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畫軒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罨畫軒原文

山廊屧步上,坐迥望彌遙。

太液春波見,瓊華宿雪消。

綠輕苔作色,黃重柳垂條。

繪事東皇巧,付之物自描。

詩詞問答

問:罨畫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罨畫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罨畫軒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蕭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一

2. 去聲

參考注釋

迥望

遠望。 漢 張衡 《西京賦》:“臨迥望之廣場,程角觝之妙戲。”一本作“逈望”。 張震澤 校註:“逈望,遠望,謂場地寬坦。” 晉 陸雲 《答兄平原》詩之五:“悠思迥望,寤言通靈。”

太液

(1).古池名。 漢 太液池 ,在 陝西省 長安縣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開鑿,周回十頃。池中築 漸台 ,高二十餘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萊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為魚龍奇禽異獸之屬。 漢 班固 《西都賦》:“前唐中而後 太液 。”參閱《三輔黃圖》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宮 中 含涼殿 後,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八:“鶯歌聞 太液 ,鳳吹遶 瀛洲 。”參閱 清 《嘉慶一統志·西安府二·大明宮》。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宮 西華門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時名 西華潭 。 清 稱 太液池 。南北四里,東西二百餘步,池上跨長橋,舊有石牌坊,東西對峙,東曰玉蝀,西曰金鼇。橋北稱 北海 ,橋南稱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稱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諸水,由 地安門 水門流入。

春波

(1).春水的波瀾。 南朝 宋 謝靈運 《孝感賦》:“荑柔葉於枯木,起春波於寒川。” 唐 張泌 《春晚謠》:“ 蕭關 夢斷無尋處,萬疊春波起南浦。”

(2).指春水。 唐 杜牧 《送張判官歸兼謁鄂州大夫》詩:“江雨春波闊,園林客夢催。” 宋 王安石 《元珍送緑石硯》詩:“久埋瘴霧看猶濕,一取春波洗更鮮。”《冷廬雜識·瑀華妹》引 清 陸瑀華 《過蠡澤》詩:“橋邊煙影淡無痕,橋外春波緑到門。”

瓊華

亦作“璚華”。1.美石。《詩·齊風·著》:“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毛 傳:“瓊華,美石,士之服也。”《十洲記·崑崙》:“碧玉之堂,瓊華之室…… 西王母 之所治也。” 明 何景明 《榮養堂歌》:“被霞襦兮簪瓊華,母氏樂兮樂且遐。” 清 方文 《奉酬范質公司馬》詩:“身賤那能酬水鏡,年荒無以報瓊華。”

(2).神話中瓊樹的花蕊,似玉屑。《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嘰瓊華。” 顏師古 注引 張揖 曰:“瓊樹生 崑崙 西流沙濱,大三百圍,高萬仞。華,蘂也,食之長生。”

(3).即瓊花。 唐 韓愈 《春雪映早梅》詩:“未許瓊華比,從將玉樹親。” 元 王沂 《寄蘇昌齡》詩:“別後瓊華幾度芳,花前顧曲憶 周郎 。”參見“ 瓊花 ”。

(4).喻雪花。 前蜀 韋莊 《冬日長安感志》詩:“閒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華詠散鹽。” 宋 辛棄疾 《上西平·會稽秋風亭觀雪》詞:“九衢中,杯逐馬,帶隨車,問誰解愛惜瓊華。”

(5).喻美好的詩文等。 元 耶律楚材 《和北京張天佐見寄》:“瓊華贈我將何報,聊寄 江 南古樣絃。” 清 方文 《贈閻百詩續娶》詩:“腹如經笥飽,才比劍鋒銛。錦字隨時綴,璚華信手拈。”

宿雪

積留過冬的雪。《後漢書·和帝紀》:“京師去冬無宿雪,今春無澍雨,黎民流離,困於道路。” 李賢 註:“以其經冬,故言宿也。”

作色

臉上變色。指神情變嚴肅或發怒

憤然作色

垂條

低垂的枝條。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垂條扶疏,落英幡纚。” 南朝 齊 王融 《春遊回文》詩:“垂條逐絮轉,落蘃散花叢。” 茅盾 《子夜》十八:“他們這小船現在穿過一排柳樹的垂條,船舷刮著什麼蘆葦一類的葉子,索索地響。”

繪事

(1) 繪畫之事

(2) 圖畫

東皇

(1).指天神 東皇太一 。 南朝 齊 謝朓 《賽敬亭山廟喜雨》詩:“秉玉朝羣帝,樽桂迎 東皇 。” 唐 劉禹錫 《武陵書懷五十韻》:“俗尚 東皇 祀,謡傳 義帝 寃。” 元 陳樵 《碧落洞》詩:“杖頭化作光明燭,願逐 東皇 下九垓。”參見“ 東皇太一 ”。

(2).指司春之神。 唐 戴叔倫 《暮春感懷》詩:“ 東皇 去後韶華在,老圃寒香別有秋。” 宋 姜夔 《卜運算元·梅花八詠》詞:“長信昨來看,憶共 東皇 醉。此樹婆娑一惘然,苔蘚生春意。” 明 陳所聞 《懶畫眉·春閨四詠》曲:“愁他春盡問 東皇 ,為甚不住些兒去得忙。” 郁達夫 《除夜奉懷》詩:“明朝欲向空山遁,為恐 東皇 笑我痴。”

詩詞推薦

罨畫軒原文_罨畫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