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元夕六首·其四

作者:何吾騶 朝代:明代

丙午元夕六首·其四原文

遊人三五競前途,借問儂家誰阿姑。

儂在梅花梢下住,玉為顏色雪為膚。

詩詞問答

問:丙午元夕六首·其四的作者是誰?答:何吾騶
問:丙午元夕六首·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丙午元夕六首·其四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何吾騶的名句有哪些?答:何吾騶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虞韻

參考注釋

遊人

見“遊客”

三五

(1).謂十五天。《禮記·禮運》:「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後以指農曆月之十五日。《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 宋 賀鑄 《侍香金童》詞:「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欄乾,斷腸千里。」 清 林則徐 《中秋眺月有作》詩:「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 宋 李清照 《永遇樂》詞:「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宋 劉辰翁 《永遇樂·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詞為之涕下》詞:「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

(3).謂十五歲。 晉 陶潛 《雜詩》之十二:「年始三五間,喬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飛燕篇》:「可憐女兒三五許,丰茸惜是一園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闓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芳辰三五,方 洛陽 而自嬌;闌乾十二,弔 姮娥 而微嘆。」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謂天運三十年一小變,五百年一大變。《史記·天官書論》:「為國者必貴三五。」 司馬貞 索隱:「三五,謂三十歲一小變,五百歲一大變。」

(5).指三皇五帝。《楚辭·劉向<九嘆·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範》之辟紀。」 王逸 註:「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夫談主上之聖明,則君盡三五;述宰相之英偉,則人皆二八。」 宋 歐陽修 《憎蚊》詩:「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錢謙益 《大司馬吉安茂明李公參贊留務序》:「主上神聖,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辭·九章·抽思》:「望三五以為像兮,指 彭鹹 以為儀。」 王逸 註:「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註:「 戰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記·天官書論》:「為天數者,必通三五。」 司馬貞 索隱:「案:三謂三辰,五謂五星。」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考七耀之盈虛,步三五之變化。」《雲笈七籤》卷二十:「九靈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黃庭內景經·五行》:「五行相推反歸一,三五合氣九九節。」 梁丘子 註:「《玄妙經》云:三者,在天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為珠、玉、金,名曰三寶;在人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懷五行,故曰三五……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遠,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稟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欽立 註:「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義、禮、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詩·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漢 鄭玄 箋:「協和伐 殷 之事,謂合位三五也。」 孔穎達 疏:「言正合會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歲、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謂之五位。星、日、辰在北,歲在南,月在東,居三處,故言三所。」《漢書·敘傳上》:「東厸虐而殲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東厸, 紂 也。殲,盡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國語》歲、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謂歲、日、月、辰、星也。三所,謂 逢公 所憑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經緯也。」

(11).指三田五臟。《黃庭內景經·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間,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註:「謂八景及二十四真神營護人身,則三田五藏真氣調柔無災病也。」

(12).九宮術謂三生五死。《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備鳴盜淺術之餘,豫三五賤伎之末。」 李善 註:「《抱朴子·軍術》曰:大將軍當明案九宮,視年在宮,常就三居五;五為死,三為生,能知三五,橫行天下。」 唐 劉禹錫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獨善雞鳴、彈長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參見「 九宮 」。

(13).指參宿和昴宿。《詩·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王引之 《經義述聞·毛詩上》:「三五,舉其數也;參昴,著其名也。」舊說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傳:「三,心;五,噣。四時更見。」 三國 魏 曹丕 《雜詩》之一:「天漢迴西流,三五正從橫。」

(14). 晉 時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區實行五丁抽三制,後因稱發人征役為「三五」。《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師之備, 並 、 朔 、 秦 、 雍 嚴西討之資, 青 、 冀 、 幽州 三五發卒。」《宋書·孝義傳·孫棘》:「 世祖大明 五年,發三五丁,弟 薩 應充行。」《南史·循吏傳·郭祖深》:「又 梁 興以來,發人征役,號為三五。」

(15).約舉之數。表示數目不多。 唐 李白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還西京》詩:「遂將三五少年輩,登高遠望形神開。」《水滸傳》第二回:「 朱武 、 陳達 、 楊春 三個頭領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柵,只帶三五個做伴。」 清 朱彝尊 《<騰笑集>自敘》:「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賦詩。」 沉從文 《生存》:「長案旁坐下了三五個車夫。」

謂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蕭驃騎發徐州三五教》:「所統郡縣,便普三五;鹹依舊格,以赴戎麾。」 胡之驥 匯註:「三五,猶《孫子兵法》所謂三令五申之教。」

前途

(1) 將行經的前方路途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詩

(2) 喻未來的光景

況君前途尚可。——《世 說新語·自新》

前途似海。——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前途光明

(3) 他們;那一方。舊時居間者與人接洽時,隱去姓名,稱另一方為前途

減半天五之數,前途願出。——《老殘遊記》

借問

敬辭,用於向別人詢問事情;請問

借問酒家何處有?

儂家

(1).自稱。猶言我。家,後綴。 唐 寒山 《詩》之一六九:「儂家暫下山,入到城隍里。」 五代 王延彬 《春日寓感》詩:「也解為詩也為政,儂家何似 謝宣城 。」 清 吳偉業 《畫蘭曲》:「珍惜沉吟取格時,看人只道儂家媚。」

(2).女子自稱。猶言奴家。 宋 晏殊 《菩薩蠻》詞:「人人盡道黃葵淡,儂家解説黃葵艷。可喜萬般宜,不勞朱粉施。」 宋 蘇軾 《次韻代留別》:「他年一舸 鴟夷 去,應記儂家舊住西。」 元 楊椿 《西湖竹枝詞》:「儂家生長在 西湖 ,暮管朝絃隨處呼。」

(3).舊時女子稱自己的家。 元 姚文奐 《竹枝詞》之一:「儂家只在 斷橋 邊,勸郎切莫下湖船。」 清 黃燮清 《長水竹枝詞》:「 杏花村 前流水斜, 杏花村 後是儂家。」

阿姑

(1).丈夫的母親。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治家》:「婦人之性,率寵子壻而虐兒婦……然則女之行留,皆得罪於其家者,母實為之。至有諺云:『落索阿姑餐。』此其相報也。」 清 郝懿行 《證俗文·舅姑》:「舅姑亦曰翁姑。案:舅曰阿翁,《唐書》 代宗 曰:『不痴不聾,不作阿翁姑』;曰阿姑,《顏氏家訓》『絡索阿姑餐』。」參見「 阿家 」。

(2).方言。對妓女的面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七回:「﹝ 老亨 ﹞説道:『這個人從此不是我的兒子了,聽憑阿姑( 粵 人面稱妓者為阿姑)怎樣發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八回:「偷了許多銀紙還算是小事,當真要殺了人才算大事麼!阿姑你便饒了他,我可饒他不得!」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顏色

(1) 色彩。光的各種現象(例如紅色、棕色、桃紅色、灰色、綠色、藍色和白色等),或使人們得以區分在大小、形狀或結構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體的視覺或知覺現象

(2) 指顯示給人看的利害的臉色

顏色不少變。——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3) 指顏料或染料

(4) 為顏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澤

他的衣服上滿都是那種顏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 白居易《長恨歌》

詩詞推薦

丙午元夕六首·其四原文_丙午元夕六首·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