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竹原文

脩竹自成林,森然圍戶庭。

玉色潤琅玕,清籟戛竽笙。

當春布始和,萬卉欣向榮。

柔紅枝頭綻,嫩綠坡間萌。

植生無妍媸,紛紛競形形。

惟竹於此時,葆光而韜英。

窣窣葉欲乾,瑟瑟枝遜青。

艷輸桃李華,態謝棠梨輕。

綠叢染淡黃,似失凌霜勍。

卓彼歲寒姿,凋萎豈其情。

況借青陽力,發生詎不能。

徘徊倚玉竿,妙理入吟評。

譬之君子德,不與眾相爭。

詩詞問答

問:竹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竹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三

參考注釋

脩竹

高高的竹子。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脩竹檀欒夾池水,旋菟園,並馳道。” 金 曹之謙 《感寓》詩:“高林夾金井,脩竹連清池。” 清 厲鶚 《東城雜記·皋園》:“脩竹一林,平山一簣,蒹葭楊柳,罨岸被涯。”

成林

成為樹林

昔日一片荒灘,如今果木成林

森然

(1) 形容繁密

古木森然

(2) 形容陰沉可怕

森然可怖

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宋· 蘇軾《石鐘山記》

(3) 形容高聳林立的樣子

至谷中則森然乾霄。——宋· 沈括《夢溪筆談》

戶庭

戶外庭院。亦泛指門庭、家門。《易·節》:“不出戶庭,無咎。” 朱熹 本義:“戶庭,戶外之庭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觀萬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戶庭。” 南朝 宋 鮑照 《潯陽還都道中》詩:“未嘗違戶庭,安能千里游?” 唐 李頻 《府試老人星見》詩:“良宵出戶庭,極目向青冥。” 孫中山 《上李鴻章書》:“故西人於水,則輪船無所不通,五洋四海,恍若戶庭;萬國九洲,儼同闤闠。”

玉色

(1) 玉的顏色

(2) 比喻堅貞的操守

(3) 比喻美貌

琅玕

(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贈我金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漢· 張衡《四愁詩》

(2) 傳說和神話中的仙樹,其實似珠;比喻珍貴、美好之物

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琅玕樹。——《山海經》

(3) 翠竹的美稱

剖劈青琅玕,家家蓋牆屋。——唐· 白居易詩

清籟

猶清響。 唐 戴叔倫 《聽霜鍾》詩:“虛警和清籟,雄鳴隔亂峯。” 宋 柳永 《女冠子》詞:“動清籟,蕭蕭庭樹。” 明 屠隆 《曇花記·尼僧說法》:“瓶水初澄,爐香正裊,簷角風篁清籟。” 聞一多 《春光》:“忽地深巷裡迸出了一聲清籟:‘可憐可憐我這瞎子,老爺太太!’”

向榮

滋長茂盛

木欣欣以向榮。——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柔紅

指柔嫩的花。 宋 毛滂 《鵲橋仙·春院》詞:“柔紅不耐,暗香猶好,覻著翻成不忍。” 元 馬臻 《題湘靈鼓瑟》詩:“為彈寳瑟傳幽愫,一點柔紅瀉香露。”

枝頭

樹梢;樹枝上。 唐 元稹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罰俸西歸》詩:“漸到柳枝頭,川光始明媚。” 宋 翁森 《四時讀書樂》詩:“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戴望舒 《殘葉之歌·男子》:“你看,濕了雨珠的殘葉,搖搖地停在枝頭。”

嫩綠

像剛長出的嫩葉的淺綠色

妍媸

同“ 妍蚩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巧藝》:“四體妍媸,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宋 蘇軾 《影答形》詩:“妍媸本在君,我豈相媚悅。” 清 趙翼 《鄉試屆期分遣兒孫赴試》詩:“科場得失原靡定,文字妍媸要共觀。” 茅盾 《子夜》八:“他( 馮雲卿 )轉臉仔細看著女兒,似乎把想像中的 劉玉英 和眼前的他的女兒比較妍媸。”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葆光

隱蔽其光輝。比喻才智不外露。《莊子·齊物論》:“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 成玄英 疏:“葆,蔽也。至忘而照,即照而忘,故能韜蔽其光,其光彌朗。”

窣窣

象聲詞。形容細小的聲音。 唐 杜荀鶴 《寄溫州崔博士》詩:“懷君勞我寫詩情,窣窣陰風有鬼聽。” 宋 蘇軾 《卻鼠刀銘》:“有穴於垣,侵堂及室,跳牀撼幕,終夕窣窣。”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魂游》:“奇哉怪哉!冷窣窣一陣風打旋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妖術》:“﹝ 於公 ﹞意欲就枕,忽聞窗隙窣窣有聲。”

瑟瑟

(1) 形容風聲或其他輕微的聲音

秋風瑟瑟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形容顫抖

瑟瑟發抖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棠梨

亦作“ 棠棃 ”。1.俗稱野梨。落葉喬木,葉長圓形或菱形,花白色,果實小,略呈球形,有褐色斑點。可用做嫁接各種梨樹的砧木。 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蔽芾甘棠》:“甘棠,今棠棃,一名杜棃。” 唐 元稹 《村花晚》詩:“三春已暮桃李傷,棠梨花白蔓菁黃。” 清 龔自珍 《說昌平州》:“其木多文杏、蘋婆、柿、棠梨。”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棠梨》。

(2). 漢 宮名。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下 棠棃 ,息 宜春 。”《漢書·揚雄傳上》:“回車而歸,度 三巒 兮偈 棠棃 。”參見“ 棠梨宮 ”。

凌霜

抵抗霜寒。常用以比喻人品格高潔,堅貞不屈。 南朝 宋 謝惠連 《甘賦》:“嘉寒園之麗木,美獨有此貞芳;質葳蕤而懷風,性耿介而凌霜。” 唐 李白 《鳴雁行》:“客居煙波寄 湘 吳 ,凌霜觸雪毛體枯。” 清 吳定 《示諸生書》:“澗松所以能凌霜者,藏正氣也;美玉所以能犯火者,畜至精也。” 楊朔 《寄亞非作家會議》:“收穫完畢就該翻耕土壤,播種上凌霜傲雪的冬麥了。”

寒姿

猶言鄙陋之姿,孤寒的姿色。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謝金釵鈿盒賜予奉君歡。只恐寒姿,消不得天家雨露團。”

凋萎

凋謝枯萎。 駱賓基 《寂寞》一:“我問他……是不是野草都結子而且凋萎了?”

豈其

(1).猶何必。《詩·陳風·衡門》:“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 齊 之 姜 。” 鄭玄 箋:“此言何必河之魴然後可食,取其口美而已;何必大國之女然後可妻,亦取貞順而已。”《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 谷口 鄭子真 不詘其志,耕於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豈其卿?豈其卿?” 清 李調元 《勦說·豈其卿》:“豈其卿者,猶云何必卿也。”

(2).猶難道。《左傳·昭公三年》:“ 肸 又無子。公室無度,幸而得死,豈其獲祀?” 杜預 註:“言必不得祀。”《楚辭·離騷》:“豈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

青陽

(1).指春天。《尸子·仁意》:“春為青陽,夏為朱明。”《漢書·禮樂志》:“青陽開動,根荄以遂。” 唐 潘孟陽 《元日和布澤》詩:“青陽初應律,蒼玉正臨軒。” 明 何景明 《發京邑》詩之三:“青陽藹廢墟,春氣感鳴禽。” 郭沫若 《嘆逝》詩:“可是恨冬日要別離?可是恨青陽久不至?”

(2).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於左面東方的叫青陽,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十年》:“己未, 魏 主宗祀 顯祖 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靈臺以觀雲物,降居青陽左個,布政事。” 胡三省 注引 鄭氏 曰:“青陽左個,大寢東堂北偏。”

(3).猶清揚,謂眉目清秀。《韓詩外傳》卷一:“ 孔子 曰:‘夫《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陽宛兮。’” 漢 應瑒 《神女賦》:“騰玄眸而睋青陽,離朱脣而耀雙輔。”

(4).指青春年少的面容。 唐 李賀 《贈陳商》詩:“黃昏訪我來,苦節青陽皺。” 姚文燮 註:“苦節自矢,雖春姿亦為之枯槁也。”

(5).古代春天郊祀歌名。《史記·樂書》:“常有流星經於詞壇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陽》,夏歌《朱明》”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自 西陵 《青陽》之樂,皆取之於竹。”《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明堂樂歌十》:“《青陽》奏,發《朱明》。”

(6).傳說中 黃帝 二十五子之一,與 夷鼓 同為 己 姓。《國語·晉語四》:“ 黃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 青陽 與 夷鼓 ,皆為 己 姓。” 韋昭 註:“ 青陽 , 金天氏 帝 少皞 。”

(7).地名。在今 安徽省 青陽縣 。 漢 為 涇縣 地。 唐 置 青陽縣 ,以其地在 青山 之陽而得名。 明 清 屬 安徽 池州府 。 唐 韓翃 《贈別韋兵曹歸池州》詩:“ 楚 竹 青陽 路, 吳 江 赤馬 船。” 宋 張孝祥 《水龍吟·望九華山作》詞:“竹輿曉入 青陽 ,細風涼月天如洗。”

發生

(1) 原來不存在的事情出現了

發生事故

村里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2) 出現

成功的婚姻不會自動發生,而是由人創造出來的

(3) 產生、興起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倚玉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魏明帝 使後弟 毛曾 與 夏侯玄 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案此言二人品貌極不相稱。後以“倚玉”謂高攀或親附賢者。 唐 李白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詩:“登龍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唐 韓愈 《和席八十二韻》:“倚玉難藏拙,吹竽久混真。” 唐 黃滔 《元薛推先輩啟》:“雖慚陋質,粗抱丹心。既得地以戴丘,倍推誠而倚玉。” 明 李贄 《雨後訪段嚴庵禪室兼懷焦弱侯舊友》詩之二:“興來聊倚玉,老去欲抽簪。”

妙理

精微的道理。 三國 魏 曹植 《漢二祖優劣論》:“通黃中之妙理,韜亞聖之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尋崔戢李封》詩:“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金 王若虛 《揖翠軒賦》:“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黃鷟來 《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詩:“捶鉤暢玄旨,妙理窮指摘。”

譬之

謂把它比方作。《論語·子張》:“ 子貢 曰:‘譬之宮牆, 賜之 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譬之種樹,久則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葉。” 唐 韓愈 《太學生何蕃傳》:“譬之水,其為澤,不為川乎!川者高,澤者卑。高者流,卑者止。”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不與

不贊成

仁陷於愚,固君子之所不與也。——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相爭

彼此爭奪;爭鬥。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相矜以知,相軋以勢,相爭以利。”《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 萬 家兩個大兒子只好眼睜睜看他使勢行兇,不敢相爭。”

詩詞推薦

竹原文_竹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