理。務使歷三界,陞提領。”
蘧廬
古代驛傳中供人休息的房子。猶今言旅館。《莊子·天運》:“仁義,先王之蘧廬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處。” 郭象 註:“蘧廬,猶傳舍。” 唐 劉禹錫 《管城新驛記》:“蘧廬有甲乙,牀帳有冬夏。” 金 党懷英 《村齋遺事》詩:“人生天地真蘧廬,外物擾擾吾何須。” 嚴復 《原強》:“法制者,聖人之芻狗,先王之蘧廬也,一陳不可復用,一宿不可復留。”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過韞秀堂觀仲豫二詩因次其二原文_過韞秀堂觀仲豫二詩因次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