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邊靜原文
醜:今朝快把兵戈集。長驅入京國。
要斬賊臣頭。奮勇靖君側。
合:喑鳴咤叱。青旌畫鷁。
烽火蔽天紅。功成勝赤壁。
詩詞問答
問:四邊靜的作者是誰?答:吾邱瑞
問:四邊靜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出處:六十種曲 運甓記 第三十二出
參考注釋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兵戈
(1).指兵器。 唐 李白 《大獵賦》:“韜兵戈,火網罟。”
(2).指戰爭。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欲興兵戈,以誅暴 楚 。”《後漢書·獨行傳·譙玄》:“時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學業。”《三國演義》第九六回:“今四方分爭,兵戈方始,若復廢法,何以討賊耶?” 清 周亮工 《即席次韻贈信州周公鼎》詩:“兵戈十載後,窮巷遠遊人。”
(3).指軍隊。 唐 黃滔 《景陽井賦》:“玉樓之絲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晝逼。” 宋 岳飛 《奉詔移偽齊檄》:“順逆二途,蚤宜擇處。兵戈既逼,雖悔何追。”
長驅
指軍隊迅速地向遠方挺進
長驅千里
京國
京城;國都。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我公實嘉,表揚京國。” 唐 牟融 《贈韓翃》詩:“京國久知名,江河近識荊。” 明 高明 《琵琶記·聽女迎親》:“若是到京國,相逢處,做箇好筵席。”
要斬
古代的一種酷刑。以斧砧斷人之腰。《周禮·秋官·司寇》“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 漢 鄭玄 註:“斬以鈇鉞,若今要斬也。”《後漢書·班超傳》:“若州牧能保盜賊不起者,臣亦願以要斬保 匈奴 之不為邊害也。”參見“ 腰斬 ”。
賊臣
(1).奸臣;亂臣。《管子·權修》:“殺不辜而赦有罪,則國不免於賊臣矣。故夫爵服賤,祿賞輕,民閒其治,賊臣首難,此謂敗國之教也。”《史記·蒙恬列傳》:“及王能治國,有賊臣言:‘ 周公旦 欲為亂久矣,王若不備,必有大事。’” 唐 武則天 《臣軌》卷上:“五曰專權擅威,持操國事以為輕重,於私門成黨以富其家,又復增加威權,擅矯主命,以自貴顯,如此者賊臣也。” 清 譚嗣同 《致梁啓超書》之三:“我聖上之命,懸於太后、賊臣之手, 嗣同 死矣! 嗣同 之死畢矣!”
(2).對敵寇之臣的貶稱。 清 閻爾梅 《絕賊臣胡謙光》詩:“賊臣不自量,稱予是故人,敢以書招予,冀予與同塵。”
奮勇
奮發而努力鼓起勇氣
自告奮勇
君側
原指在君主身邊,後指親信
鳴咤
吼叫。《南齊書·武帝紀》:“是月,上不豫,徙御 延昌殿 ,乘輿始登階,而殿屋鳴咤,上惡之。”按,《南史·齊紀上·武帝》作“鳴吒”。
青旌
(1).見“ 青雀旌 ”。
(2).青色的旗幟。木青色主生,故可作為投降不殺標誌。《資治通鑑·唐懿宗鹹通十年》:“﹝ 張玄稔 ﹞以狀白 承訓 ,約期殺賊將,舉城降,至日請立青旌為應。” 胡三省 註:“木行色青,木主生,使立青旌,以示不殺。”
畫鷁
《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浮吹以娛。” 高誘 註:“鷁,大鳥也。畫其像著船頭,故曰鷁首。”後以“畫鷁”為船的別稱。 南朝 陳 陳正見 《泛舟橫大江》詩:“波中畫鷁涌,帆上錦花飛。” 唐 溫庭筠 《昆明治水戰詞》:“ 滇池 海浦俱喧豗,青翰畫鷁相次來。”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蠻素邀興》:“澄波瀉影,畫鷁隨流轉。”
烽火
(1) 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2) 比喻戰火或戰爭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蔽天
遮蔽天空。 清 趙執信 《紀蝗》詩:“夏至之明日日中,飛蝗蔽天來向東。”
赤壁
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赤壁之戰遺址,位於湖北省蒲圻縣西北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萬里霄無雲,木末吐華月陳三立《八月十七夜馬良存吏部宴集初台玩月》
- 厭滿眼、爭春凡木楊無咎《陽春》
- 平淮一回首,岸容失蔥蒨
- 梅信傳黃麥正秋,征衣拌擻去難留鄧深《別金華朱丞》
- 萬卉萬葩天長養,一丘一壑我生涯劉學箕《閒居即事》
- 雲臥竟不起,少微空隕光李群玉《經費拾遺所居呈封員外》
- 諺以竊嘗為吹笙雲
- 何處風埃滾,無營不用知江朝卿《喜逢靈江贇禪師》
- 誰向人間脫甑蒸,煩公大句激雷轟鄧肅《再和宰公二首》
- 浮生但向忙時過,萬事須從靜處休釋延壽《山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