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思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詩思原文

孟子稱原泉,盈科喻進脩。

昌黎論為文,水大物畢浮。

左右逢其源,自得非外求。

蓄極乃沛然,放海誰能留。

詩思夫如何,將毋同此不。

李杜光萬文,緣自性中流。

詩詞問答

問:詩思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詩思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十九

參考注釋

孟子

(1). 春秋 時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稱呼。如 宋國 子 姓,其長女嫁給他國的多稱“孟子”。《左傳·隱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杜預 註:“ 子 , 宋 姓。” 孔穎達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孟、伯俱長也……婦人以字配姓,故稱 孟子 。”又諱言同姓通婚,亦稱與國君同姓的夫人為“孟子”。《左傳·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昭 夫人 孟子 卒。 昭公 娶於 吳 ,故不書姓。” 杜預 註:“諱娶同姓,故謂之 孟子 ,若 宋 女。” 楊伯峻 註:“國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此 昭公 夫人若稱‘ 吳姬 ’或‘ 孟姬 ’,顯然違‘同姓不婚’之禮,故改稱‘ 吳孟子 ’。”

(2). 戰國 時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軻 ,字 子輿 。其言行被編為《孟子》一書。

原泉

源泉。《孟子·離婁下》:“原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焦循 正義:“ 阮氏 元 校勘記云:‘源泉混混…… 宋 九經本、 岳 本、 鹹淳 衢州 本、 廖 本、 孔 本、 韓 本,源作原,原正字,源俗字。’”《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逢涌原泉,沕潏曼羨。” 李善 注引 張揖 曰:“逢,遇也,喻其德盛,若遇原泉之湧出也。”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誠以人事連綿,深有本柢,如流水之必自原泉,卉木之茁於根茇,儵忽隱見,理之必無。”

盈科

(1).水充滿坑坎。《孟子·離婁下》:“原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趙岐 註:“盈,滿;科,坎。” 唐 劉禹錫 《劉氏集略說》:“五達之井,百汲而盈科,未必涼而甘,所處之勢然也。”

(2).喻打下堅實基礎。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為學須有本原,須從本原上用力,漸漸盈科而進。”

進脩

見“ 進修 ”。

昌黎

(1). 唐 韓愈 世居 潁川 ,常據先世郡望自稱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縣 )人; 宋 熙寧 七年詔封 昌黎伯 ,後世因尊稱他為 昌黎先生 。 唐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於是 昌黎 韓愈 道願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紹 昌黎 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志,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註>序》:“ 昌黎 論文,務去陳言。”

(2).借指 韓 姓。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按,此“昌黎”指 韓肖胄 。

為文

成文,成字

為文猶可識。——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大物

(1).指天下或帝位。《莊子·在宥》:“夫有土者,有大物也。” 成玄英 疏:“九五尊高,四海弘巨,是稱大物也。” 宋 黃庭堅 《書磨崖碑後》詩:“撫軍監國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為。”

(2).指表示等級的儀制禮法。《國語·周語中》:“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荀子·賦》:“爰有大物,非絲非帛,文理成章。” 楊倞 註:“夫人之大者莫過於禮,故謂之大物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禮樂征伐,先王治世之大物也。”

(3).猶重器。 明 宋濂 《隋室興亡論》:“蓋天下大物也,可以德持,不可以力競。”

左右

(1) ∶左和右兩方面

主席台左右,紅旗迎風飄揚

(2) 附近;兩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3) 身邊

在帝左右

(4) 近臣;隨從

太后明謂左右。——《戰國策·趙策》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帥左右登牙城拒戰。——《資治通鑑·唐紀》

左右擁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5) 對人不直稱其名,只稱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稱呼對方

是故不敢匿意隱情,先以聞於左右。——《史記》

(6) 反正

我左右閒著沒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數量詞後面表示概數

在六點或六點左右到的家

斷斷續續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動為她所左右

(9) 身邊辦事的人,侍從

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自得

自覺得意、開心

意氣揚揚,甚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外求

求之於外。《穀梁傳·莊公二十八年》:“古者稅什一,豐年補敗,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韓詩外傳》卷一:“安命養性者,不待委積而富,名號傳乎世者,不待勢位而顯,德義暢乎中而無外求也。” 南朝 梁 沉約 《傷王諶》詩:“長史體閒任,坦蕩無外求。持身非詭遇,應物有虛舟。” 唐 宋之問 《送許州宋司馬赴任》詩:“河潤在明德,人康非外求。當聞力為政,遙慰我心愁。” 宋 陸游 《秋夜紀懷》詩:“垂世詩書在,兒童勿外求。”

沛然

(1).充盛貌;盛大貌。《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 漢 桓寬 《鹽鐵論·禁耕》:“夫不蚤絶其源而憂其末,若決 呂梁 ,沛然,其所傷必多矣。” 唐 高適 《贈別沉四逸人》詩:“何意閫閾間,沛然江海深。” 廬隱 《兩個小學生》:“這時候的雨,仍是沛然未息, 新華門 一帶已變作血肉橫飛的戰場。”

(2).行疾貌。《後漢書·袁術傳》:“ 董卓 無道,陵虐王室……是以豪傑發憤,沛然俱起。”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仙人 東方生 ,浩蕩弄雲海;沛然乘天游,獨往失所在。” 宋 司馬光 《稷下賦》:“於是 齊王 沛然來游,欣然自喜,謂 稷下 之富,盡海內之美,慨乎有自得之志矣。”

(3).感動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於是天子沛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試哉!’” 顏師古 註:“沛然,感動之意也。” 王先謙 補註:“《文選》‘沛’作‘俙’。 李善 注引 張揖 曰:‘俙,感動之意也。俙,或為沛。’”

詩思

做詩的思路、情致。 唐 韋應物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詩:“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清 王夫之 《乍開梅》詩:“底事花魂多荏苒,逼人詩思在些些。”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弄堂生意古今談》:“先只聽得一片鼓鈸和鐵索聲,我正想做‘超現實主義’的語錄體詩,這么一來,詩思被鬧跑了。”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將毋同

見“ 將無同 ”。

李杜

(1). 東漢 李固 、 杜喬 的並稱。《後漢書·李杜傳贊》:“ 李 杜 司職,朋心合力。致主 文 宣 ,抗情 伊 稷 。”

(2). 東漢 李膺 、 杜密 的並稱。《後漢書·黨錮傳·杜密》:“黨事既起,免歸本郡,與 李膺 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時人亦稱 李 杜 焉。”

(3). 東漢 李雲 、 杜眾 的並稱。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四李社》:“ 弘農 五官掾 杜眾 ,傷 雲 以忠諫獲罪,上書願與 雲 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獄中。其後 襄楷 上言,亦稱為 李 杜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 李雲 、 杜眾 以直通受誅,此又一 李 杜 矣。”

(4). 東晉 杜預 與 北魏 李沖 的並稱。《魏書·王肅傳》:“詔曰:‘……故 杜預 之歿,窆於 首陽 ;司空 李沖 ,覆舟是託。顧瞻斯所,誠亦二代之 九原 也。故 揚州 刺史 肅 誠義結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 ,平生本意,願終 京陵 ,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魏書》 李沖 、 杜預 ,忠義相結,亦稱 李 杜 。”

(5). 唐 李白 與 杜甫 的並稱。 唐 韓愈 《調張籍》詩:“ 李 杜 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新唐書·文藝傳上·杜甫》:“ 甫 曠放不自儉,好論天下事,高而不功。少與 李白 齊名,時號‘ 李 杜 ’”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下》:“ 李 杜 二公,誠為勁敵。 杜陵 沉鬱雄深, 太白 豪逸宕麗。” 清 費錫璜 《<友鷗堂集>序》:“ 叔威 詩雖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蘇 、 陸 間,則並驅爭先。”

(6).初 唐 詩人 杜審言 與 李嶠 ,晚 唐 詩人 李商隱 與 杜牧 亦並稱“李杜”。 明 胡應麟 《詩藪·唐下》:“ 杜審言 、 李嶠 結友前朝, 李商隱 、 杜牧 之齊名晚季,鹹稱 李 杜 。”

(7). 宋 李韶 與 杜范 的並稱。《宋史·李韶傳》:“當是時, 杜范 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稱為‘ 李 杜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宋史》 李韶 與 杜范 皆廉直,中外謂 李 杜 。”

自性

(1).佛教語。指諸法各自具有的不變不滅之性。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既除客塵,又還自性。” 唐 寒山 《詩》之二三八:“寄語諸仁者,復以何為懷。達道見自性,自性即如來。” 宋 楊圭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序》:“切以諸佛説法,不離自性,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誰佛剎?”

(2).個性;本性。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人必發揮自性,而脫觀念世界之執持。” 魯迅 《書信集·致宮竹心》:“寄《婦女雜誌》的文章由我轉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竄,因為若一改竄,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間

大石當中流。——宋· 蘇軾《石鐘山記》

使船保持在中流駛行

(2) 江河的中段

長江中流

(3) 中等

詩詞推薦

詩思原文_詩思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