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賞花釣魚詩·其五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擬賞花釣魚詩·其五原文

日暖魚游百子池,雨餘花折萬年枝。

微風靜覺絲緡遠,暖日徐看淑景移。

九奏高張洞庭樂,七言遍賦柏梁詩。

吁俞不忘幾微戒,恰似唐堯虞舜時。

詩詞問答

問:擬賞花釣魚詩·其五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擬賞花釣魚詩·其五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擬賞花釣魚詩·其五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百子池

古代宮中池名。《三輔黃圖·池沼》:“七月七日﹝ 高祖 ﹞臨 百子池 ,作 於闐 樂。” 宋 吳幵 《優古堂詩話·萬年枝》:“ 晏元獻 ( 晏殊 )詩:‘萬年枝上凝煙動, 百子池 邊瑞日長。’” 明 李夢陽 《明星篇》:“ 百子池 頭青草生, 長信宮 中紫苔集。”

萬年枝

(1).樹名。即冬青。 南朝 齊 謝朓 《直中書省》詩:“風動萬年枝,日華承露掌。” 唐 上官儀 《詠雪應詔》:“幸因千里映,還繞萬年校。”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沿襲》:“萬年枝, 江 左謂之冬青。”一說即檍木。見 明 楊慎 《丹鉛總錄·花木》。

(2).指年代悠久的大樹。 唐 韓偓 《鵲》詩:“莫怪天涯棲不穩,託身須是萬年枝。”

微風

(1).輕微的風。《荀子·解蔽》:“微風過之,湛濁動乎下,清明亂於上,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漢 班婕妤 《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宋 范成大 《春晚》詩之二:“微風盡日吹芳草,蝴蝶雙雙貼地飛。” 清 劉純熙 《日暮》詩:“宿鳥樹高下,微風雲重輕。”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綠色的繡有和平鴿的旗幟,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風裡輕輕地飄蕩。”

(2).指日趨衰微的風俗。 唐 杜甫 《杜鵑行》:“ 蜀 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微風。”微,一本作“ 遺 ”。

絲緡

亦作“ 絲緍 ”。 1.《詩·召南·何彼襛矣》:“其釣維何,維絲伊緡。”後因稱釣絲為“絲緡”。 宋 范仲淹 《臨川羨魚賦》:“顧絲緡而則不,俯漪漣而奈何。”

(2).絲繩。舊時民間傳說,男女出生後即有月老用赤繩暗系雙方之足,訂為夫妻。因以“絲緡”指婚姻。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孿生》:“既各締其絲緍,恆不調其琴瑟。”參閱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定婚店》。

淑景

(1).美好的時光。 南朝 齊 謝朓 《七夕賦》:“嗟斯靈之淑景,招好仇於服箱。”

(2).美景。 南朝 宋 鮑照 《代悲哉行》:“羈人感淑景,緣感欲回轍。” 唐 駱賓王 《晦日楚國寺宴序》:“羣賢把古人之清風,翫新年之淑景。” 後蜀 歐陽炯 《鳳樓春》詞:“因想玉郎何處去,對淑景誰同?” 明 陳子龍 《苑中》詩之一:“神區麗縹緲,淑景澹浮沉。” 蘇曼殊 《耶婆提病中未見公見示新作伏枕奉答兼呈曠處士》詩:“ 江 南春已晚,淑景付冥莫。”

(3).指春光。 唐 魏徵 《奉和正日臨朝應詔》:“淑景輝雕輦,高旌揚翠煙。”《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五郊樂章》:“淑景遲遲,和風習習。” 宋 柳永 《斗百花》詞之二:“遠恨緜緜,淑景遲遲難度。” 明 沉仕 《思情》套曲:“ 建安 才, 河陽 貌,從一去卻無消耗。比及將淑景初交,驀又把芳時過了。”

指日影。景,同“ 影 ”。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號》:“香飄合殿春風轉,花覆千官淑景移。”

九奏

指古代行禮奏樂九曲。《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孔 傳:“備樂九奏而致鳳凰” 孔穎達 疏:“成,謂樂曲成也。 鄭 云:‘成,猶終也。每曲一終,必變更奏。’故經言九成,傳言九奏,《周禮》謂之九變,其實一也。”《史記·趙世家》:“ 簡子 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 唐 白居易 《禽蟲十二章序》:“ 微之 夢得 嘗云:‘此乃九奏中新聲,八珍中異味也。’”參見“ 九成 ”。

高張

(1).謂居高位而囂張跋扈。《楚辭·卜居》:“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王逸 註:“高張,居朝堂也。” 洪興祖 補註:“張音帳,自侈大也。”《水滸傳》第一○八回:“方今讒人高張,賢士無名,雖材懷 隨和 ,行若 由 夷 的,終不能達九重。”

(2).謂高漲。 明 徐枋 《送遠詩》:“世路悲嶮巇,讒言何高張!” 聞一多 《文·畫展》:“在這復古氣焰高張的年代,自然正是你們揚眉吐氣的時機。”

(1).高高張掛。 漢 司馬相如 《美人賦》:“芳香郁烈,黼帳高張。”《漢書·禮樂志》:“高張四縣,樂充宮廷。” 顏師古 註:“ 晉灼 曰:‘四縣,樂四縣也,天 * 縣。’謂設宮縣而高張之。” 唐 韓愈 《短燈檠歌》:“一朝富貴還自恣,長檠高張照珠翠。”

(2).大事鋪張。 晉 左思 《魏都賦》:“置酒 文昌 ,高張宿設。” 宋 司馬光 《御筵送李宣徽知真空府口號》:“秋風蕭瑟引華旌,祖宴高張出斗城。”

(3).謂將弦繃緊。《漢書·揚雄傳下》:“今夫弦者,高張急徽,追趨逐耆,則坐者不期而附矣。”《文選·顏延之<秋胡詩>》:“高張生絶絃,聲急由調起。” 李周翰 註:“高張必致絶弦,立節有以盡命;聲急自於調起,詞苦由乎恨深。” 唐 顧況 《王郎中妓席五詠·箜篌》:“玉作搔頭金步搖,高張苦調響連宵。”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七言

(1).指七字詩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六言七言,雜出《詩》、《騷》。”《隋書·音樂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為限,行立構思……十六對中取七言三聯,五言三聯。”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凡七言多上四字相連,而下三字足之。”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2).指七言詩。《漢書·東方朔傳》:“ 朔 之文辭,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從公孫弘借車》,凡 向 所録 朔 書具是矣。”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八言、七言詩,各有上下篇。”《陳書·江總傳》:“好學,能屬文,於五言七言尤善。”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七言起於 漢武 柏梁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體工,不必再工近體也。”

柏梁

(1).指 柏梁台 。《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 柏梁 、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 南朝 梁 江淹 《倡婦自悲賦》:“去 栢梁 以掩袂,出 桂苑 而斂眉。” 唐 李白 《雙燕離》詩:“ 柏梁 失火去,因入 吳 王宮。” 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之五:“ 漢 殿千門錦繡開,不堪一夜 柏梁 災。”

(2).借指宮廷。 唐 韋渠牟 《覽外生盧綸詩因以示此》詩:“終期內殿聯詩句,共汝朝天會 柏梁 。”參見“ 柏梁臺 ”。

(3).指《柏梁詩》。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逮至 漢武 ,賦《柏梁》詩而七言之體具。”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評詩》:“ 韓子蒼 曰:‘《柏梁》作而詩之體壞;《河梁》作而詩之意乖。’” 清 趙翼 《甌北詩話·七言律》:“自《古詩十九首》以五言傳,《柏梁》以七言傳,於是才士專以五七言為詩。”

(4).泛稱應制詩。 唐 張九齡 《奉和聖制南郊禮畢酺宴》:“飽德君臣醉,連歌奉《柏梁》。”參見“ 柏梁體 ”。

(5).指柏梁體。 金 王偓 《古仙人辭》序:“得古仙人詞於壁間……觀其體則柏梁,事則終始二 漢 ,字畫在 鍾 王 之間。”參見“ 柏梁體 ”。

吁俞

同“訏俞”。

見“ 吁咈都俞 ”。

幾微

(1) 細微;細小

幾微之差

(2) 徵兆;跡象

恰似

正如;恰如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水蓮花一朵。——徐志摩《沙揚那拉》

唐堯

古唐帝,帝嚳次子,其號曰堯;史稱唐堯,又稱放動,繼其兄摯為天子,有德政,後即傳位於舜,在位九十八年卒

虞舜

上古五帝之一。姓 姚 ,名 重華 ,因其先國於 虞 ,故稱 虞舜 。為古代傳說中的聖君。《書·堯典》:“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 虞舜 。帝曰:俞,予聞,如何?岳曰:瞽子,父頑、母嚚、 象 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史記·五帝本紀》:“ 虞舜 者,名曰 重華 。” 司馬貞 索隱:“ 虞 ,國名…… 舜 ,謚也。” 張守節 正義:“ 瞽叟 姓 嬀 。妻曰 握登 ,見大虹意感而生 舜 於 姚墟 ,故姓 姚 。目重瞳子,故曰 重華 。”

詩詞推薦

擬賞花釣魚詩·其五原文_擬賞花釣魚詩·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