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倉日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填倉日作原文

餅節途中度,民風取次探。

炊煙村樹引,凘水野橋含。

問俗新棉有,充庖嫩韭堪。

落蓂才數十,積穀廑餘三。

詩詞問答

問:填倉日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填倉日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填倉日作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覃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八

參考注釋

中度

(1).合乎標準、法度。《禮記·王制》:「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淮南子·主術訓》:「犯法者,雖賢必誅;中度者,雖不肖必無罪。」《四遊記·果老騎驢 * 》:「言詞清雅,禮數中度。」

(2).引申為恰到好處。 唐 陳鴻 《長恨歌傳》:「鬢髮膩理,纖濃中度。」《宋史·歐陽修傳》:「為文天才自然,豐約中度。」

民風

民眾的風氣;民間風俗

民風淳樸

取次

亦作「 取此 」。1.隨便,任意。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兒當興卿門宗,四海將受其賜,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唐 杜甫 《送元二適江左》詩:「經過自愛惜,取次莫論兵。」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棄捨,等閒拋掉。」 汪文溥 《子美囑題化佛化裝百相即柬亞子》詩:「有時西笑入 長安 ,七貴三公取次看。」

(2).草草,倉促。《敦煌變文集·葉淨能詩》:「何不揭氈看驗之?取此行麁疎法令。」 宋 陸游 《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 元 朱庭玉 《青杏子·送別》曲:「腸斷處,取次作別離。」

(3).次序。 北齊 斛律羨 《北齊樂歌》:「日日飲酒醉,國計無取次。」

(4).謂次第,一個挨一個地;挨次。 元 揭傒斯 《山市晴嵐》詩:「近樹參差出,行人取次多。」 清 朱彝尊 《是日再入保和殿侍宴》詩:「妙舞娑盤歇,華鐘取次催。」

(5).尷尬,進退兩難。

炊煙

烹製飯菜形成的煙氣

炊煙裊裊

問俗

訪問風俗。《禮記·曲禮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鄭玄 註:「俗,謂常所行與所惡也。」 宋 葉適 《除秘閣修撰謝表》:「及此扶行而問俗,幾成屍素以具官。」 清 黃景仁 《荻港舟次》詩:「疇昔五馬來 江 東,停麾問俗何雍雍。」

充庖

供作食用。語出《禮記·王制》:「三為充君之庖。」 唐 劉禹錫 《代京兆韋尹進野豬狀》:「既堪充庖,輒敢上獻。」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十五:「 曹植 《七啟》言食味芳蓮之巢龜, 張協 《七命》言食味丹穴之雛鷄,極盛饌,而二物似不宜充庖也。」

才數

才略本領。《三國志·魏志·鍾會傳》:「﹝ 會 ﹞及壯,有才數技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陸績 ﹞幼有儁朗才數,博學多通。」 明 李東陽 《壽工部尚書曾公七十詩序》:「天下之士,固未敢汎論。以予觀之,同游於京庠者若干人,同出於湖藩者若干人,其間持才數,夸聲譽,善始而不令終者亦多矣。」

積穀

(1).儲存穀物。《漢書·鄭吉傳》:「 宣帝 時, 吉 以侍郎田 渠黎 ,積穀,因發諸國兵攻破 車師 。」《三國志·魏志·高柔傳》:「夫農廣則穀積,用儉則財畜,畜財積穀而有憂患之虞者,未之有也。」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雜課·積穀》:「積穀所以備荒,此司牧要政之一端。」

(2).指儲存著的穀物。《舊唐書·劉晏傳》:「 潭 、 衡 、 桂陽 必多積穀,關輔汲汲,只緣兵糧。」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中:「自去歲冬月以來,頻發帑金,蠲免正賦,輓運積穀,轉運漕糧。」

詩詞推薦

填倉日作原文_填倉日作的賞析_古詩文