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一郊原春事催,客愁今日為君開。
柳枝鴝鵒未成舞,溪面葡萄初潑醅。
曲水便應詩句滿,稽山那復酒船回。
海棠徑里紋楸石,為爾從今得得來。
詩詞問答
問:《次大人二月三日過吳德仁韻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劉跂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劉跂的名句有哪些?答:劉跂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參考注釋
一一
一個一個地;依次地
一一檢查
好一一聽之。——《韓非子·內諸說上》
一一以葉自彰。——三國魏·邯鄲淳《笑林》
一一為具言。——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一一詳述之。——清·方苞《獄中雜記》
郊原
原野。 南朝 梁 蕭子范 《東亭極望》詩:“郊原共超遠,林野雜依菲。”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郊原雨初足,風日清且好。”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送餞》:“國破山河在,城傾草樹迷。看縱橫白骨郊原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
春事
(1).春耕之事。《管子·幼官》:“地氣發,戒春事。” 唐 李白 《寄東魯二稚子》詩:“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宋 王初寮 《履道象州上元》詩:“幽懷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畝園,種蔬引江水。”
(2).春色;春意。 唐 徐晶 《同蔡孚<五亭詠>》:“幽棲可憐處,春事滿林扉。” 明 劉基 《次李子庚韻》:“風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煙雨共霏霏。” 清 曹寅 《菜花歌》:“四月 吳 中春事足,四郊花氣穿城瀆。”
(3).特指花事。 宋 陳師道 《春懷示鄰里》詩:“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4).指男女歡愛。 明 沉仕 《偶見》曲之二:“交鸞鳳春事無涯,不覺香露滴、牡丹芽。”
客愁
行旅懷鄉的愁思。 唐 戴叔倫 《暮春感懷詩》:“杜宇聲聲喚客愁,故國何處此登樓。” 宋 戴復古 《秋夜旅中》詩:“旅食思鄉味,砧聲起客愁。” 金 元好問 《即事呈邦瑞》詩:“ 鄭莊 父子重相留,似為良辰散客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傷往事,寫新詞,客愁鄉夢亂如絲。” 朱自清 《<古詩十九首>釋》:“這種作品,文人化的程度雖然已經很高,顆材可還是民間的,如人生不常,及時行樂,離別,相思,客愁,等等。”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柳枝
(1).柳樹的枝條。 唐 岑參 《送懷州吳別駕》詩:“ 灞上 柳枝黃,壚頭酒正香。” 元 貫雲石 《殿前歡》曲:“夜啼烏,柳枝和月翠扶疎。”《紅樓夢》第二六回:“不期這一哭,那些附近的柳枝花朵上宿鳥栖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 巴金 《抹布集·第二的母親》:“白的衣服、紅的淨水瓶、綠的柳枝,我都記得很清楚。”
(2).古樂府曲調名。又稱《楊柳枝》。 後蜀 何光遠 《鑒誡錄·亡國音》:“《柳枝》者,亡 隋 之曲。 煬帝 將幸 江都 ,開 汴河 ,種柳……有是曲也。” 宋 張先 《武陵春》詞:“看著嬌妝聽《柳枝》,人意覺春歸。”
(3).詞調名。又稱《楊柳枝》。蓋由樂府橫吹曲《折揚柳》演變而來。有三體:(1)單調,二十八字,四句,句七字。平韻。形似七言絕句,聲律較靈活,平仄不拘定。 前蜀 牛嶠 《柳枝》詞五首即用此調。(2)雙調,四十字。上、下片各以七、三、七、三字為句。平韻。 前蜀 張泌 《柳枝》詞即三、七、三字為句,共三十二實字;另在第一、二、四句之下各加和聲(亦稱“ 和歌 ”)“柳枝”,共十二虛字,合為四十四字。參閱 清 萬樹 《詞律》卷一。
(4).詞曲歌唱時的和聲,無義。 宋 朱敦儒 《柳枝》詞:“ 江 南岸(柳枝), 江 北岸(柳枝),折送行人無盡時,恨分離(柳枝)。酒一杯(柳枝),淚雙垂(柳枝),君到 長安 百事違,幾時歸(柳枝)!”
(5).侍姬名。 唐 韓愈 侍姬之名。 宋 陳師道 《後山詩話》:“﹝ 韓愈 ﹞老有二妓,號 絳桃 、 柳枝 。”
(6).侍姬名。 唐 白居易 侍姬 小蠻 善舞,腰似柳枝, 樊素 善歌《楊柳枝》,因以為兩人的暱稱。 唐 白居易 《別柳枝》詩:“兩枝楊柳小樓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歸歸去後,世間應不要春風!” 唐 白居易 《對酒有懷寄李十九郎中》詩:“往年江外拋 桃葉 ,去歲樓中別 柳枝 。”自註:“ 樊 蠻 也。”
鴝鵒
亦作“鸜鵒”。1.鳥名。俗稱八哥。《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有鸜鵒來巢。” 楊伯峻 註:“鸜同鴝,音劬。鸜鵒即今之八哥, 中國 各地多有之。”《淮南子·原道訓》:“鴝鵒不過 濟 ,貈渡 汶 而死。”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方物》:“秦吉了,出 藤州 。身紺,嘴丹,而眼旁有眉,如臙脂抹,彎環垂下,秀媚可愛,深類鴝鵒。”《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這小鳥兒,又非鸚哥,又非鴝鵒,卻會説話。”
(2).鴝鵒舞的簡稱。 唐 白居易 《和夢遊春詩一百韻》:“酩酊歌鷓鴣,顛狂舞鴝鵒。” 清 吳偉業 《鴛湖曲》:“雲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參軍舞鸜鵒。”
(3).指鴝鵒眼。 明 徐渭 《林先生迂教瀧水》詩:“石中鸜鵒當泥迸,帳里桄榔入夏清。” 清 曹寅 《和芷園消夏十首·滌硯》:“何由一致中泠水,鸜鵒長教潑眼青。”
葡萄
多年生落葉藤本植物。葉子掌狀分裂,開黃綠色小花。果實也叫“葡萄”,成串,味酸甜,多汁,可生食、制乾、釀酒,是一種普通的水果
潑醅
即醱醅。重釀未濾的酒。 唐 白居易 《初冬月夜得長句》:“最恨潑醅新熟酒,迎冬不得共君嘗。” 元 關漢卿 《碧玉簫》曲:“正清樽斟潑醅,有白衣勸酒杯。” 清 趙翼 《題洞庭尉程前川三百首梅花詩本》詩:“我吟一詩飲一杯,竟滿 李白 三百潑醅酒。”
曲水
古代風俗,於農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 魏 晉 以後始固定為三月三日)就水濱宴飲,認為可祓除不祥,後人因引水環曲成渠,流觴取飲,相與為樂,稱為曲水。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詩:“曲水流觴日,倡優醉度旬。” 清 魏源 《岱麓諸谷詩·岱谷陪尾山源》:“人間曲水觴,竟忘仙鬼宅。”參見“ 上巳 ”。參閱 宋 黃朝英 《靖康緗素雜記·曲水》。
詩句
詩的句子。亦泛指詩。 唐 韓愈 《和侯協律詠筍》:“ 侯生 來慰我,詩句讀驚魂。” 元 薩都剌 《登北固山無傳上人小樓》詩:“百年詩句里, 三國 酒杯間。” 郭小川 《把家鄉建成天堂》詩:“我的詩句是戰鼓。要永遠永遠催動你們前進。”
稽山
會稽山 的省稱。《晉書·隱逸傳·夏統》:“先公惟寓 稽山 ,朝會萬國。” 唐 李白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詩:“聞道 稽山 去,偏宜 謝客 才。” 宋 陸游 《沉園》詩之二:“此身行作 稽山 土,猶弔遺蹤一泫然。”參見“ 會2稽 ”。
酒船
亦作“ 酒舩 ”。1.供客人飲酒遊樂的船。《晉書·畢卓傳》:“ 卓 嘗謂人曰:‘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唐 羊士諤 《林館避暑》詩:“池島清陰里,無人泛酒船。” 金 趙渢 《西域觀水》詩:“安得酒舩常拍浮,四時甘味置兩頭。” 清 張篤慶 《憶舊》詩:“落花無語歸春水,弱絮多情上酒船。”
(2).即酒杯。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忽一少年持酒船唱曰:‘今日宜以門族官品自言。’” 宋 朱敦儒 《減字木蘭花》詞:“痛飲何言,犀筯敲殘玉酒船。”參見“ 酒杯 ”。
海棠
(1)
(2) 即海棠樹,落葉喬木,卵形葉,開淡紅或白花,結紅、黃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該植物所結果實
紋楸
圍棋棋盤。 唐 杜牧 《送國棋王逢》詩:“玉子紋楸一路饒,最宜簷雨竹蕭蕭。” 宋 向子諲 《減字木蘭花》詞:“畫戟森間,玉子紋楸手共談。”
為爾
猶言如此。 晉 王羲之 《問慰諸帖上》:“吾至乏劣,為爾日日,力不一一。”《南史·王融傳》:“為爾寂寂, 鄧禹 笑人。”
從今
從現在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先生之壽,從今以往者四十三歲。” 宋 郭應祥 《玉樓春》詞:“從今對酒與當歌,空惹離情千萬緒。”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從今經懺無心禮,專聽春雷第一聲。” 杜鵬程 《延安人》:“從今向後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處長,是什麼模樣?”
得來
覓得,求得。《公羊傳·隱公五年》“公曷為遠而觀魚,登來之也” 漢 何休 註:“登讀言得來。得來之者, 齊 人語也, 齊 人名求得為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百喻經·見水底金影喻》:“其父覓子,得來見子,而問子言:‘汝何所作,疲睏如是?’”
助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出現某種結果。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女孩兒諕得來一團兒顫。”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愁得來陡峻,瘦得來唓嗻。”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三幕:“他是樂得養尊處優,胖得來,實在連走路都很艱難了。”參見“ 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