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沖虛觀作

作者:李孫宸 朝代:明代

寓沖虛觀作原文

浮來蓬島定何年,秀出芙蓉片片鮮。

世界風塵無此地,山中丘壑別藏天。

遙憑仙路如堪往,初入玄都暫借眠。

丹灶尚留仙令跡,銅龍還自羽人傳。

天邊鸞鶴霞齊度,洞口桃花秋亦然。

藜杖每扶朝雨後,樵歌多到晚鐘前。

縱無仙骨寧甘俗,說甚塵心不盡捐。

朋好洽來無約束,水雲到處恣留連。

坐忘霧色侵筵几,靜有泉聲送枕邊。

歲月長留峰四百,滄桑曾閱世三千。

覺來十載長安路,何似茲游數日緣。

詩詞問答

問:寓沖虛觀作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寓沖虛觀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寓沖虛觀作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問:李孫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孫宸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先韻

參考注釋

蓬島

即 蓬萊山 。 唐 李白 《古風》之四八:“但求 蓬島 藥,豈思農鳸春?” 清 唐孫華 《同年沉昭嗣明府談杭州西溪之勝》詩:“ 桃源 與 蓬島 ,仙界疑未遙。”參見“ 蓬萊 ”。

秀出

美好特出。《國語·齊語》:“於子之鄉,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眾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賢。”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風流秀出,臣不如 恭 ,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唐 白居易 《代書》:“今其讀書屬文結草廬於巖谷間者,猶一二十人,即其中秀出者有 彭城 人 劉軻 。”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 金華 秀出向東南,遠勝 陽明 與 勾曲 。”

芙蓉

(1) 芙蓉花。中國的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麗,白色或粉紅色,在夜間變深紅色

(2) 荷花的別名。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世界

(1)

(2) 一切事物的總和

世界觀

(3) 地球上所有的地方

全世界

(4) 佛教指宇宙

大千世界

(5) 指社會狀況

現在是什麼世界,還允許你不講理

(6) 領域;活動範圍

內心世界

(7) 江山

金腰帶銀腰帶,趙家世界 朱家壞。——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

(8) 大家,眾人

不看世界面上,一百年不理才好。——《 * 詞話》

風塵

(1) 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

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杜甫《贈別賀蘭銛》

風塵僕僕

(2) 比喻紛亂的社會或漂泊江湖的境況

風塵知己

(3) 舊指娼妓生涯

淪落風塵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中丘

丘中。丘,小土山。 南朝 宋 卞伯玉 《薺賦》:“有萋萋之緑薺,方滋繁於中丘。” 明 葉向高 《萬寶告成賦》:“遵原隰兮夷猶,遡帝澤兮中丘。”

別藏

(1).另外貯存。《漢書·張安世傳》:“ 安世 以父子封侯,在位大盛,乃辭祿。詔都內別藏 張氏 無名錢以百萬數。”《南史·張瓌傳》:“出為 吳興 太守。 瓌 以既有國秩,不取郡奉。 高帝 敕上庫別藏其奉,以表其清。”

(2).指另外貯存的錢。 宋 蘇轍 《<元祐會計錄>序》:“用兵之費一日千金,雖內帑別藏時有以助之,而國亦憊矣。”

(3).指葬埋。 唐 韓愈 《唐故虞部員外郎張府君墓志銘》:“ 塗 進 韓氏 門,伏哭庭下曰:‘叔父且死,幾於不能言矣,張目而言曰:吾不可無告 韓君 ,別藏而不得 韓君 記,猶不葬也。’”

仙路

(1).登仙之路。 唐 李赤 《靈墟山》詩:“ 丁令 辭世人,拂衣向仙路。”

(2).宮禁中的道路。 唐 沉佺期 《再入道場紀事應制》詩:“行隨香輦登仙路,坐近爐煙講法筵。”

玄都

(1).古諸侯國名。《逸周書·史記》:“昔者 玄都 賢鬼道,廢人事天,謀臣不用,龜策是從,神巫用國,哲士在外, 玄都 以亡。”《竹書紀年》卷上:“﹝ 帝舜 有虞氏 ﹞四十二年, 玄都氏 來朝,貢寶玉。”

(2).傳說中神仙居處。《海內十洲記·玄洲》:“上有大 玄都 ,仙伯 真公 所治。” 晉 葛洪 《枕中書》:“《真記》曰: 玄都 玉京 七寶山 ,週迴九萬里,在大羅之上,城上七寶宮,宮內七寶臺,有上中下三宮……上宮是 盤古真人 元始天尊 太元聖母 所治。”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配極 玄都 閟,憑高禁御長。”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詬奸》:“問嬌娥空隱 玄都 ,笑仙郎已入 桃源 。”

(3).道觀名。見“ 玄都觀 ”。

(4).壇名。見“ 玄都壇 ”。

丹灶

煉丹用的爐灶。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守丹灶而不顧,鍊金鼎而方堅。”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 王甫 ﹞忽遇一道人,引至一處,過松下,有廢丹灶。” 清 趙翼 《沖祐宮》詩:“丹灶錙銖火,茶經粟粒芽。” 郁達夫 《題畫》詩之三:“爛爛猶餘丹灶氣,晚風吹作滿林霞。”

仙令

對縣令的美稱。 明 唐順之 《送朱建陽》詩:“道旁桃李爛春晴,可憐仙令看花行。” 清 陳維崧 《秋霽·送江辰六之任益陽》詞:“江山未老,又逢仙令栽花到。”

銅龍

(1).銅製的龍形器物。(1)裝飾品。《漢書·成帝紀》“太子出 龍樓門 ”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張晏 曰:“門樓上有銅龍,若白鶴、飛廉之為名也。”(2)噴水器。 晉 陸翽 《鄴中記》:“ 華林園 中, 千金堤 上,作兩銅龍,相向吐水,以注 天泉池 。” 唐 李紳 《題法華寺五言二十韻》“龍噴疑通海,鯨吞想漏川”自註:“寺內有 梁 朝銅龍吐泉,銅鯨飲水,以注諸院。”(3)漏器的吐水龍頭。亦借指漏壺。 唐 李商隱 《深宮》詩:“金殿銷香閉綺櫳,玉壺傳點咽銅龍。” 明 李東陽 《送進士歸省》詩:“宵辭禁漏銅龍盡,曉散朝行白鷺稀。” 清 王韜 《變法上》:“銅龍沙漏,璿璣玉衡, 中國 已有之於 唐 虞 之世。”(4)受水器。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 晉文王 欲修九龍堰, 阮步兵 舉 陳協 , 文王 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銅龍六枚,堰遂成。”(5)筆架、筆套之類文具。 南朝 梁 庾肩吾 《謝賚銅硯筆格啟》:“管撫銅龍,還笑 王生 之璧。”(6)銅製曲柄小喇叭狀吹奏樂器。 清 袁枚 《續新齊諧·吹銅龍送枉死魂鍋上有守飯童子》:“銅龍以銅為之,曲其柄,如今之馬上小叭喇狀,聲甚淒切。”

(2).見“ 銅龍門 ”。

羽人

(1).古官名。《周禮·地官·羽人》:“羽人掌以時徵羽翮之政于山澤之農,以當邦賦之政令。”《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二》:“ 晏子 不時而入見曰:‘蓋聞君有所怒羽人。’公曰:‘然。色寡人,故將殺之。’”

(2).神話中的飛仙。《楚辭·遠遊》:“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舊鄉。” 洪興祖 補註:“羽人,飛仙也。” 晉 王嘉 《拾遺記·唐堯》:“貫月查,亦謂掛星查,羽人棲息其上。”

(3).道家學仙,因稱道士為羽人。 唐 錢起 《臥疾答劉道士》詩:“寶字比仙藥,羽人寄柴荊。” 明 梅鼎祚 《玉合記·入道》:“來這 華山 雲臺觀 做個羽人,明星夜禮,靈藥朝修。” 清 朱彝尊 《同錢王過白雲觀分韻》之一:“偶尋樵子逕,因訪羽人居。”

天邊

無限的空間

你從哪裡來的,親愛的小東西?從天邊來到這裡

鸞鶴

亦作“ 鸞鸖 ”。1.鸞與鶴。相傳為仙人所乘。 南朝 宋 湯惠休 《楚明妃曲》:“驂駕鸞鶴,往來仙靈。” 唐 黃滔 《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煙霞蓊蔚於城隅,鸞鸖盤旋於林表。” 清 高鶚 《題友人山水障子》詩:“林下馬牛閒自放,嶺頭鸞鶴了無奇。”

(2).借指神仙。 唐 白居易 《酬趙秀才贈新登科諸先輩》詩:“莫羨 蓬萊 鸞鶴侶,道成羽翼自生身。”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八:“益彰 叔則 鸞鶴之姿,轉映 王恭 神仙之狀。” 明 王寵 《旦發胥口經湖中瞻眺》詩:“夙有邱壑向,緬懷鸞鶴蹤。”

桃花

亦作“ 桃華 ”。1.桃樹所開的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 唐 張志和 《漁父》詞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元 貫雲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鵑,流水桃花。” 清 龔自珍 《宋先生述》:“朱書如桃華,日罄五七十紙。” 楊朔 《海市》:“年年桃花開時,就像那千萬朵朝霞到海島上來。”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溫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語,曾為無雙今兩身。” 清 徐士鑾 《宋艷·駁辨》:“詩云:一從蕙死蘭枯後,剛道桃花好麵皮。”

(3).指桃花馬。 唐 岑參 《玉門關蓋將軍歌》:“桃花叱撥價最殊,騎將獵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贊善朝陽岩閒望歸郡中書事》詩:“畫橈淥水沙棠輕,朱鞅追風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稱。指春汛。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相逢為我話留滯,桃花春漲孤舟起。”

(5).病名。癬的一種。 清 陸長春 《香飲樓賓談·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為美玉之玷。”

亦然

也是這樣。《穀梁傳·成公七年》:“免牲者,為之緇衣纁裳,有司玄端,奉送至於南郊,免牛亦然。” 宋 范鎮 《東齋記事》卷二:“ 周諫議 湛 善射弩,十發十中的,隔屋射亦然。” 毛 * 《論持久戰》五二:“內線和外線--抗日戰爭是整個處於內線作戰的地位的;但是主力軍和游擊隊的關係,則是主力軍在內線,游擊隊在外線,形成夾攻敵人的奇觀。各游擊區的關係亦然。”

藜杖

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質輕而堅實。《晉書·山濤傳》:“ 魏帝 嘗賜 景帝 春服,帝以賜 濤 ,又以母老,並賜藜杖一枚。”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敘飲》:“藜杖西山且挾書,蹉跎光景徂。” 陳毅 《夏夜由王家坪歸楊家嶺》詩:“ 延水 波濤翻駭浪,一燈藜杖送人歸。”

雨後

指穀雨後採制的茶葉。《宋史·食貨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歸州 、 江南 、 荊湖 ,有龍溪、雨前、雨後之類十一等。”

樵歌

樵夫唱的歌。 唐 杜甫 《刈稻了詠懷》:“野哭初聞戰,樵歌稍出村。”《水滸傳》第九七回:“ 喬道清 聽了這六句樵歌,心中頗覺恍然。”

晚鐘

傍晚的鐘聲。 唐 杜甫 《惠義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詩:“騎馬行春徑,衣冠起晚鐘。” 清 黃景仁 《舟泊偕稚存飲江市次韻》:“小住征橈醉旅亭,晚鐘煙外正星星。”

仙骨

(1).道教語。謂成仙的資質。《太平廣記》卷五引 晉 葛洪 《神仙傳》:“於是神人授以素書……凡二十五篇,告 墨子 曰:‘子有仙骨,又聰明,得此便成,不復須師。’” 唐 許渾 《與侯春時同年南池夜話》詩:“尋仙在仙骨,不用廢牛刀。”

(2).比喻超凡拔俗的氣質。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詩:“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3).喻不同凡響的藝術特質。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文獻》:“ 張南華 前輩真天才……今所流傳詩畫,氣韻絶高,自有仙骨。” 魯迅 《花邊文學·看書瑣記》:“一有變化,即非永久,說文學獨有仙骨,是做夢的人們的夢話。”

塵心

指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唐 白居易 《馮閣老處見與嚴郎中酬和詩因戲贈絕句》:“縱有舊遊君莫憶,塵心起即墮人間!” 宋 梅堯臣 《送曇穎上人往廬山》詩:“塵心古難洗,瀑布垂秋虹。”《紅樓夢》第一一八回:“ 寳玉 聽到這裡,又覺塵心一動,連忙斂神定息,微微的笑道:‘據你説來,我是有造化的。’” 孫犁 《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我紅塵觀念很重,塵心很重。”

不盡

(1)

不完全

不盡合理

(2)

沒有盡頭;不完

感恩不盡

朋好

朋友,好友。 南朝 宋 顏延之 《和謝監靈運》:“人神幽明絶,朋好雲雨乖。” 唐 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之十:“祇應與朋好,風雨亦來過。” 宋 梅堯臣 《和通判把菊有寄》:“朋好各相望,採持空嘆息。” 康有為 《<味梨集>序》:“爭和議而逐鷹鸇,非其義深君父耶;嘆日月而惜別離,非情深朋好耶?”

約束

(1) 束纏

(2) 限制管束使不超越範圍

他約束自己不向父親求援

(3) 盟約,規約

堅明約束。——《戰國策·燕策》

遵上之約束。——清· 洪亮吉《治平篇》

水雲

(1).水和雲。多指水雲相接之景。 唐 戎昱 《湘南曲》:“ 虞帝 南遊不復還,翠蛾幽怨水雲間。” 唐 楊漢公 《明月樓》詩:“ 吳興 城闕水雲中,畫舫青簾處處通。” 南唐 李煜 《玉樓春》詞:“笙簫吹斷水雲開,重按《霓裳》歌遍徹。” 清 邵錦潮 《蒹葭》詩:“伊人不可即,悵望水雲邊。”

(2).水上方的雲。《淮南子·覽冥訓》:“水雲魚鱗。” 高誘 註:“水氣出雲似魚鱗。”

(3).指將要下雨的雲。 茅盾 《脫險雜記·太平凡的故事》:“雨漸小漸止,但滿山水雲,隨時會變成雨下來。”

到處

各處;處處

陪客人到處參觀

到處找他

留連

不願意離開

留連忘返

坐忘

道家謂物我兩忘、與道合一的精神境界。《莊子·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郭象 註:“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跡,又忘其所以跡者,內不覺其一身,外不識有天地,然後曠然與變化為體而無不通也。” 唐 孟浩然 《游精思題觀主山房》詩:“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清 錢謙益 《<顏子疏解>敘》:“不違仁者三月也,不違如愚者終身也。忘仁義,忘禮樂,而至於坐忘也。”

筵几

坐席與几案。古代禮敬尊長或祭祀行禮時的陳設。《周禮·春官·肆師》:“大賓客涖筵几,築鬻,贊果將。” 南朝 梁 劉歊 《革終論》:“ 范冉 歛畢便葬, 爰珍 無設筵几。” 明 高啟 《顧榮廟》詩:“衣冠復古貌,筵几陳新享。”亦謂鋪筵設幾。《儀禮·聘禮》:“有司筵几於室中。”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滄桑

“滄海桑田”的縮語

久經滄桑(比喻經歷了許多世事變化)

閱世

經歷時世。 唐 劉禹錫 《宿誠禪師山房題贈》詩之二:“視身如傳舍,閲世甚東流。” 宋 蘇軾 《樓觀》詩:“門前古碣臥斜陽,閲世如流事可傷。” 清 鈕琇 《觚賸·石言》:“﹝ 端溪 石硯﹞端凝靜默,有勵俗之守焉;厚重不毀,有閲世之壽焉。” 季羨林 《西諦先生》:“我們當時差不多都才二十歲左右,閱世未深,尚無世故,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時候。”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長安

長安地名始於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陝西西安一帶

何似

(1).如何;怎樣。《北史·崔伯謙傳》:“朝貴行過郡境,問人太守政何似?” 唐 張九齡 《敕幽州節度張守珪書》:“卿比疹疾,今復何似?宜善將療,不得自勤。”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先生:在坐之友,比來工夫何似?”

(2).何如,比……怎么樣。 唐 聶夷中 《燕台》詩之二:“何似 章華 畔,空餘禾黍生?” 宋 劉克莊 《賀新郎·再和前韻》詞:“妃子將軍瞋未已,問 匡山 、何似 金鑾殿 ?休更待,杜鵑勸!”

(3).何如。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如。 宋 朱淑真 《愁懷》詩:“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4).何不,何妨。 明 高明 《琵琶記·乞丐尋夫》:“奴家自幼薄曉得些丹青,何似想像畫取公婆真容,背著一路去,也似相親傍的一般?”

(5).什麼。 許地山 《命命鳥》:“佛問 摩鄧 曰:‘女愛 阿難 何似?’女言:‘我愛 阿難 眼;愛 阿難 鼻;愛 阿難 耳;愛 阿難 聲音;愛 阿難 行步。’”

詩詞推薦

寓沖虛觀作原文_寓沖虛觀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