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鑒謠

作者:楊傑 朝代:宋代

古鑒謠原文

鐵鑒埋重泉,知經幾寒暑。

山翁築春田,得之南澗滸。

磨刮追光輝,雲卷秋蟾吐。

斂衽正面視,歷落露心府。

壞垣試一照,陰靈吼風雨。

我欲匣此鑒,西上獻人主。

不願鑒其鑒,願君鑒於古。

桀紂不鑑古,基業傾湯禹。

幽厲不鑑古,綱紀頹文武。

吾皇寶其鑒,清風塞寰宇。

詩詞問答

問:古鑒謠的作者是誰?答:楊傑
問:古鑒謠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楊傑的名句有哪些?答:楊傑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重泉

(1).猶深淵。《淮南子·齊俗訓》:“積水重泉,黿鼉之所便也。”《晉書·裴頠傳》:“是以欲收重泉之鱗,非偃息之所能獲也。” 南朝 梁 丘遲 《夜發密岩口》詩:“萬尋仰危石,百丈窺重泉。”

(2).指土壤的深層。 清 方文 《贈姚有僕進士》詩:“山勢鬱且奇,文木托其巔。上枝拂垂雲,下根入重泉。”

(3).猶九泉。舊指死者所歸。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潘岳<悼亡>》:“美人歸重泉,悽愴無終畢。” 宋 蘇軾 《祭單君貺文》:“云何不弔,銜痛重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獨此技未有嫡傳,重泉猶以為憾。”

(4).古地名。《楚辭·天問》:“ 湯 出 重泉 ,夫何辠尤?” 王逸 註:“ 重泉 ,地名也。”《史記·河渠書》:“ 臨晉 民願穿 洛 以溉 重泉 以東萬餘頃故鹵地。” 張守節 正義引《括地誌》:“ 重泉 故城在 同州 蒲城縣 東南四十五里,在 同州 西北亦四十五里。”

(5).苔蘚名。《表異錄·蔬穀》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苔名重泉,亦呼宣蘚,亦名妬草。”今本《述異記》卷下作“重錢”。

知經

(1).懂得堅守常規、常道。 唐 柳宗元 《斷刑論下》:“知經而不知權,不知經者也;知權而不知經,不知權者也……知經者,不以異物害吾道;知權者,不以常人怫吾慮。”

(2).懂得儒家經典。《宋史·張洞傳》:“ 仁宗 方嚮儒術, 洞 在館閣久,數有建明, 仁宗 以為知經,會覆攷進士 崇政殿 ,因賜飛白‘善經’字寵之。”

寒暑

(1) 氣候的冷和熱

寒暑表

(2) 冬天和夏天,常用來表示整個一年

經歷了幾十個寒暑

山翁

指 晉 山簡 。 唐 王維 《漢江臨泛》詩:“ 襄陽 好風日,留醉與 山翁 。” 宋 周邦彥 《齊天樂》詞:“醉倒 山翁 ,但愁斜照歛。” 明 馮惟敏 《二犯傍妝檯·此景亭雨酌》曲:“兒童莫笑 山翁 醉,麴米能消 杜甫 愁。”參見“ 山公 ”。

春田

(1).春季的田獵。《禮記·曲禮下》:“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麛卵。”《周禮·夏官·大司馬》“遂以蒐田” 漢 鄭玄 註:“春田為蒐。” 南朝 梁 庾肩吾 《為武陵王拜儀同章》:“都尉春田,猶居塞外;單于冬獵,不入 漁陽 。”

(2).春季的田地。《宋書·周朗傳》:“春田三頃,秋園五畦。” 唐 王維 《輞川別業》詩:“不到 東山 向一年,歸來纔及種春田。” 唐 皎然 《送張孝廉赴舉》詩:“春田休學稼,秋賦出儒宮。”

磨刮

磨光刮除。比喻排除。 宋 梅堯臣 《劉十秀才見過尋以為寄次韻和酬》:“放言破崖岸,塵事盡磨刮。”

追光

謂演出時燈光集中跟隨演出者。《花城》1981年第2期:“此刻,在幾十盞礦燈追光之下,綽號‘ 二禿子 ’的 王和 ,正在表演他的拿手好戲--車技。”《花城》1981年第2期:“頃刻之間,大院裡那給 二禿子 追光的幾十盞燈都熄滅了。”

秋蟾

秋月。 唐 姚合 《秋夜月中登天壇》詩:“秋蟾流異彩,齋潔上壇行。” 宋 辛棄疾 《西江月·賦丹桂》詞:“杏腮桃臉費鉛華,終慣秋蟾影下。”《天雨花》第十三回:“四時惟有秋蟾好,人生在世幾何春。”

斂衽

(1) 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2) 指婦女行禮

女斂衽作答

正面

(1) 主要的一面

建築物的正面

戰線的正面

(2) 東西主要使用的一面

皮革的正面

織物的正面

硬幣的正面

(3) 好的、積極的一面

正面教育

(4) 直接

正面提意見

歷落

(1) 參差不齊;疏落

天上疏星曆落

(2) 儀態俊秀不俗

心府

心中;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三·道融》:“迄至立年,方解英絶,內外經書,闇游心府。”《隋書·高祖紀下》:“王公卿士,每日闕庭,刺史以下,三時朝集,何嘗不罄竭心府,誡勅殷勤。”《再生緣》第六六回:“心府沖融方寸靜,暗暗的,前思復想細評章。” 丁玲 《在醫院中》三:“然而在心府里,三個人同樣討厭著那善於周旋的女人。”

陰靈

(1).月亮。《文選·謝莊<月賦>》:“日以陽德,月以陰靈。” 李善 註:“月者陰之精也。”《南齊書·天文志贊》:“陽精火鏡,陰靈水存,有稟有射,代為明昏。” 明 劉基 《步虛詞》之四:“東溟昇陽曜,西海生陰靈。”

(2).太陰(月亮)的潔氣。謂凝成之露。 唐 韓愈 《明水賦》:“持鑑而精氣旁射,照月而陰靈潛下。” 馬其昶 校註:“《周禮·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取水火於日月,欲得陰陽之潔氣也。”按,《周禮·秋官·司烜氏》 孫詒讓 正義:“竊意取明水,止是用鑒承露。溼潤蒸騰,遇冷成露。”參見“ 陰燧 ”、“ 陰鑑 ”。

(3).舊時迷信謂人死後的魂靈;幽靈。 唐 白居易 《昭德王皇后輓歌詞》:“陰靈何處感,沙麓月無光。”《古今小說·羊角哀捨命全交》:“兄陰靈不遠,今來見弟,必有事故。” 王西彥 《古城的憂鬱·蠱惑》:“一個人頭的影子陰靈似地在玻璃窗上晃動。”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西上

(1).向西去。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故稱上。 唐 劉滄 《望未央宮》詩:“西上 秦 原見 未央 ,山嵐川色晚蒼蒼。” 唐 李群玉 《送蕭綰之桂林》詩:“ 桂 水秋更碧,寄書西上鱗。”

(2).入門左首的位置。古代尊右卑左,主人迎賓,先據左位,表示尊重。《儀禮·聘禮》:“介皆與,北面西上。” 鄭玄 註:“入門左之位也。” 清 王夫之 《家世節錄》:“﹝ 王綱 ﹞與太守 古公 偕見直指使。 古公 自司馬郎出守郡,執舊屬禮,與公爭西上。”

人主

舊時專指一國之主,即帝王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戰國策·趙策》

鑒於

(1) 關於;考慮到

鑒於他在那裡任職

(2) 由於,按照,根據

鑒於時事的發展,他的論點似乎頗能為人接受

桀紂

桀和紂,相傳都是暴君,後泛指暴君

鑑古

指鑑定古代文物。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 姜白石 《絳帖平》……幸目次備詳總録,鑑古者資以攷證。”

基業

根基;作為根基的產業;事業發展的基礎

建立革命基業

湯禹

大禹 。即 夏禹 , 夏 代開國之君。《楚辭·離騷》:“ 湯禹 嚴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姜亮夫 校註:“ 湯禹 ,歷來諸家皆以為 殷湯 夏禹 。 寅 按古無倒稱 湯 禹 之例……《莊子·逍遙遊》‘湯之問棘也是已’, 簡文 註:‘湯,廣大也。’重言曰湯湯,《詩·載馳》‘ 汶水 湯湯’,傳:‘大貌。’則 湯禹 猶後言 大禹 也。”《楚辭·九章·懷沙》:“ 湯禹 久遠兮,邈而不可慕。” 姜亮夫 校註:“ 湯禹 , 大禹 也。”

幽厲

周 代昏亂之君 幽王 與 厲王 的並稱。《禮記·禮運》:“我觀 周 道, 幽 厲 傷之。”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王粲》:“ 幽 厲 昔崩亂, 桓 靈 今板蕩。” 南朝 陳 徐陵 《與楊僕射書》:“凡自洪荒,終乎 幽 厲 ,如吾今日,寧有其人。”

綱紀

(1) 治理

經緯陰陽,綱紀萬物。——《鏡花緣》

(2) 法律制度

王室盪無綱紀,甚至下堂而見諸侯。——元·佚名《秦並六國平話》

朝政崩壞,綱紀廢弛。——《漢書·王莽傳上》

(3) 綱要;提綱

法言卻燭下握筆,略記綱紀。——《切韻·序》

文武

(1).文德與武功;文治與武事。《詩·周頌·雝》:“宣哲維人,文武維後。” 鄭玄 箋:“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為之君故。”《呂氏春秋·不廣》:“文武盡勝,何敵之不服。”《史記·循吏列傳論》:“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

(2).特指武事、軍事。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臣僚之中,素有才識,可賜 孫 吳 之書,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詩·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萬邦為憲。” 朱熹 集傳:“非文無以附眾,非武無以威敵,能文能武,則萬邦以之為法矣。”《漢書·朱雲傳》:“ 平陵 朱雲 ,兼資文武。” 唐 韓愈 《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

(4).文臣和武將,文武官員。《南史·宋紀上·武帝》:“謁 漢 長陵 ,大會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濟 《奉詔賦蜀主降唐》詩:“滿城文武欲朝天,不覺鄰師犯塞煙。”《水滸傳》第九三回:“眾文武見殺了四個大臣,都要來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嚇著了一朝文武。”

(5).猶言溫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異錄·藥》:“火須文武、緊慢得中。”參見“ 文武火 ”。

(6). 周文王 與 周武王 。《詩·大雅·江漢》:“ 文 武 受命, 召公 維翰。” 鄭玄 箋:“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禮記·中庸》:“ 仲尼 祖述 堯 舜 ,憲章 文 武 。” 宋 蘇軾 《石鼓》詩:“勳勞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遠猶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辭,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詩書,無與之並者矣。”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幼學》:“張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寰宇

寰球

詩詞推薦

古鑒謠原文_古鑒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