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後一日園亭聞蟬

作者:李孫宸 朝代:明代

中秋後一日園亭聞蟬原文

荏苒秋過半,開尊坐暮林。

玄蟬衰柳外,作意送悲音。

露冷聲偏苦,風寒響易沈。

聽來翻自感,不那歲時心。

詩詞問答

問:中秋後一日園亭聞蟬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中秋後一日園亭聞蟬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中秋後一日園亭聞蟬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李孫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孫宸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侵韻

參考注釋

荏苒

(1)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過去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潘岳《悼亡詩》

光陰荏苒,轉瞬又是一年

(2) 草葉柔弱的樣子

過半

超過總數的一半以上

行程過半

開尊

見“ 開樽 ”。

玄蟬

秋蟬,寒蟬。 唐 杜甫 《立秋後題》詩:“玄蟬無停號,秋燕已如客。” 唐 劉禹錫 《始聞秋風》詩:“昔看 * 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迴。” 明 陳子龍 《擬古》詩之一:“玄蟬思清露,鵾鷄慕朝光。”

作意

(1).著意;加意。 唐 陸龜蒙 《幽居有白菊一叢因而成詠呈知己》詩:“月中若有閒田地,為勸 嫦娥 作意栽。” 宋 陳與義 《遙碧軒作呈使君少隱時欲赴召》詩:“君為邊城守,作意邀山入窗牖。”

(2).指故意、特意。 唐 杜甫 《江頭五詠花鴨》詩:“稻粱霑汝在,作意莫先鳴。”《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昨日又承他送些小菜來看我,作意備些薄禮,來日到他府中作謝。” 清 王士禛 《寄陳伯璣金陵》詩:“東風作意吹楊柳,緑到 蕪城 第幾橋?”

(3).注意。 唐 蔣防 《玄都樓桃》詩:“紅軟滿枝須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將。”《新唐書·李絳傳》:“帝每閲視,顧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為如此事。’”

(4).起意;決意。 唐 張籍 《寄昭應王中丞》詩:“春風 石瓮寺 ,作意共君游。”

(5).著作的本意。《漢書·藝文志》:“﹝《書》﹞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 郭沫若 《孔雀膽·後記》:“在寫作時當然也加上了一層作意,現代人所說的主題。”

悲音

悲哀的聲音。 漢 王粲 《七哀詩》之二:“絲桐感人情,為我發悲音。” 晉 潘岳 《笙賦》:“樂聲發而盡室歡,悲音奏而列坐泣。”

偏苦

偏癱,半身不遂。 三國 魏 張遼叔 《宅無吉凶攝生論》:“久居於濕,則要疾偏苦。”

風寒

(1).冷風寒氣。《墨子·節用上》:“其為宮室何?以為冬以圉風寒,夏以圉暑雨。” 三國 魏 嵇康 《與阮德如》詩:“君其愛德素,行路慎風寒。”

(2).風邪和寒邪。中醫謂為致病的兩個因素。亦指因感受冷風寒氣引起的病。《素問·玉機真藏論》:“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六回:“不過冒點風寒,一發散就好了。” 周立波 《蓋滿爹》:“ 蓋滿爹 感受了風寒,病倒了,躺在鄉政府的秘書的床上。”

(3).農曆十一月的別稱。 唐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須知節候即風寒,幸及亭午猶妍暖。”

聽來

構成或傳達某種印象,聽話人感到有某種含意

不那

無奈。 唐 孫蜀 《中秋夜戲酬顧道流》詩:“不那此身偏愛月,等閒看月即更深。” 宋 張孝祥 《鵲橋仙·落梅》詞:“吹香成陣,飛花如雪,不那朝來風雨。” 明 王世貞 《歸路寫悶》詩之二:“往來山色異,迎送物情疑。不那三千里,長縈方寸絲。”

歲時

一年;四季;季節

前所謂權門者,自歲時優臘一刺之外,即經年不往也。——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詩詞推薦

中秋後一日園亭聞蟬原文_中秋後一日園亭聞蟬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