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洲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蘆洲原文

蘆洲靜夕陽,薿薿帶前浦。

飲波懾魚游,戰風藏鷺舞。

搖漾含清漪,畫意澹空宇。

埭竹刻為雀,漵艾裁成虎。

爾蘆獨無用,叢生適其所。

拿舟風晚籟,對之默不語。

未麥遲舒秀,青青唯有汝。

喻政我多慚,望澤徒延佇。

詩詞問答

問:蘆洲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蘆洲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四

參考注釋

夕陽

傍晚的太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

薿薿

茂盛貌。《詩·小雅·甫田》:“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 朱熹 集傳:“薿,茂盛貌。” 唐 柳宗元 《禮部賀嘉禾及芝草表》:“既呈薿薿之祥,更覩煌煌之秀。” 清 錢謙益 《昔我年十七》詩:“皇天可憐我,如禾秋薿薿。”

搖漾

搖動蕩漾

清漪

《詩·魏風·伐檀》:“ 河 水清且漣猗。”後以“清漪”謂水清澈而有波紋。 南朝 齊 謝朓 《泛水曲》:“日晚厭遵渚,採菱贈清漪。” 宋 蘇軾 《渚宮》詩:“臺中絳帷誰復見,臺下野水浮清漪。” 清 孫枝蔚 《吊迷樓故址和彭駿孫》:“琪樹經年開錦繡,珠簾入夏映清漪。”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小池一角清漪如畫。”

畫意

(1).指繪畫的意旨或意境。《漢書·霍光傳》:“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 周公 之事。”《宣和畫譜·王維》:“ 維 善畫,尤精山水……其思致高遠,初未見於丹青,時時詩篇中已自有畫意。” 金 元好問 《祖唐臣所藏樗軒畫冊》詩之二:“牧笛無聲畫意工,水村煙景緑楊風。” 明 袁宏道 《入盤山》詩:“分明真山子,的的有畫意。”

(2).指畫出意境、神情。 宋 歐陽修 《盤車圖》詩:“古畫畫意不畫形, 梅 詩詠物無隱情。” 宋 秦觀 《觀易元吉<獐猿圖>歌》:“ 易老 筆精湖海推,畫意忘形形更奇。”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鑑·宋》:“﹝ 毛信卿 ﹞畫竹……自言大竹畫形,小竹畫意,得法於 趙牧之 。”

空宇

幽寂的居室。 漢 劉向 《九嘆·離世》:“閔空宇之孤子兮,哀枯楊之寃雛。” 晉 左思 《詠史》之四:“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 晉 潘岳 《寡婦賦》:“奉靈坐兮肅清,愬空宇兮曠朗。”

竹刻

在竹製器物上雕刻文字圖畫的藝術,流行於我國南方各地,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有浮雕、鏤雕、陰刻等方法。《文匯報》1983.8.10:“竹刻是我國獨特的傳統藝術。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了織紋美觀的竹編器。到了 明 代,竹刻史上出現了 上海 的‘嘉定派’。”

裁成

(1).裁剪製成。《文選·謝瞻<張子房詩>》:“神武睦三正,裁成被八荒。” 張銑 註:“裁製成理,德被八方。” 唐 劉知幾 《史通·史官建置》:“且 叔師 研尋章句,儒生之腐者也; 嗣宗 沉湎麴櫱,酒徒之狂者也,斯豈能錯綜時事,裁成國典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二節:“萬事萬物萬理萬化都是它所裁成的,它是‘知周乎萬物而通濟天下’(《繫辭上·傳》)的全能全智。”

(2).編制而成。 唐 元稹 《唐故朝議郎侍御史河陰留後元君墓志銘》:“先府君叢集羣言,裁成百葉書抄。”

(3).猶栽培。謂教育而成就之。 清 汪弘隆 《寄謝同門曹翼宸》詩:“豈信質分薄,裁成寡良師。”《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 安老爺 ﹞一面擦著眼淚,向太太説道:‘我這位恩師再生之意,我不知受了他老人家多少裁成。’”

無用

(1) 不適用的

無用而傲慢自大的文職人員

(2) 沒有價值或意義的;沒有用處或效果的

在字母表中無用的字母

叢生

(1) 草木聚集在一起生長

荊棘叢生的荒原

(2) 同類的事物同時出現

百病叢生

其所

一個合適的或指定的位置

各得其所

晚籟

夜晚或傍晚時的各種天然響聲。 宋 王禹偁 《村行》詩:“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峯無語立斜陽。”

青青

(1) 茂盛的樣子

青青園中葵。——《樂府詩集·長歌行》

郁郁青青。——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溪上青青草。——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盡薺麥青青。——宋· 姜夔《揚州慢》

(2) 墨綠色

雲青青兮欲雨。——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客舍青青柳葉新。——唐·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延佇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辭·離騷》:“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王逸 註:“延,長也;佇,立貌。”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無與歸,石逕荒涼徒延佇。” 清 曹寅 《書院述事三十韻》:“我懷寄淵澹,庭戶久延佇。”

(2).引頸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晉 陶潛 《停雲》詩:“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書·宗欽傳》:“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豈無英奇,副我延佇。” 宋 葉適 《邵子文墓志銘》:“所至皆解榻延佇傾待之。” 清 吳偉業 《題河渚圖送胡彥遠南歸》詩:“想見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歸隱。 南朝 宋 沉約 《赤松澗》詩:“願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時當來還,延佇青巖側。” 清 俞正燮 《黟縣山水記》:“﹝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叢蘭坂,香潔靜明,延佇者忘疲矣。” 鄭澤 《雜詩五首答鈍庵》:“結廬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觀望,猶豫不決。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詩:“明日策杖歸,去住兩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班荊勸客小延佇,酌酒賦詩相料理。” 明 無名氏 《畫眉序·西湖》套曲:“更無妨待月,片時延竚。” 李廣田 《冬景》:“他稍稍延佇了一會,聽到大門裡腳步聲趕來才拔步跑開。”

(6).拖延。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懷疑重請,延佇於今二十六年矣。”

詩詞推薦

蘆洲原文_蘆洲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