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詩昨於西山得玲峰樹之文源閣既為之歌茲以其副置於景福宮之門名曰文峰而系以詩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物有一兮必有偶,伯兮叔兮相與友。

玲峰既峙文源閣,文峰詎復藏岩藪。

賁然肯來樹塞門,景福宮前鎮樞紐。

是處擬為歸政居,老謝遠遊邇斯守。

皇山較此實卑之,卻笑猶堪拜米叟。

巨孔小1~1穴難計數,詭棱奇□自縈糾。

西山去京無百里,車載非關不脛走。

洞庭湖石最稱珍,博大似茲能致否。

宋家花石昔號綱,殃民耗物鑒貽後。

豈如畿內挺秀質,弗動聲色待近取。

抑仍絜矩於人材,政恐失之目前咎。

設因文以寓詞鋒,姑俟他年試吟手。

詩詞問答

問:《文峰詩昨於西山得玲峰樹之文源閣既為之歌茲以其副置於景福宮之門名曰文峰而系以詩》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有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四

參考注釋

相與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文源閣

清 代專藏《四庫全書》的書閣之一。在 北京 圓明園 內。 乾隆 四十年(1775年)修建, 鹹豐 十年(1860年),為 英 法 聯軍焚毀。

岩藪

(1).山澤;山野。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於左右,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 宋 蘇舜欽 《上集賢文相書》:“某雖在巖藪之間,聞之不覺廢書而起。”

(2).謂在野不仕。 明 張居正 《徐存齋七十壽序》:“故廟廊亦仁,巖藪亦仁,匹夫匹婦與被其澤亦仁,一介不以取予亦仁,故常壽。”

賁然

光彩貌。《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賁然來思。” 朱熹 集傳:“賁然,光采之貌也。或以為來之疾也。” 南朝 梁 任昉 《為庾杲之與劉居士虯書》:“比日式筵山阿,虛舘川涘,實望賁然,少詶側遲。”

樹塞門

設立影壁。《論語·八佾》:“邦君樹塞門, 管氏 亦樹塞門…… 管氏 而知禮,孰不知禮?” 何晏 集解引 鄭玄 曰:“人君別內外,於門樹屏以蔽之。” 邢昺 疏:“此 孔子 又為或人説 管仲 不知禮之事也。邦君,諸侯也。屏謂之樹。人君別內外,於門樹屏以蔽塞之;大夫當以簾蔽其位耳。”亦省作“ 樹塞 ”。 晉 何劭 《贈張華》詩:“鎮俗在簡約,樹塞焉足摹?”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樹塞反坫,三歸玉食……則有僭上洿濁之累。”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之十八:“ 仲父 脫纍囚,相門遂樹塞。”

景福

(1).洪福;大福。《詩·周頌·潛》:“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三國 魏 曹植 《精微篇》:“聖皇長壽考,景福常來儀。” 清 陳康祺 《郎替紀聞》卷一:“私幸中興令主,儀表端凝,他日景福洪祺當與 聖祖 、 高宗 接武。” 陳毅 《七星岩》詩:“石室嘆鑽天,景福秘地藏。”

(2).宮殿名。 三國 魏明帝 建,故址在 河南省 許昌市 。 三國 魏 何晏 有《景福殿賦》。

樞紐

指主門戶開合之樞與提系器物之紐,事物的關鍵部位;事物之間聯繫的中心環節

作為全省三十六條內河航道樞紐的珠江,但見在各式各樣的樓船汽輪當中,還夾雜著一艘艘載滿鮮花盆栽的木船。——《花城》

是處

(1).到處;處處。《南齊書·虞玩之傳》:“填街溢巷,是處皆然。” 宋 柳永 《八聲甘州》詞:“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陳毅 《六國之行》詩:“風雷驅大地,是處有親朋。”

(2).猶言緊要關頭。《水滸傳》第十三回:“將臺上忽的一聲鑼響, 楊志 和 索超 斗到是處,各自要爭功,那裡肯回馬。”

歸政

(1).交還政權。《漢書·宣帝紀》:“大將軍 光 稽首歸政,上謙讓委任焉。”《宋書·徐羨之傳》:“ 元嘉 二年, 羨之 與左光祿大夫 傅亮 上表歸政。”

(2).指將政權移交他人。《清史稿·禮志三》:“ 乾隆 六年,親祭 傳心殿 ,六十年歸政,再行之。”

遠遊

亦作“ 遠遊 ”。1.謂到遠方遊歷。《論語·里仁》:“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楚辭·遠遊》:“悲時俗之迫阨兮,願輕舉而遠遊。” 漢 班彪 《北征賦》:“遂奮袂以北征兮,超絶跡而遠遊。”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詩:“遠遊雖寂寞,難見此山川。” 明 劉基 《郁離子·九難》:“慷慨辭家,踴躍遠遊。” 潘漠華 《呵》詩:“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遠遊的兒子。”

(2).見“ 遠遊冠 ”。

(3).見“ 遠遊履 ”。

見“ 遠遊 ”。

計數

(1)

(2) ( shǔ)數數或計算

(3) ( shù)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隨》:“王用享於西山。”引申為日入處。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選·李密<陳情事表>》:“但以 劉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揚雄 《反騷》:“臨 汨羅 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陽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相傳 伯夷 、 叔齊 隱居於此。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八:“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參見“ 西山餓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為 岷山 主峰。也稱 雪嶺 。 唐 李白 《思邊》詩:“今歲何時妾憶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雲。” 唐 杜甫 《野望》詩:“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南起 拒馬山 ,西北接 軍都山 。有 百花山 、 靈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盧師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為京郊名勝地。

(6).山名。在 雲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稱 睡佛山 。有 華亭寺 、 太華寺 、 三清閣 、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風景優美,有“睡美人”之稱。

(7).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有 縹緲峰 、 銷夏灣 、 林屋洞 諸名勝。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車載

用車載運。《三國志·魏志·華佗傳》:“ 佗 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

非關

不是因為;無關。 唐 宋之問 《燕巢軍幕》詩:“非關憐翠幕,不是厭朱樓。” 明 劉基 《張子英閒止齋》詩之三:“築室在城市,而無闤闠聲。非關遠人世,慮滌境自清。” 清 李漁 《奈何天·伙醋》:“非關今日麵皮嬌,祇為當年舌太饒。”

洞庭湖

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湖水面積2820平方公里,南面湘江、資水、沅江、澧水注入,北在城陵磯匯入長江,洞庭湖周圍為魚米之鄉,現為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

博大

(1) 寬廣;區域廣闊

(2) 知識、學識等具有廣度的

他的學問博大而精深

家花

喻指自己的妻子。與“野花”相對。《石頭記》第六七回:“他別想著俗語説的‘家花那有野花香’的話,他要信了這個話,可就大錯了。”

殃民

使百姓受禍害。《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謂之殃民,殃民者,不容於 堯 舜 之世。”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都是那貪官惹禍自殃民,致使這 崑岡 失火難留玉。” 清 龍啟瑞 《致曾滌笙侍郎書》:“立見其僨事,而不肯得罪於同官;即使其殃民,而不肯曲從夫清議。”

畿內

(1).古稱王都及其周圍千里以內的地區。《周禮·夏官·職方氏》“凡邦國,千里封公” 漢 鄭玄 註:“ 周 九州之界方七千里,七七四十九,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為畿內,餘四十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 漢 蔡邕 《獨斷》上:“京師,天子之畿內千里,象日月,日月躔次千里。”

(2).指京城管轄的地區。《舊唐書·高季輔傳》:“今畿內數州,實惟邦本。”《舊唐書·郭子儀傳》:“又得 馬璘 牒,賊擬涉 渭 而南……若過畿內,則國人大恐,諸道易搖。” 宋 葉適 《黃子耕墓志銘》:“廟學隘,首增修……然後畿內之公侯, 秦 漢 之郡國,稱其制矣。”

挺秀

秀異出眾

聲色

(1) 說話時的語氣和臉色

聲色俱厲

(2) 指歌舞和女色

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漢· 司馬遷《貨殖列傳序》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

人材

(1).人的才能。《淮南子·主術訓》:“智不足以為治,勇不足以為強,則人材不足任,明也。” 宋 葉適 《廬州錢公墓誌銘》:“太子熟看,人材須用方見。和親久,材無所施,更無事,當遂委靡。” 清 吳敏樹 《書謝御史》序:“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時所重者獨官祿耳。”

(2).有才能的人。《詩·小雅·菁菁者莪》序:“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 宋 曾鞏 《請令長貳自舉屬官札子》:“承人主之志,廣引人材,進諸朝廷者,此宰相之事也。”《明史·太祖紀一》:“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材,所用者粟帛。”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五:“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3).姿色;容貌。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俗云:三分人材,七分粧飾。此為中人以下者言之也。”《紅樓夢》第二一回:“二年前,他父親給他娶了個媳婦,今年才二十歲,也有幾分人材。” 老舍 《茶館》第三幕:“ 王掌柜 ,看我給你找來的小寶貝怎樣?人材、歲數、打扮、經驗,樣樣出色。”

目前

當前,現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詞鋒

(1).犀利的文筆或口才。 南朝 陳 徐陵 《與楊僕射書》:“足下素挺詞鋒,兼長理窟, 匡丞相 解頤之説, 樂令君 清耳之談,向所諮疑,誰能曉喻。” 元 柳貫 《出北城獨上秋屏閣望西山煙靄中漠無所見》詩:“我疑玉女畏迎將,且懼詞鋒恣彈射。”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說話微微有點口吃似的,但是在他的感情激昂的時候,詞鋒是銳利的。”

(2).言詞所向;話題。 葉聖陶 《一個朋友》:“當時我便轉了詞鋒道:‘伊快樂么?’”

他年

(1).猶言將來,以後。《左傳·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負芻 守…… 負芻 殺其大子而自立也,諸侯乃請討之。 晉 人以其役之勞,請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題甘露寺北軒》詩:“他年會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龔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漢鳳紐白玉印一枚喜極賦詩》:“引我飄搖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節有感》詩之二:“聖主他年貴,邊心此日勞。” 唐 韓愈 《祭虞部張員外文》:“他年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詩:“他年誰識我,心跡在 徐州 。”

詩詞推薦

文峰詩昨於西山得玲峰樹之文源閣既為之歌茲以其副置於景福宮之門名曰文峰而系以詩原文_文峰詩昨於西山得玲峰樹之文源閣既為之歌茲以其副置於景福宮之門名曰文峰而系以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