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韘原文
古玉實今韘,今韘猶古名。
古韘不適用,鉤弦艱挽盈。
名實兩俱收,四鍭如樹呈。
何異序嘉賓,行葦詠岐京。
詩詞問答
問:古玉韘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古玉韘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五
2. 漢玉古韘今頗有但其制橢而細以為文玩則可鉤弦發羽未若今韘之勝勁弓也
參考注釋
適用
符合客觀條件的要求,適合套用
這個新的種植法對我們這個地區很適用
鉤弦
(1).射箭挽弦時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的象骨套子。《詩·小雅·車攻》“決拾既佽” 毛 傳:“決,鉤弦也。” 朱熹 集傳:“決,以象骨為之,著於右手大指,所以鉤弦開體。”
(2).見“ 鈞弦 ”。
名實
名稱與實際:名實相符|深察名實。何異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與某物某事沒有兩樣。 漢 賈誼 《鵩鳥賦》:“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 晉 張協 《七命》:“今公子違世陸沉,避地獨竄……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游汀濘,短羽之棲翳薈。”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八:“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 毛 * 《向 * 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以此行憲,何異 * 。”
嘉賓
佳賓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小雅·鹿鳴》
行葦
路旁的蘆葦。《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按,古文 毛 序以為泛言 周 王朝先世之忠厚,今文三家遺說則以為專寫 公劉 的仁德。後遂用為仁慈的典實。多用於稱頌朝廷。 漢 班彪 《北征賦》:“慕 公劉 之遺德,及行葦之不傷。” 晉 慧遠 《答何鎮南》:“上極行葦之仁,內匹 釋迦 之慈。” 唐 司空圖 《華帥許國公德政碑》:“況我國家仁敷行葦,澤霈漏泉。”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宗室宴》:“ 乾隆 甲子,上宴王公及近支宗室百餘人於 豐澤園 ,更其殿名 惇敘殿 ,以示行葦燕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