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原文

大郎雖然不識字,曉會天下事。

生生世世說真言。

妙法聽幽玄。

見性得超三界外,諸佛為期會。

志心修道得生天。

地獄永無緣。

詩詞問答

問: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曉會

明白,理解。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二:“其書已經重譯,宜其不同,但流俗以此書薦亡,不知中國鬼神如何曉會。”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生生世世

佛教講輪迴,“生生世世”指每次生在世上的時候,也就是每一輩子。現在借指一代又一代,世世代代

我生生世世忘不了這一刻的感覺

真言

(1) 真話

他說的句句都是真言

(2) 梵語“陀羅尼”的義譯,即“咒語”

口念真言

妙法

(1) 巧妙的辦法或權宜之計

一種特別的妙法使他父親的房子有了電燈而不用花錢

(2) 佛教指義理深遠的佛法

幽玄

(1).幽深玄妙。《周書·武帝紀上》:“至道弘深,混成無際,體色空有,理極幽玄。” 魯迅 《準風月談·夜頌》:“夜是造化所織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們溫暖、安心。”

(2).謂玄虛的釋道哲理。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況乎神仙之遠理,道德之幽玄,仗其短淺之耳目,以斷微妙之有無,豈不悲哉?”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雲笈七籤》卷八八:“實為聾瞽之徒,豈覺幽玄之理,步步就死,兀兀不知人間。”

(3).幽昧,昏暗。 唐 黃滔 《課虛責有賦》:“夫如是則洞啟幽玄,曾無險隘。”

(4).猶幽冥。陰間。《後漢書·皇后紀下·靈思何皇后》:“逆臣迫兮命不延,逝將去汝兮適幽玄。”

見性

佛教語。謂悟徹清淨的佛性。《壇經·般若品》:“若開悟頓教,不能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明 李贄 《答鄧石陽書》:“若人能空之,則不得謂之太虛空矣。有何奇妙,而欲學者專以見性為極則也耶!”《天雨花》第二七回:“鎖閉三年併五載,試他見性與明心。”

三界

(1).佛教指眾生輪迴的欲界、 * 和無 * 。見《俱舍論·世分別品》。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求宗不順化》:“三界流動,以罪苦為場。化盡則因緣永息,流動則受苦無窮。” 唐 寒山 《詩》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輪,念念未曾息。” 宋 王安石 《望江南·歸依三寶贊》詞:“三界裡,有取總災危。” 清 龔自珍 《最錄<列子>》:“ 莊子 見道十三四, 列子 見道十七八,丁 * 之未東,皆未脫離三界。”道教沿用其說而稍異。 唐 呂岩 《敲爻歌》:“似此逍遙多快樂,遨遊三界最清奇。”

(2).猶三屆,三期。《元史·選舉志二》:“都監歷三界,陞務使,一周歲為滿,月日不及者通理。務使歷三界,陞提領。”

期會

約期聚集

發征期會。——《史記·貨殖列傳》

志心

(1).心氣。《素問·陰陽類論》:“伏鼓不浮,上空志心。” 王冰 註:“脈伏鼓擊而不上浮者,是心氣不足。”參見“ 心氣 ”。

(2).專心;誠心。《壇經·般若品》:“志心諦聽,吾為汝説。”《太平廣記》卷四四引 唐 薛漁思 《河東記·蕭洞玄》:“ 王屋 靈都觀 道士 蕭洞玄 ,志心學鍊神丹,積數年,卒無所就。”《西遊記》第四九回:“ 行者 見了,忍不住厲聲叫道:‘菩薩,弟子 孫悟空 志心朝禮。’”

修道

(1).猶行道,謂實踐某種原則或思想。《孫子·形》:“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南史·袁粲傳》:“混其聲跡,晦其心用……修道遂志,終無得而稱焉。”

(2).特指道家修煉以求成仙。 漢 王充 《論衡·道虛》:“夫修道求仙,與憂職勤事不同。”

(3).指學習、實行宗教教義。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一人修道,濟度幾許蒼生?免脫幾身罪累?幸熟思之!”《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皇甫 真人已知斬妖劍不靈,自去入山修道去了。”

(4).遵循某種原則、規律。《管子·正世》:“今使人君行逆不修道,誅殺不以理,重賦斂,竭民財……財竭則不能無侵奪。”

生天

(1).升上天空。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俄而夕騖東返,落日西懸,綺霞映水,蛾月生天。”

(2).佛教謂行十善者死後轉生天道。《 * 念處經·觀天品》:“一切愚痴凡夫,貪著欲樂,為愛所縛,為求生天,而修梵行,欲受天樂。”《法苑珠林》卷三一引《雜寶藏經》:“我聞石室比丘尼,若能信心出家,一日必得生天。” 唐 李紳 《龜山寺魚池》詩:“汲水添池活白蓮,十千鬐鬣盡生天。凡庸不識慈悲意,自葬江魚入九泉。” 嚴復 《和荊公》:“生天成佛者,都是有犧牲。”

地獄

(1) 某些宗教的說法,指人死後靈魂在地下受折磨的地方,跟“天堂”相對

(2)

(3) 比喻受苦受難的地方

(4) 黑暗、喧鬧、混亂和壞人無法無天的地方

無緣

(1) 人與事物或人與人之間沒有碰到一起的可能性,為迷信說法

相見無緣

(2) 無由

詩詞推薦

  • 病起窺園十絕

    劉克莊宋代〕姑山糠秕鑄堯舜,鐵拐刀圭度呂鍾。結裹諸君成禹孟,可能不是老夫功。
  • 送子容二首·其二

    劉摯宋代〕傾都冠蓋擁西圻,一節移歸四牡馳。魏闕雲煙天近處,隋河冰雪歲窮時。行藏粗識賢人志,疲拙難當國士知。妄欲
  • 鷓鴣天

    劉秉忠元代〕水滿青溪月滿樓。客懷須賴酒消愁。風回玉宇三更夜,露滴金莖八月秋。情脈脈,思悠悠。星河織女隔牽牛。乘槎
    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原文_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鵲橋仙

    姬翼元代〕疑根未斷。遊魂不返。多少閒情惹絆。野雲溪水自由身,與利鎖、名韁許揀。塵緣一判。凡情盡遣。卻悔收心已晚
    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原文_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四邊靜

    吾邱瑞明代〕醜:今朝快把兵戈集。長驅入京國。要斬賊臣頭。奮勇靖君側。合:喑鳴咤叱。青旌畫鷁。烽火蔽天紅。功成勝赤
  • 題張宗蒼畫

    乾隆清代〕宗蒼雖物故,畫自有精神。逢著便題句,笑今始解珍。書齋真是古,繡嶂恰方春。略彴筇聲度,應來問字人。
  • 偈二十七首

    釋守淨宋代〕石門深且幽,好住不肯住。翻身入城隍,卻向鬧市去。鬧浩浩處冷湫湫,冷湫湫處看楊州。四五百條花柳巷,二三
  • 次大人二月三日過吳德仁韻二首·其二

    劉跂宋代〕一一郊原春事催,客愁今日為君開。柳枝鴝鵒未成舞,溪面葡萄初潑醅。曲水便應詩句滿,稽山那復酒船回。海棠
  • 有感

    劉禹錫唐代〕死且不自覺,其餘安可論。昨宵鳳池客,今日雀羅門。騎吏塵未息,銘旌風已翻。平生紅粉愛,惟解哭黃昏。
    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原文_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邯鄲美人

    楊維楨元代〕裙翻柳腳垂青空,水花吹亂秋芙蓉,須臾氣喘如渴虹。如渴虹,索銀癭;轉轆轤,飲金井。
  • 晚秋陪嚴鄭公摩訶池泛舟(得溪字。池在張儀子城內)

    杜甫唐代〕湍駛風醒酒,船回霧起堤。高城秋自落,雜樹晚相迷。坐觸鴛鴦起,巢傾翡翠低。莫須驚白鷺,為伴宿清溪。
  • 送子芬年家之官越上

    曹勛宋代〕清潤丰姿玉不瑕,篇章典重見詞華。韜鈐小試諸侯幕,事業共稱丞相家。蓬閣晝長宜笑詠,山陰春早已鶯花。鳳池
  • 御崇政殿

    乾隆清代〕碧海曈曨曉日升,金猊風靜瑞煙騰。元孫黼扆茲重御,列祖威靈實式憑。
  • 春祭社稷壇禮成述事

    乾隆清代〕兩歲闕躬與,一心增悚虔。方壇擬圻澤,祈谷吁民天。禮玉圭有邸,升馨豆及籩。九州胥在宥,甘雨望沾全。
  •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其一

    李白唐代〕秦地見碧草,楚謠對清樽。把酒爾何思,鷓鴣啼南園。余欲羅浮隱,猶懷明主恩。躊躇紫宮戀,孤負滄洲言。終然
    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原文_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釋惟一宋代〕三玄三,五位君臣。說偏說正,分主分賓。未免重添眼裡塵。盡情劃斷,空闊無垠。孤鴻杳杳知何處,門外蕭蕭落
    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原文_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贈趙當可

    王灼宋代〕元子稱漫浪,嚴生資苦勁。海內無賞音,秋風入衰鬢。東江一茅屋,但欲安性命。頗怪澤畔翁,煩詞寄天問。
    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原文_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觀送迎有感

    趙彥端宋代〕來車去觀何紛綸,城西三日吹沙塵。道旁鶴立亂青紫,千騎夾轂弓刀陳。共誇官軍勢雄盛,腰下黃金大邦印。舊人
  • 題黃司理園

    王安石宋代〕為憶去年梅,凌寒特地來。閏前空臘盡,渾未有花開。
    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原文_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大牛上人

    何鞏道明代〕客路蕭蕭一布袍,比閭行乞又勞勞。行原辛苦根非鈍,道本慈悲論不高。珠子滿身難換米,蓮花有舌可含毫。死生
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原文_求因果·其二·苦學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