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所見原文

墾遍山田不剩林,餘糧棲畝幸逢霖。

不教緹騎輕蹂1*1躪,能忘蒿宮惕照臨。

愁以得之慰亦切,難而獲者惜猶深。

可知攬轡徐行處,多少思艱圖易心。

詩詞問答

問:所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所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所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九十

2. 三十年以前凡關外山皆有木可獵今則開墾率遍不見林木非木蘭獵場禁地皆不可行圍矣

參考注釋

山田

(1).山中狩獵。《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 賈公彥 疏:“若田在山,則山虞芟萊草木於可陳之處。”

(2).指下等田。對高田(上等田)、間田(中等田)而言。《管子·山國軌》:“山田以君寄幣振其不贍,未淫失也。”

(3).山間的田地。《漢書·楚元王劉交傳》:“免為庶人,屏居山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汶水》:“林木緻密,行人鮮有能至矣。又有少許山田,引灌之蹤尚存。” 清 顧炎武 《江上》詩:“歲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長。”

棲畝

《初學記》卷九引《子思子》:“ 東戶 季子 之時,道上雁行而不拾遺,耕耨餘糧宿諸畝首。”後遂以“棲畝”謂將餘糧存積田畝之中,以頌豐年盛世。 晉 左思 《魏都賦》:“餘糧棲畝而弗收,頌聲載路而洋溢。” 唐 陸龜蒙 《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詩:“負杖歌棲畝,操觚賦北征。”《明史·徐貞明傳》:“水利興則餘糧棲畝皆倉庾之積。” 清 趙翼 《夜歸》詩:“棲畝餘糧收未盡,歡聲滿路説豐年。”

緹騎

(1).穿紅色軍服的騎士。泛稱貴官的隨從衛隊。 漢 執金吾下有緹騎二百人。《後漢書·百官志四》:“執金吾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緹騎二百人。” 王先謙 集解引 李祖楙 曰:“《説文》:‘緹,帛丹黃色。’蓋執金吾騎以此帛為服,故名。” 唐 劉禹錫 《送李尚書鎮滑州》詩:“ 黃河 一曲當城下,緹騎千重照路傍。”

(2).為逮治犯人的禁衛吏役的通稱。如 明 代錦衣衛校尉, 清 代步軍衙門番役等。 明 張溥 《五人墓碑記》:“緹騎按劍而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 三山街 ,緹騎狠,驟飛來,似鷹隼。” 柯靈 《<阿英散文選>序》:“例如題為《流離》的一九二七年日記選……樸實無華地記錄了一段不平常的日子:緹騎的追逐,星夜的逃亡。”

蒿宮

指 周 代以蒿為柱之宮。《大戴禮記·明堂》:“ 周 時德澤洽和,蒿茂大,以為宮柱,名蒿宮也,此天子之路寢也。” 南朝 宋 謝莊 《宋明堂歌·歌太祖文皇帝》:“蒿宮仰蓋,日館希旌。” 唐 王勃 《九成宮頌》序:“其有斟酌千古,文明一代,蒿宮不陋,茨山可仰。”一說“蒿宮”即郊宮。 章炳麟 《官制索隱》:“明堂在郊,郊字古借用蒿,故郊宮或作蒿宮。”

照臨

(1).照射到。《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照臨四方曰明。” 漢 焦贛 《易林·巽之井》:“昊天白日,照臨我國。” 冰心 《寄小讀者》三:“朝陽極光明的照臨在無邊的整齊青綠的田畦上。”

(2).從上面照察。比喻察理。《詩·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臨下土。” 鄭玄 箋:“照臨下土,喻王者當察理天下之事也。” 唐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朗鑒存愚直,皇天實照臨。” 明 陸采 《明珠記·榮封》:“斯人既有殊能,在朕可無曲赦,諒黜陟之惟允,見照臨之無私。”

(3).猶光臨。稱賓客到來。《左傳·文公十二年》:“ 秦伯 使 西乞術 來聘,且言將伐 晉 , 襄仲 辭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臨 魯國 。’” 南朝 宋 范曄 《樂游應詔詩》:“軒駕時未肅,文囿降照臨。”

獲者

(1).獵得禽獸者。《周禮·夏官·大司馬》:“大獸公之,小獸私之,獲者取左耳。” 鄭玄 註:“獲,得也,得禽獸者取左耳當以計功。”

(2).指古代舉行射禮時持旌唱獲者。猶今之報靶員。《儀禮·鄉射禮》:“司馬又命獲者倚旌於侯中。獲者由西方,坐取旌於侯中。” 鄭玄 註:“謂之獲者以事名之。” 賈公彥 疏:“雲以事名之者,以其唱獲故名獲者也。”

(3).射中靶心者。《儀禮·鄉射禮》:“拾發以將乘矢。獲者坐而獲。” 賈公彥 疏:“射著禽獸為獲,獲則得也……射著正鵠亦曰獲。”

(4).謂逃亡而被抓獲,沒為奴婢的人。《初學記》卷十九引 漢 應劭 《風俗通》:“獲者,逃亡獲得,為奴婢者也。”

可知

見“ 可知道 ”。

攬轡

亦作“擥轡”。1.挽住馬韁。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欲還絶無蹊,攬轡止踟躕。” 唐 張文琮 《蜀道難》詩:“攬轡獨長息,方知斯路難。” 宋 王安石 《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詩:“攬轡上層岡,下臨百仞濠。”

(2).《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文帝 從 霸陵 上,欲西馳下峻阪, 袁盎 騎,並車擥轡,上曰:‘將軍怯邪?’ 盎 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騁六騑,馳下峻山,如有馬驚車敗,陛下縱自輕,柰高廟、太后何?’上乃止。”按, 漢 荀悅 《漢紀·文帝紀上》作“攬轡”。後用為諫止君王履險的典故。

(3).見“ 攬轡澄清 ”。

行處

(1).隨處;到處。 唐 杜甫 《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元 湯式 《賞花時·戲賀友人新娶》套曲:“翠袖分香行處有,綵筆生花夢境熟。” 清 孫枝蔚 《雨》詩:“浮生憐物態,行處觸長吟。”

(2).走過的地方。 前蜀 韋莊 《嘆落花》詩:“ 西子 去時遺笑靨, 謝娥 行處落金鈿。”

多少

(1) 指量度或數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你有多少錢

(2) 或多或少;未特別指出的或未確定的東西(如數量或價格)

按多少錢一里收費

(3) 稍微

天氣多少有些變化

(4) 疑問代詞

(5) 問數量

正不曾問得你多少價錢。——《水滸傳》

(6) 表示不定的數量

最後終於寫出來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歡樂,只有這位業餘作者才知道

易心

改變心志;改變想法。《韓詩外傳》卷六:“小人易心,百姓易俗。”《古今小說·吳保全棄家贖友》:“他是個正人君子,不以存亡易心。”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而千古上下之題品文藝者,看到傳奇一種,當易心換眼,別置典刑。”

詩詞推薦

所見原文_所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