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八詠·其二·望月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消夏八詠·其二·望月原文

遍照三千與大千,虧盈無改靜娟娟。

欲攓簾已半鉤掛,不藉架常一鏡懸。

滴博𤞑軍方閉壘,朱明清夜漫開船。

洗兵佇待靖遐壤,冷露無聲奏凱旋。

詩詞問答

問:消夏八詠·其二·望月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消夏八詠·其二·望月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消夏八詠·其二·望月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九

參考注釋

遍照

猶普照。 明  陳獻章 《羅浮春寄民澤》詩之二:“復有 鳳凰山 上月,遍照 羅浮 玉洞春。” 清  郁植 《觀燈行》:“乞取蟠螭玉九枝,攜來遍照流亡屋。”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大千

“ 大千世界 ”的省稱。 晉  道恆 《釋駁論》:“故神暉一震,則感動大千。” 宋  蘇軾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詩:“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趙朴初 《滿庭芳·為人民大會堂作》詞:“氣吞大千, 天安門 外, 泰岱 壯嚴。”

虧盈

(1).減損盈滿者。《易·謙》:“天道虧盈而益謙。” 孔穎達 疏:“虧謂減損。減損盈滿而增益謙退者。日中則昃,月盈則食,是虧減其盈。盈者虧減,則謙者受益也。”

(2).缺損與盈滿。引申為消長,盛衰。 唐  元稹 《月三十韻》:“古今雖雲極,虧盈不易違。” 宋  何薳 《春渚紀聞·龍尾溪月硯》:“ 三衢  徐氏 所寶 龍尾溪 石,近貯水處,有圓暈,幾寸許,正如一月狀。其色明暗,隨月虧盈,是亦異矣。”

(3).輸贏。 宋  吳自牧 《夢粱錄·角觝》:“前輩朝官曾赴御宴,有詩詠曰:‘虎賁三百總威獰,急颭旗催疊鼓聲。疑是嘯風吟雨處,怒龍彪虎角虧盈。’”

(4).猶出入,差別。 明  高啟 《答余新鄭》詩:“自陳往事頗一一,與客舊説無虧盈。”

娟娟

(1).姿態柔美貌。 唐  杜甫 《寄韓諫議注》詩:“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 洞  庭 望八荒。” 宋  蘇洵 《張益州畫像記》:“有女娟娟,閨闥閒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英》:“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顧之微笑,似將有言。” 冰心 《往事二》三:“仿佛萬一,只能說是似娟娟的靜女,雖是照人的明艷,卻不飛揚妖冶。”

(2).長曲貌。《文選·鮑照<翫月城西門廨中>》詩:“始出西南樓,纖纖如玉鉤。末映東北墀,娟娟似娥眉。” 李善 註:“《上林賦》曰,‘長眉連娟’。” 唐  沉佺期 《自昌樂郡溯流至白石嶺下行入郴州》詩:“娟娟潭裡虹,渺渺灘邊鶴。”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織四月》詩:“四月夏氣清,蠶大已屬眠。高首何昂昂,娥眉復娟娟。”

(3).明媚貌。 宋  司馬光 《和楊卿中秋月》:“嘉賓勿輕去,桂影正娟娟。” 清  孫枝蔚 《邗上酬贈施尚白督學二十韻》:“凍月娟娟白,高雲兀兀垂。” 魯迅 《集外集拾遺·懷舊》:“月光娟娟,照見眾齒,歷落如排朽瓊。”

(4).飄動貌。 唐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詩:“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5).同“ 涓涓 ”。緩流;細流。 前蜀  韋莊 《夜景》詩:“欲把傷心問明月,素娥無語淚娟娟。” 清  吳偉業 《過席允來山居》詩:“石筍一林雲活活,藥欄千品雨娟娟。”

鉤掛

亦作“鉤掛”。見“ 鉤掛 ”。

亦作“鉤掛”。如鉤掛物。 漢  王充 《論衡·累害》:“嫉妬之人,隨而雲起,枳棘鉤掛容體。”京劇《沙家浜》第三場:“鉤掛三方來闖蕩: 老蔣 、鬼子、青紅幫。”

不藉

(1).不憑藉;不依靠。 清  王韜 《淞隱漫錄·三怪》:“ 濟南  李大 ,業負販。捷足善走,自南詣北,往往不藉舟車。”

(2).不顧惜。 唐  布燮 《聽妓洞雲歌》:“ 嵇叔夜 鼓琴飲酒無閒暇;若使當時聞此歌,拋擲《廣陵》都不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你是為人須為徹,將衣袂不藉。” 元  宮天挺 《范張雞黍》第二折:“寸心酸,五情裂,咱功名已不藉。”

一鏡

(1).比喻言行可以借鑑得失的賢士。 唐  吳兢 《貞觀政要·任賢》:“ 太宗 後嘗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 魏徵 殂逝,遂亡一鏡矣!’” 唐  崔道融 《悲李拾遺》詩之一:“行朝半夜煙塵起,曉殿吁嗟一鏡沉。”

(2).指象一面明鏡的平水。 唐  劉長卿 《舊井》詩:“舊井依舊城,寒水深洞徹,下看百餘尺,一鏡光不滅。” 唐  錢起 《賦得餘冰》詩:“曉日餘冰上,春池一鏡明。” 明  陳藎卿 《讌賞·徐王孫惺予邀泛莫愁湖看蓮》曲:“拿舟深入水雲鄉,盪破湖心一鏡光。”

(3).喻有如明鏡的月亮。 唐  杜甫 《江邊星月》詩之一:“映物連珠斷,緣空一鏡升。” 明  梁辰魚 《傷逝·詠時序悼亡》曲:“長空一鏡輝萬里,全無一點纖翳。”

詩詞推薦

消夏八詠·其二·望月原文_消夏八詠·其二·望月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